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368,058贴子:16,595,082

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在胡侃之儒家与治理1儒家与新儒家1
  一、儒是什么?
  根据象形字解释,
  1、儒是人+需,是柔和的、有特殊技能的人。
  2、需是1)体虚盗汗。。。在医家看来需要补肾。。。每个人体质不同,有阴虚和阳虚之说,所以需要对症下药。。。
  2)水天需,云在天上(云都跑到天顶上去了,万里无云,适合走远路、过大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久旱无雨),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稳健能够过陷阱的人。。。耐心等待时机+智慧足够(知道并能够扫除障碍和陷阱)+缘分(愿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走下去的人)
  3)说文解字说,需,等待。遇雨不前进,停下等待。。。也就是知进退。。。


IP属地:四川1楼2021-05-07 19:24回复
    3、小结:儒的本意应该是方向正确、智慧道德足够、等待机缘、能够对症下药的人。。。
    这种人应该知识智慧比较全面,而且能够在前人的经验典籍的基础上,结合场景(时机、地点、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物诉求等),独自或者带领大家走上幸福路的人。。。
    从这样的描述来看,儒是比圣人(半人半神就是圣)差1个或者几个档次的人,
    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场景,博采众长,信念坚定,团结大众,适时择机对症下药,最终走到彼岸的人。。。
    至于身体体质和寿命是不是能够坚持到最后,就不是儒家能够解决的事儿了。。。
    那得各安天命。。。


    IP属地:四川2楼2021-05-07 19:26
    回复
        二、家、学与教
        要说儒家就必须清楚地辨识家、学与教的差别,在象形字而言:
        1、家是一个屋檐下,可以得到温暖、安全、有食物的地方。。。家是没有太多限制的小团体。。。重点在于分工合作、分享收获。。。
        2、学是手把手地训练理论知识;习是生活实践的体验,是实际运用;
        3、教是上行下效,有错误的地方可以体罚。


      IP属地:四川3楼2021-05-07 19:30
      回复
          三、儒家
          综上所述,儒家应该是有准备、有智慧、有方向、有能力(包括团结大家的能力)、博采众长、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享成果(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症下药、机缘一到就能够行动的人。。。儒学是在儒家众多经典之中有决策树、能够独立建模、有自成体系、经过验证有效的理论架构和体系。。。种花家很多学派都不称为教、派,主要的差别就是这些学派只是构建理论体系,犯了错误学派不会惩罚你,而是让事实来教育你。。。


        IP属地:四川4楼2021-05-07 19:31
        回复



          IP属地:四川5楼2021-05-07 19:42
          收起回复
              四、从儒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儒家是最好的管理者,是最好的CEO。。。
              1、孔子之前是否有儒家,目前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儒家肯定与周礼和尚书有关。。。
            根据楼楼的推测,老子是史官也是图书馆馆长,老子是以尚书为主要依据,在前人经验和尚书典籍对古圣先贤资料记录的基础上,写出的天道与人间之道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周礼的源头是无怀氏的宗法规则对家族的细化管理,是对贵族、有一定威望地位者的统一规范。。。周礼规范的是小圈子的大人物。。。
              礼的象形字本意是用美玉美酒祭神祈福。。。周礼是对重大活动的规范。。。


            IP属地:四川6楼2021-05-07 19:48
            收起回复
                2、儒家由孔子创立或者集大成后开始得到重视;
                3、在商鞅时代,法家结合了农事、兵法、军功制定了一套部分族群的共同行为规范。。。只是过于严苛了一点。。。不过儒家经典开始为法家找理论根据,并纳入儒家经典。。。当然从广义上来说,商鞅也算是儒家体系之中的法家。。。能够找到大一统治理体制的人,就算不是被纳入儒家经典,也至少算是被儒家认可了。。。


              IP属地:四川7楼2021-05-07 19:52
              回复
                  4、战国末期,秦国据守函谷关,隔离了中原战火,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焚烧典籍,以法家的制度来治国,降低了对教化的重视程度。。。不教而诛的强行推广+不顾民力快速推进各项工程(也算是最早的大跃JIN吧),导致和平时期也怨声载道。。。


                IP属地:四川8楼2021-05-07 19:52
                回复
                    5、汉初吸取了秦代的教训,在汉高祖与北方游牧民族议和之后,采用道家的无为说(不是道德经的无为说,而是休养生息的低层次无为说)积蓄力量发展壮大。。。汉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传授知识,识字者越来越多。。。儒家吸纳了道家的部分精华,强调审时度势,以实力和时机来判断形势,知进退,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IP属地:四川9楼2021-05-07 19:53
                  回复
                      6、汉武帝时,国家实力整体已经强于北方游牧民族,因此汉武帝决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消除北患。。。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口号,实际上是希望在严刑重法之前,提前以礼的形式避免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重新收集到了论语的三个版本古论语(战国文字,传说中藏在墙壁里面被找到的那个,21篇,把鲁论的《子张》分为两篇)、齐论语(汉代文字,实物在海昏侯墓出土,22篇,多《问王》、《知道》两篇)、鲁论语(汉代文字,20篇)。。。
                    王莽时期的今文经学(以鲁论为主,齐论很少)和古文经学(以古论语为主)之争,也是力图恢复周礼(古文经学),只不过王莽也是一次全面复古,
                    甚至重新恢复各级诸侯,允许诸侯有私人军队,再加上币制改革太快,下面还没适应又来一轮币改造成大混乱。。。很快证明王莽全面复古是不现实不可行的。。。
                    东汉刘秀遇到的问题是世族、宦官、外戚的执政问题,最终宦官执政王朝失去新鲜血液。。。


