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地点:乌拉尔山脉望远镜地下11172米,最后一座人民公社。
普瑞赛斯和中校小姐第三次下到望远镜底层看热海。这里是人造洞道的尽头,大块水泥浇筑的平实壁障被下方吹来的岩蚀啃得斑斑驳驳,白色的划痕像是一道密时间:???
地点:乌拉尔山脉望远镜地下11172米,最后一座人民公社。
普瑞赛斯和中校小姐第三次下到望远镜底层看热海。这里是人造洞道的尽头,大块水泥浇筑的平实壁障被下方吹来的岩蚀啃得斑斑驳驳,白色的划痕像是一道密不透风的蛛网布满了水泥和岩壁交界处。
两人下了勘探车后立刻穿好防护服,改乘矿车。大块的玄武岩岩峭是这里这一存在的东西。随着中校小姐拉下矿车的销儿,它就不顾一切地顺着铁轨朝前奔去,无边无际的黑暗向后倒退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又迎面而来,仿佛正穿越某个时光隧道似的。普瑞赛斯不着边际地想到了古灵阁——上个世纪小说里的妖精银行,他们用矿车穿行在地底,寻找寄存那里的黄金。然而两人的旅途尽头没有黄金,就算有,那也是稍微稀罕的工业材料罢了。
这个洞道并不太长,在尽头有三道铁锁,是开凿这里的工程师留下的,它们横亘在轨道尽头,起着车闸失灵时安全绳的作用。但这事情没有出现,苏联制品一如既往地用嘈杂的嘶哑声彰显着它近乎蛮横的可靠。普瑞赛斯联想到了终结——一场长跑的终点,随着撞线而停歇的脚步。人类的命运似乎就是这几百米矿道中的小小旅程,在欢呼声中沐浴着鲜花和掌声撞到线上,戛然而止了。
两人跳下车,这里是黑暗光谱的底层,防护服上的应急灯是唯一能照明的事物。中校小姐娴熟地布置起需要的勘探设施,那些有着俄语标识的器械普瑞赛斯已经十分熟稔。她认得那些俄语都包含着一个词儿。
Бинокль,望远镜。
苏联以“地球望远镜”称呼深入地球的极深洞,盖因天文望远镜窥探宇宙的秘密,而地球望远镜与之相反,是打开母星神秘的钥匙。
据说在开凿地球望远镜期间,为了勘测地下煤层,苏联人在地下人工布设了一个巨大的双磁振电话网络,采用电话线的方式传递振波,最后勾勒出整个庞然地层的数学模型。一个人民建造的国家秉承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意志,总能制造出更多比卫国战争本身更令人惊叹的奇迹。但这个奇迹现在也已经归于地脉尽绝处的孓遗,等待着或许不会前来的下一个生命发掘。普瑞赛斯感到了苦涩。这一次是为了那些为科学投入了全部心血的几代人。
她的动作并未因此变慢,不如说对于“热海”的勘测她早已得心应手。中校小姐也是如此,说是热海,但水银表显示此地的温度趋于零度,别说热,连一丝光都没有。两人面前是落差将近千米的深渊,那之下的熔岩组成的热流、滚沸金属和炽态氦气被封存在岁月积淀成的沉积岩层下,如果用集束射灯探去,能看到远方岩峭中大片的云母、萤石和不知道什么东西构成的矿物正熠熠生辉。
“数据和前两次的基本不差。”中校小姐清冷的声音在通讯器中响起,这不娴熟的英语带着浓浓的俄语腔调。“根据之前的勘探,乌拉尔望远镜所处的岩层同位素年龄416±2.8Ma,结束于359.2±2.5Ma,应当形成于至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岩脉呈山脉状,距离下层尚有约1300米的落差。这段距离被极为坚固的大块玄武岩填充,是欧亚板块挤压部最稳固的区域……”
“结合之前公社内科研人员的分析,地下热海至少在几千至一万年之间不会出现大的活跃。”几千年,一万年,对于个人来说那是连黄土都不存的年份,但对人类来说呢?普瑞赛斯调试着器械,又输入了几组数据,但显示屏上的数字和图像依然没有大的变动。地质的变化是一个以万年为计算的悠长的史诗,她们站在一个时间夸克上,无论怎么探测都只能得到平面。就像古时候的人类站在大地上,便认为这个世界便是天圆地方的所在,并将永远这样存在下去一样。
“普瑞赛斯同志!”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中校小姐突然发声低喊。普瑞赛斯掀开了一根安全锁,她想往下看。中校小姐紧紧拽住前者防护服的背带,几乎拖拽着将她拉回了原地。“危险!而且你看不到什么的!”
