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鹤乡吧 关注:4贴子:276
  • 13回复贴,共1
30岁生日时恐慌达到巅峰,40岁生日时反而变得平静。因为就可以这样波澜不兴地生活下去,初到中年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总是会开始怀疑,过往的一切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工作、吃饭、睡觉和穿衣。回想手头的一点点成绩,却又不那么确信,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电梯里的苍蝇?眼前的风景都应该归功于谁?是因为自己努力扑扇双翼,还是仅仅因为电梯碰巧上行?
所谓成熟是知道了自己的限度终于学会无动于衷,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冲动。自己不是太阳,更不是天空,曾经以为风吹草,如今才知草逐风。草有草的限度,对大部分事情无能为力,对大部分事情一无所知。可笑的是,需要花费那么多年时光,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怀疑能力,怀疑皮肤,怀疑智力,怀疑头发,怀疑眼光,怀疑心脏,年轻人一个个蹦蹦跳跳走着,怀疑他们掌握了自己所不知道的时代密码,所以才会脸上有光。看别人总是觉得轻而易举,看自己总是觉得举步维艰。怀疑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怀疑自己曾经能够做到的终将无法做到,怀疑时代在礼貌地请自己早些下桌离开。
然后是觉得来自四面八方的冷。曾经以为站在现实的坚固大陆上,拥有和未来紧密连接的纽带,驱散了不确定的迷雾,沐浴在自信的阳光里。现在发现自己双手抱膝坐在一小片土地上,飘浮在漆黑的太空里。所有曾经以为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所有曾经连接未来的东西都已经一刀两断,只有此刻身下的这一小片土地可以栖居,风从哪一个方向吹来都让人觉得寒意砭骨,需要时时刻刻抵御,保护好手心里的那一点点光。
没有怀疑,充满希望,那是因为心念没有转动,只是停留在其中一面。初到中年,心念翻转如电。曾经看过多少光明,此刻就能感受多少阴暗;曾经感觉多少强大,此刻就能感受多少无力。有人曾经说这是必要的过程,非要经过这样的来来去去才能抵达光明澄澈的彼岸。只是身处这样的翻转之中,感觉并不好受,每一面都让自己震惊,每一面也都让人深深畏怖。
好在这并非是只有一个人走的路,许许多多人都曾经走过,消失在道路尽头。他们承诺会有成熟和安宁降临,他们也承诺一切都将会平复,他们还承诺最终可以远离怀疑和恐惧,只是无法承诺如何找到最快的路径抵达,找寻道路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他们说,你如何抵达此处,你如何抵达彼处,中间可能需要越过一座山丘。
这段路途我才刚刚开始,在不可逆转的人生旅程中,终于可以渐渐看清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22 16:24回复
    以理化情:
    就是说:一个人情绪存在的范围就是他受苦的根源,而摆脱自己情绪的根本,就是让他自己的智慧通达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则。
    当他因为一件事情而产生负面情绪时,通常不是事情本身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他感到痛苦,而是他不理解这个事情背后的规则,又没有解决它的方法,他才痛苦的。
    当他的智慧足以理解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产生情绪了;心里理解了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越大,外在因素干扰他的情绪就越小。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当他真正了解了因果之后,他就很少再被情绪折磨了。
    ………峰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9-14 15:02
    回复
      2025-08-02 14:0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头若是烦忧,便能睡个好觉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9-22 21:58
      回复
        生活中极少见到自在之人,以至于过段时间我就要怀疑他们是否真实存在。去到街上,看每一张路过的面孔,有疲惫,有焦虑,有紧张,有愤怒,有忧伤,有麻木,但很少看见上面有平静的神情。感觉他们不是正在找某个人,就是被某个人找,总之不能一个人待在街上。他们要的东西不会在面前,一定是在某个别处,需要步履不停地赶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自具圆满,应该可以从外相上看出来。那种神情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仿佛问题到了他那里就化解了,情绪到了他那里就止歇了,看上去就像是一道大坝,但是仔细看又空空如也,毫无依凭的样子。
        多数人不是这个样子。多数人都能做正确的事情,也能得体地应付生活,但是他们的心却难于安住。我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不常加班,但是领导下班之后不让你走,非要拉了一群人坐在他身边,大家喝茶聊天。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认真的交代,就是不让走,就是要坐在一起打发时间。
        我一度以为那是某种国企特色,后来发现走到哪里都如此,都有这样的人存在。于是终于明白,这世上有那么多人无法独处,内心无法获得自在。非要和一群人待在一起,仿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从他们身上汲取某种活力或者精气,以此驱散自己身上的不安。独立的那么存在着,他们做不到,他们的存在需要依附于外人。自在无法升起,需要拘束他人,让他们不自在,于是才能感觉自己有点自在。
        从这个角度去看,许多人成年已久却依然没有摆脱童蒙状态。一个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躺在小床正中,身边环绕着父母双亲长久陪伴。如果没有这种陪伴,他就很难独自睡去,会坐起身来,不断呼喊父母前来。身边总得有个依仗,这个依仗过去是父母,现在可能是财富,是名位,又或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什么外物。如果这一切都没有,他就不能自存,必须找个什么东西紧紧抓住,攀援其上。
        独自待着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具体的情形就是小时候去野地里玩,周围没有什么人,只有泥巴、青草和树木。你得折一根树枝,削成一根棍子,然后拿着那根该死的棍子在野地里瞎晃。你可以用这根棍子去斩草,也可以用这根棍子去戳泥地,还可以把这根棍子扔出去再找回来。没有人会管你,因为身边只有那片沉默的野地。小时候说“心玩野了”,意思不是说和小伙伴玩到忘记归家,而是暗示这个人习惯了在野地里那么待着,喜欢上了这种无需攀援,也不被攀援的状态。那时候,一个人可以在野地里一呆就是半天一天,知道那里有什么东西,但是又说不上来,感觉可能是那种嗡嗡作响的空气流动声。
        一个人能独自待着,就不会限制他人,这是个很明显的逻辑。在野地里,你没法安排一棵树一丛草,你连只蚂蚱都安排不了。但是在家里,你是个孩子,你要父亲,你要母亲,你要糖果,你要玩具,你要看你的频道,你可以安排一切,安排到你满意为止,行星那样一圈圈围绕着太阳转。当然会从中生出强制来,我一定要求你应该如何,这样我才觉得心安。或者换个说法,我这是为你好,你好了我才觉得心安。那么,是不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
        孩子长大了还是孩子,孩子生孩子,孩子带孩子,孩子管孩子,管到孩子永远是孩子。
