哲学与ai吧 关注:17贴子:660
  • 11回复贴,共1

什么是孤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欧文·亚隆提到孤独有三种形式: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
最表面的层次叫做「人际孤独」,就是通常人们感受到的寂寞,与他人隔离,没什么朋友。
第二个层次是「心理孤独」,是指人把自己内心分割成不同部分的过程。一个人或许朋友很多,但是心里感受不到联结。表面看上去是很热闹的,但个体压制了自己很多欲望和情感,避免受伤,所以存在着分裂感,在人际情境中体验不到快乐,感到孤独。心理治疗时一般会让个体去发现和接受之前不被意识到和接受的那部分自我,再度让个体完整。
第三个层次是「存在孤独」,个体在和他人隔绝或者和部分自我隔绝的背后有一种更基本的因存在而存在的孤独。即使和别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或者是有着最高程度的自我整合,这种孤独也不会消失。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面对「死亡」和「自由」都会让人无可避免地进入存在孤独的寂寞之谷。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04 20:28回复
    死亡与存在孤独:死亡是最孤独的人类体验,因为没有人可以与别人一起死亡,也没有人可以消除另一个人死亡。
    自由与存在孤独:自由是一种做自己“父母”的孤独,一个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虽然很自由没有限制,但也很寂寞,它意味着不再相信他人可以创造和保护自己。自我创造的行为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
    我们周围是一个由“熟悉”的事物和制度所构成的稳定世界,物体和个体彼此相连,大部分时候会有一种熟悉、亲切的归属感。但是现实的帷幕有时会拉开,相信每个自省的人都有过那种陌生感浮现、意义从事物上剥离,符号瓦解的那种体验。
    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用一段美丽的话形容内心的存在孤独:
    我并不害怕,那群星间的虚无,
    没有人居住的星际。
    它就在我心里,
    恐吓我的,是我自身的荒原。
    海德格尔用「诡异」(不自在)来指代人失去了在世界中的熟悉感的状态。当人完全专注于表象世界,对自己的存在处境失去接触时, 海德格尔称这个人处于「日常」或者「陷入」的模式里。「诡异感」引导人们意识到孤独和虚无。日常的熟悉感崩溃,人的存在模式从「安住于世」进入「无所立足」。
    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从「对世界的沉溺」中被带回,事物的意义被剥除时,就会因面对世界的孤寂、无情和虚无而焦虑,因此,为了逃避「诡异」感,我们将世界作为工具,让自己沉溺在表象世界中。而当我们面对虚无,就会感到终极的恐惧。 在面对虚无时,没有什么事或人可以帮助我们,就在这个时刻我们最完整地体验到了存在的孤独。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04 20:29
    回复
      成长与存在孤独:成长是一个分离、自主、独立的过程,而成长的代价是孤独,这被凯泽称为人类的「普世冲突」,成为一个个体就必须承担根本的、永恒的孤独。放弃与他人共生融合的状态,就会面对存在孤独。
      我有时会体验心理孤独,存在孤独虽不是时时浮现,但却深植于我心,我有朋友,我有爱人,我能体会到别人的情感,我可以感受到有些灵魂的共振,可是在心底里,我也深知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任何人,我和别人永远也不是一体,我们独自来到世间,还是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命,最终走向生命终点的也是一个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04 20:30
      回复
        如何面对孤独?