                    IP属地:四川10楼2021-05-07 19:57
                    回复
                        7、两晋时期,以道教为国教,玄学盛行。。。
                      实际上是世家大族和儒家学者既然不能做官,不如修学道德经。。。玄学开始盛行。。。
                      玄学的重点是讨论名、玄、有无、自然、自生、自化。不从实践,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进行思辨。。。
                      从历史进程来看:玄——有无——本(有无)——贵(or重)(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生、化、自然
                        即玄之又玄,螺旋上升前进。。。如同绳子一样,添上草就可以继续搓出更长的绳子来。。。中观把玄学的研究推到了非有非无的境界之后,也失去了研究目标和动力。。。


                      IP属地:四川11楼2021-05-07 20:02
                      回复
                          8、南朝梁武帝以佛教为国教,在崇佛的旗帜下,进行文化大改革。。。
                        首先是为父母建立寺院萧梁寺(后为南京鸡鸣寺),重新将拜佛和祭祀祖先融合起来。。。
                        第二步重置五经博士,广泛收集典籍和民间礼仪,结合周礼重新制定了八百多条礼仪规范。。。细化并向下推广周礼到全民礼仪,使儒家最大的心愿恢复周礼变为现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做得到的)的周礼。。。从此儒家确定为发展中的儒家。。。
                        第三步改革佛教,重用净土宗道安,道安统一佛门僧尼姓氏为“释”。。。制定佛门礼仪和佛门律例。。。梁武帝还在佛寺内推广节约素食,从此种花家佛教律例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两大特点:素食+出家戒色戒淫。。。
                        第四步,梁武帝组织僧团制定居士在家守菩萨戒,出家被视为必须放弃红尘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小乘宗教。。。大乘宗教居士在红尘中追求精神和世俗的合一,所以大乘教众必须遵守世间法+在家守菩萨戒(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共三条即持戒、修法、利益众生)。。。
                        从改革佛教下手,梁武帝完成了儒家与佛家的结合。。。
                        菩萨戒也成为种花家辨别正教与否的基本标准:守纪律益众生。。。从理论上为民众树立了违法犯罪以前的最低道德要求和纪律标准。。。所有的组织,在纪律和目的方面的要求必须高于法规(违反党那个纪不一定就违反了国法,反而是党那个纪的标准高于国法)。。。在违法犯罪之前预先设立了一道警戒墙。。。
                        此后种花家的各种争论之中,教义的归教义,法律的归法律。。。比基那个督教“上那个帝的归上那个帝,凯那个撒的归凯那个撒”更清晰可行。。。


                        IP属地:四川12楼2021-05-07 20:05
                        回复
                            9,北朝周武帝通过设立通道观,进行佛道儒的辩论:儒家记录佛家和道家的辩论,最终574年大儒沈重评定为儒家第一,道家第二、佛家第三。。。
                          在名次之外,周武帝还改革了寺院与政那个府的关系。
                          此前佛教只尊崇佛祖倒也罢了,免税+免劳役使得寺庙不仅积累大量财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积累的财富用于购买田地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和速度。。。
                          经过前后三次灭佛,佛教也最终找到了与世间政那个府和平相处的办法:自我控制规模+不挑战政府的管理。。。
                          最可惜的是梁元帝在被周武帝灭国的时候,在荆州愤而烧毁了好不容易重新收集到的十数万卷古籍精华,史称荆州焚书。。。此后种花家的古代典籍只能在西迁到江浙的世家大族去寻找。。。珍稀的古籍也只能寄希望于在湖北汉代大墓之中寻找踪迹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21-05-07 20:08
                          回复
                              12、五代十国开始,儒家在记录整理辩论的过程中,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精华,从此进入理学简化阶段。。。目测这也是哲学的开始——以简略的章句来表达一个观点和方法
                            宋仁宗时期,士大夫对利益众生的解释发展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遗憾的是理学归纳到三纲五常之后,不但僵化而且古板;
                            宋代重文轻武+儒家子弟独掌管理国家的大权,这就变成管理体系儒家自己监督自己。。。
                            不得已,宋明清时代只能用监察院御史大夫来监督官吏,
                            尤其是明代不再设置宰相以后,管理者和王权(含外戚+宦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利益之争体现在派别+地方山头对权力之争。。。


                            IP属地:四川15楼2021-05-07 20:14
                            回复
                                新儒家3新儒家不是本土化,而是要适应工业化
                                前面说到,佛道在梁武帝和周武帝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与儒家和政那个府达成了精神与现实治理的分离。。。
                              现在五大宗教共同讨论宗教本土化,其实就是要疑似狼和基那个督教摆正位置,只要尊重南北朝的菩萨戒三条+僧团自控规模+不在政治里面搅和,大家都可以和平相处。。。
                              对的,就算是重提利玛窦规矩,嗯也还是三条(1、尊重政那个府;2、理论上不能排斥佛道儒;3、守当地法)。。。仔细看看,这不还是南北朝的那一套吗?。。。
                              这种宗教本土化算不上新儒家,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到工业化因素,他们只能为大家提供一套完美化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里面寻求慰藉而已。。。新儒家必须以发改委的理论为支撑,反复论证286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IP属地:四川17楼2021-05-08 1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