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得知:数理逻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
百度得知:命题演算是研究关于命题如何通过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更复杂的命题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
百度得知:命题是指具有具体意义的又能判断它是真还是假的句子。
按照数理逻辑的上述要求,要找到符合“逻辑演算”的语言句子,也只能在逻辑学和数理逻辑的书房里才能找到。他们闭门造车,杜撰出一些诸如“三段论”的句子,正儿八经地用符号代数进行演算。事实上,在任何人的一生中,都很难找到他们所谓的命题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在使用着不符合逻辑演算的要求的语言(文字)、手势、表情,进行推理计算的思维,活得好好的。这说明,数理逻辑的理论不是严重脱离现实,而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这种理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制造而言,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现代人工智能连动物都不如就是明证。
事实上,计算机技术已经奠定了制造超人脑的物质基础。在电脑的基础上,只要把人脑思维的理论(推理计算论、语言论、文字论、因果论、规律论、条件反谢论、目的论)嫁接在电脑上,则电脑远超人脑就可轻松完成。
问题是,从小到大,人脑中到底装入了多少条“灯光(因)=肉(果)”的条件反射线?或者说装入了多少条“事物(因)=语言(果因)=文字(果)”的公式规律,使得人脑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呢?答案是:一、数量上,相对于人脑来说不少,相对于手机电脑的容量来说太少;二、整理和罗列它们,不存在理论上的困难,只需要把所有公式规律一股脑儿地装入手机电脑,就可以造出远超人脑的人工智能。
当然啦,就我个人的能力而言,罗列和整理人生积累的必要公式规律是不可能完成的庞大工程。但相对于美国、欧洲、中国的大脑计划工程,此项工程只相当于它们的百分之一。被媒体大肆传销的三大大脑计划工程,没有正确理论(推理计算论、语言论、文字论、因果论、规律论、条件反射论、目的论)的指南针,注定是遥遥无期且没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