普瑞赛斯的挣扎没持续多久就凝固了。中校小姐似乎也使尽了气力。普瑞赛斯伸出手,似乎还想抓握黑暗,但她最终放弃了。她放下手臂,自嘲地笑着。她和她的身体贴合在一起,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她们能听见彼此的心跳。是啊,仅有彼此的心跳。普瑞赛斯想象刚才自己伸出手的样子,像是上帝隔着时间深不见底的深渊,妄图授予亚当生命。而她就是她的大天使长,把她的手拉回来,告诉她:“主啊,已经没有亚当了。”
两人顺着几乎垂直的水泥旋道回到“望远镜”内部,这个测站比世界上的任何核防设施都要深,在棺材般的水泥穹隆下,最后的人类们终于意识到了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普瑞赛斯知道,人总是这样,在失去双腿后才想起奔跑,失去双眼后才想起色彩,失去双亲后才想起尽孝。
同她走在一起的中校小姐哼着一首庄重的歌儿,自从这位栗色头发、褐眼眸、肩扛两颗校星的姑娘以科研军官的身份成为她的助手,她就察觉到前者嘴里总有似乎哼不完的歌儿。这在地下并不多见,但如果细细听去,那便也仅限于那几首。普瑞赛斯突然想起,十月节马上要到了。
“为光荣劳动,为持久和平,人民在前进,前进,前进……”
她们一同走在公社唯一的大街上,两边的舱室用俄中双语标识着:人民种植场,人民食堂,人民公寓,人民器械室……每一个“人民”都用鲜红的字体标出,那红色是血,是从焚炎的大地、干涸的大海,从熊熊燃烧的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地表,经过千米厚的核冬天积雪缓缓下渗到这里来的。它们在地下睁开无数双鲜红的眼睛,默视着这群最后的军队。这支军队只有不到百人,却承担了反败为胜的全部希望。
人民啊,人民啊!
中校小姐去向廖将军面陈这次考察的总结报告了,普瑞赛斯则先一步回到了居所。她从小就爱思考。在小学她便发现了绘画与数学潜藏的那些精妙的关系,而那些同学们尚不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如果她早生几百年,牛顿三定律一定会改名叫普瑞赛斯三定律。即便到了这里,她也还在思考,她的脑袋是个贪吃的小孩儿,不肯放弃任何糖果般的信息。
她把密封食品混合着新配给的蔬菜放入电磁炉炖在一起,趁着锅内那带着些许锡皮味道的肉香味被电热发酵成美味的时间,从壁橱下拿出一个小巧的钟表一样的物体。青葱般的手指细细摆弄着那小巧精密的机械结构,它的每一个零件都比人手最轻微的抖动幅度还要微小。达尔文曾邀请法兰西的钟表匠参与“月球圈”,因为那代表着世界上最精细的操作。
普瑞赛斯调试着原子钟,倏然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新蹲下身,翻出一个老旧的收音机,被一层泡沫纸包着。她把电源插在电磁炉上看上去像是后改出来的接口,轻轻按下播放键。悠扬的华尔兹将她包围起来,这一刻,电磁炉内的炖菜、手中原子钟的滴答,一切都仿佛有了节律。普瑞赛斯轻松地哼起了舞曲,享受着属于私人的难得闲暇。她想起在巴黎的老房子,附近的舞蹈学校里天使一样的姑娘们从窗下有说有笑地走过,节拍是她们脚下的路,描绘青春、活力和爱情。
地点:乌拉尔山脉望远镜地下11172米,最后一座人民公社。
普瑞赛斯和中校小姐第三次下到望远镜底层看热海。这里是人造洞道的尽头,大块水泥浇筑的平实壁障被下方吹来的岩蚀啃得斑斑驳驳,白色的划痕像是一道密时间:???