        于是生活中极少见到自在之人。约他去喝酒,那么他就高高兴兴和一群人待在一起。没有人约酒,他也高高兴兴一个人待着,并不觉得空虚孤独无聊。他不规定他人必须喝什么,怎么喝,他也不在意自己喝不喝,喝什么。他不要求世界和他人一定要怎样,因为他自己的存在不需要什么条件。来来去去的人和事,和当初野地里的草木枯荣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永远攥着他那根该死的棍子,独自站在野地里。
        那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是自在之人,为数不多的成人,醒来的人,脱离束缚的人,洞悉了真实的人。这样的人究竟是否存在,我不确定。但我希望是有的,或者最好是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0-31 12:13
        回复
          《卜算子·自嘲》- 丁元英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03 10:33
          回复
            十、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
            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养生主》
            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六、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1-14 16:14
            回复
              慎独+吾以观其复。
              对万物、对大道、对天地、对鬼神,心里都有一种尊敬,这是为了摄心,心安定下来才能生得智慧。
              心安定下来,渐渐进入到极致的状态,就有了观察,观察万物和自己一同生长,此时智慧生焉;也有的人貌似也静到了极致,但他观察不到万物,其实是因为他的状态不对,是因为他的下意识还在压抑着内心,说明他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修,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独立于道之外的、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观察道啊;是吾以观其复矣。
              …………峰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1-18 09:10
              回复
                自性如来自性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07 17:09
                收起回复
                  2025-08-02 14:02: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正僵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儿之拳手,以四指押拇指也。闭气不息,於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华盖明,华盖,眉也。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日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咽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1-15 16:52
                  回复
                    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获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6-16 20:07
                    回复
                      肾寒在中医学中属于人体阴阳失调的一种表现,是由于肾脏虚弱导致阳气不足、阴气旺盛。可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以及畏寒肢冷且以下肢明显,可能伴有头晕目眩、精神萎靡、面色黄白,甚至出现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小便清长、大便久泄不止,或者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表现。肾寒可以吃中药、中成药等进行调理。
                      1、中药:肾寒可服用具有温阳作用的中药,比如鹿茸、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杜仲、续断、枸杞、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冬虫夏草、胡桃肉、菟丝子、锁阳、韭菜籽、阳起石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单味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
                      2、中成药: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巴戟丸、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金锁固精丸、玄驹胶囊等具有补肾温阳作用的药物,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肾寒。
                      肾寒一般采用温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上药物无论是单味中药,还是中成药,均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肾寒引起的不适症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应用,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因用药方式、剂量等错误导致病情加重。肾寒还可通过饮食调理,如牛肉、羊肉、韭菜等热性食物,肾寒的人群要注意减少性生活次数,适当多锻炼身体,如游泳、跑步等,经过综合调理可以调整阴阳,改善肾寒的症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6-19 00:06
                      回复
                        太上老君内观经 “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7-05 17:43
                        回复
                          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更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且容易失去内心的平静;话多,更容易招惹无端的是非。其实事后想想,好多事的本质是没必要过多纠缠的;争,只是徒增烦恼矣。
                          即使争赢了,又如何?有些事其实争辩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的知见皆来自于“我执”。
                          一切语言本是戏论,执相而求,谬以千里,无诤三昧,最为第一;懂得沉默,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如是的实相真理,不是争辩而得;完全可以默然观照,本来现前。
                          止语,非语言的止息,实内心的无念无住;回归更深的醒觉,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不语,不是无理;沉默,不是无能,无言是一种境界,此心如如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8-15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