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吧 关注:591贴子:2,656
  • 0回复贴,共1

企业步入中年,如何避免“战略尴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企业走过了三年,那么它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如果一个企业走过了十年,那么它有可能壮大下去。
三年或许还容易一些,只是创业团队保持激情即可。然而,十年之痒,却是十字路红绿灯一样的存在,是很多企业面临诸多选择的时候,比如转型、多元化、资产轻重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发展难以抉择。
虽然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战略再定位问题。战略定位顾名思义下一步的方向问题,要结合他的行业、区域、业绩、趋势、市场等等要素。
北京的中关村丰台园,当年为何会聚集了一批电子信息企业、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后来的二期、三期,又形成了Business Park、汽车博览城,使得丰台成为“新贵特区”。
可能有人问,怎么把企业发展转到中关村上了呢?这里面当然是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经济原则"是所有企业的战略发展支撑,即对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原则呢?总部经济的相关学说应运而生。而当年的中关村丰台园,它的定位就是总部基地和发展总部经济。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分支机构,必然会涉及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
对此,有一种折叠决策说,即对总部经济本质的阐释,实际上是说企业总部或者老板的根本就是决策,它所有的行为都是跟决策行为相关。如何配置资源?如何继调整战略,如何稳步发展?都与总部的决策相关。
从1993年开始的中关村总部基地,到如今的全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总部基地。总部经济理论经过实践证明得到了有效验证。
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就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比如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
总部经济形成的基础是建立总部基地。
比中关村更早的是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通讯、交通、金融、物流等系统高度发达,许多公司的办公场所都倾向于生态型的绿色办公,既有充分的绿地、优美的景观,还有各种分工细致而高效的社会及物业服务,总部楼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物,同时因具有较大的规模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平台。构建一个统一开发、统一物业服务等,会迅速构建企业运转的低成本平台,这对国内企业总部及区域总部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总部基地模式不断成熟。
总部基地和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更具推动意义的背景和前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很快,而这种环境下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种需求是在城市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满足解决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人才瓶颈的需求;另一种需求是满足中心城市在规模不断扩张过程中,制造业向外迁移而出现"空心化"产业接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上述两种需求在总部经济理论框架下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到中心城市,可以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寻求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留下总部、吸引总部聚集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结构升级、产业转换和功能提升。

由此,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迁移到总部基地,享受总部经济的诸多外溢效应,从而达到“最经济原则”。作为东北亚重要城市——哈尔滨,位于长江路上的总部基地已经崛起,包括农业、建筑、物流等行业的370多家入驻企业已经从中受益。
如果你的企业正面临战略抉择,抬望眼跟趋势才是最佳选择。


IP属地:上海1楼2021-05-07 18: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