        那么该如何才能面对孤独?孤独能否被消除呢?欧文·亚隆认为孤独无法被消除被解决的,孤独是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面对孤独,找到容纳孤独的办法。
        亚隆在书中用了一段非常形象的文字来形容:
        我们都是黑暗海洋上行驶的孤独船只。我们可以看到其他船上的灯光,虽然我们无法碰触这些船,但是它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安慰。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全然孤独和无助。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发现他人在同样的孤独和恐惧中,我们对孤独的恐惧就会转为对他人的同情,使我们不再那样惊慌。
        人如何保护面对孤独呢?人可以接纳一部分孤独,毅然去承受它。至于剩余的孤独, 人可以试图放弃单一性,进入与他人的关系中,关系能够舒缓根本而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也要记住,没有一种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但孤独感是可以被共享的,爱能够弥补孤独感带来的痛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04 20:31
        回复
          其实,反过来讲,如果我们能毅然地面对孤独,我们在孤独中认识自己,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创造出与他人的真正纽带,若是因为逃避孤独而去爱别人,本质上是一种匮乏之爱,我们可能会容易让自己成为对方的一部分,或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工具,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真正的关系。
          好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个体以彼此无所求的方式建立关联,即无所求的爱。听起来很荒谬,怎么可能只因为对方本身去爱一个人?而不是因为对方能够付出或提供什么去爱呢?其实许多有智慧的思想家都谈过这个问题,包括马丁·布伯、马斯洛以及弗洛姆都得出了类似的答案。
          马斯洛的基本主张之一是,人的基本动机要么指向“匮乏”,要么指向“成长”,相对应的也就是匮乏之爱(自私的爱、爱的需求),以及存有之爱(无所求的爱、无私的爱)。怀有存有之爱的个体彼此之间更独立、更自主、更少嫉妒或受威胁感、更少要求、更淡然,但同时又更为热切地试图帮助对方达到自我实现,更因为对方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更无私、更慷慨、更关爱。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存有之爱提供了自我接纳和值得被爱的感觉,进而促进了持续的成长。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即爱是一种应对方式,一种态度。幼稚的爱遵循的原则是“我因为被爱而爱人”, 成熟的爱遵循的原则是“我因爱人而被爱”。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给予表现了一种力量和丰富,自我的活力也得到了增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04 20:31
          回复
            亚隆归纳了成熟的、无所求的关系的几种特征:
            1. 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以无私的方式与其建立关系:放下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在和对方的关系中不要以下面的想法为核心:对方怎么看待我?这段关系对我有什么好处?关系不是为了寻求赞美、崇拜、性欲的释放、权力或是金钱。在每一时刻建立关联的只是双方二者,不受实际或想象中第三方的监察。换句话说,人必须以自己的整个存有与对方建立关系,如果自己有一部分在别处(比如,在考虑关系对关系外的某个人有什么影响),就可以说关系已经失败。
            2. 关爱另一个人意味着要尽可能彻底地了解对方,体验对方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够无私地和对方建立关联,就能自由地体验对方世界的各个部分,而不是某个符合某种功利目的的部分。一个人把自己拓展到对方的世界,认识到对方是另一个有感情的存有,对方有着自己的世界。
            3. 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关心对方的存有与成长。通过真实的倾听得以全面了解另一个人,努力帮助对方在和自己建立关联的时刻充满生机。
            4. 爱是主动的。成熟的爱是爱人,而不是被爱。一个人把爱付出给另一个人,而不是“陷入”对对方的迷恋中。
            5. 爱是人在世界上的存有方式,并不是与某个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现实的奇妙连结。
            6. 成熟的爱来自个体自身的丰富而非贫瘠,来自成长而非匮乏。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需要另一个人才会感到存在、感到 自己是完整的、能够逃避可怕的孤独。
            7. 关爱是相互的。一个人若能真正地“转向他人”,他自己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一个人能把对方带人生命,自己也会变得更充满生机。
            8. 成熟的爱并不是没有回报。人会改变,变得更丰富,感到自我被实现,存在孤独也得以减轻。通过爱人,自己也得到了关爱。但是这些回报只源自真正的爱,它们也不是爱的原因。借用弗兰克尔的说法,这些回报是自然产生,而无法求得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04 20:32
            回复
              或许这些文字所描述的会让读者觉得太理想化,但大师们的思想都是为我们指引方向,人始终要自己去摸索,找到平衡,人生诸事都没有标准答案,世间也不存在灵丹妙药,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我们都要自己去体悟,去观察,去生活。
              正如萨特所说:
              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因为,借着提出这些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当人们追寻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总是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和科技都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副产品。我们最后之所以能登陆月球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对于生命的好奇吗?
              接受世界的混沌、复杂与矛盾,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祝你我好运(⑅˃◡˂⑅) 。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04 20:33
              回复
                转发自知乎 原贴链接
                https://www.zhihu.com/answer/1600731903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04 20:54
                回复
                  先顶后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06 12:32
                  回复
                    人人都努力把自己的精神之我
                    训练成毒日头了
                    这些问题
                    可能就只能算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各姿多彩的风雨阳光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06 12:40
                    回复
                      个人认为
                      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巨大困扰(人生是必须要有困扰的,只要不过度到令人自杀,就ok),还是因为人们的“精神之我”太少锻炼,太不强壮的原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06 12:43
                      回复
                        而最顶级的办法或境界
                        可能就是像我这样
                        把自己“搞没有了,搞丢了”(哲思三阶中有说)
                        然后玄同一切了
                        那什么都ok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5-06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