地点:乌拉尔山脉望远镜地下11172米,最后一座人民公社。
普瑞赛斯和中校小姐第三次下到望远镜底层看热海。这里是人造洞道的尽头,大块水泥浇筑的平实壁障被下方吹来的岩蚀啃得斑斑驳驳,白色的划痕像是一道密不透风的蛛网布满了水泥和岩壁交界处。
两人下了勘探车后立刻穿好防护服,改乘矿车。大块的玄武岩岩峭是这里这一存在的东西。随着中校小姐拉下矿车的销儿,它就不顾一切地顺着铁轨朝前奔去,无边无际的黑暗向后倒退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又迎面而来,仿佛正穿越某个时光隧道似的。普瑞赛斯不着边际地想到了古灵阁——上个世纪小说里的妖精银行,他们用矿车穿行在地底,寻找寄存那里的黄金。然而两人的旅途尽头没有黄金,就算有,那也是稍微稀罕的工业材料罢了。
这个洞道并不太长,在尽头有三道铁锁,是开凿这里的工程师留下的,它们横亘在轨道尽头,起着车闸失灵时安全绳的作用。但这事情没有出现,苏联制品一如既往地用嘈杂的嘶哑声彰显着它近乎蛮横的可靠。普瑞赛斯联想到了终结——一场长跑的终点,随着撞线而停歇的脚步。人类的命运似乎就是这几百米矿道中的小小旅程,在欢呼声中沐浴着鲜花和掌声撞到线上,戛然而止了。
两人跳下车,这里是黑暗光谱的底层,防护服上的应急灯是唯一能照明的事物。中校小姐娴熟地布置起需要的勘探设施,那些有着俄语标识的器械普瑞赛斯已经十分熟稔。她认得那些俄语都包含着一个词儿。
Бинокль,望远镜。
苏联以“地球望远镜”称呼深入地球的极深洞,盖因天文望远镜窥探宇宙的秘密,而地球望远镜与之相反,是打开母星神秘的钥匙。
据说在开凿地球望远镜期间,为了勘测地下煤层,苏联人在地下人工布设了一个巨大的双磁振电话网络,采用电话线的方式传递振波,最后勾勒出整个庞然地层的数学模型。一个人民建造的国家秉承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意志,总能制造出更多比卫国战争本身更令人惊叹的奇迹。但这个奇迹现在也已经归于地脉尽绝处的孓遗,等待着或许不会前来的下一个生命发掘。普瑞赛斯感到了苦涩。这一次是为了那些为科学投入了全部心血的几代人。
她的动作并未因此变慢,不如说对于“热海”的勘测她早已得心应手。中校小姐也是如此,说是热海,但水银表显示此地的温度趋于零度,别说热,连一丝光都没有。两人面前是落差将近千米的深渊,那之下的熔岩组成的热流、滚沸金属和炽态氦气被封存在岁月积淀成的沉积岩层下,如果用集束射灯探去,能看到远方岩峭中大片的云母、萤石和不知道什么东西构成的矿物正熠熠生辉。
“数据和前两次的基本不差。”中校小姐清冷的声音在通讯器中响起,这不娴熟的英语带着浓浓的俄语腔调。“根据之前的勘探,乌拉尔望远镜所处的岩层同位素年龄416±2.8Ma,结束于359.2±2.5Ma,应当形成于至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岩脉呈山脉状,距离下层尚有约1300米的落差。这段距离被极为坚固的大块玄武岩填充,是欧亚板块挤压部最稳固的区域……”
“结合之前公社内科研人员的分析,地下热海至少在几千至一万年之间不会出现大的活跃。”几千年,一万年,对于个人来说那是连黄土都不存的年份,但对人类来说呢?普瑞赛斯调试着器械,又输入了几组数据,但显示屏上的数字和图像依然没有大的变动。地质的变化是一个以万年为计算的悠长的史诗,她们站在一个时间夸克上,无论怎么探测都只能得到平面。就像古时候的人类站在大地上,便认为这个世界便是天圆地方的所在,并将永远这样存在下去一样。
“普瑞赛斯同志!”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中校小姐突然发声低喊。普瑞赛斯掀开了一根安全锁,她想往下看。中校小姐紧紧拽住前者防护服的背带,几乎拖拽着将她拉回了原地。“危险!而且你看不到什么的!”
普瑞赛斯的挣扎没持续多久就凝固了。中校小姐似乎也使尽了气力。普瑞赛斯伸出手,似乎还想抓握黑暗,但她最终放弃了。她放下手臂,自嘲地笑着。她和她的身体贴合在一起,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她们能听见彼此的心跳。是啊,仅有彼此的心跳。普瑞赛斯想象刚才自己伸出手的样子,像是上帝隔着时间深不见底的深渊,妄图授予亚当生命。而她就是她的大天使长,把她的手拉回来,告诉她:“主啊,已经没有亚当了。”
两人顺着几乎垂直的水泥旋道回到“望远镜”内部,这个测站比世界上的任何核防设施都要深,在棺材般的水泥穹隆下,最后的人类们终于意识到了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普瑞赛斯知道,人总是这样,在失去双腿后才想起奔跑,失去双眼后才想起色彩,失去双亲后才想起尽孝。
同她走在一起的中校小姐哼着一首庄重的歌儿,自从这位栗色头发、褐眼眸、肩扛两颗校星的姑娘以科研军官的身份成为她的助手,她就察觉到前者嘴里总有似乎哼不完的歌儿。这在地下并不多见,但如果细细听去,那便也仅限于那几首。普瑞赛斯突然想起,十月节马上要到了。
“为光荣劳动,为持久和平,人民在前进,前进,前进……”
她们一同走在公社唯一的大街上,两边的舱室用俄中双语标识着:人民种植场,人民食堂,人民公寓,人民器械室……每一个“人民”都用鲜红的字体标出,那红色是血,是从焚炎的大地、干涸的大海,从熊熊燃烧的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地表,经过千米厚的核冬天积雪缓缓下渗到这里来的。它们在地下睁开无数双鲜红的眼睛,默视着这群最后的军队。这支军队只有不到百人,却承担了反败为胜的全部希望。
人民啊,人民啊!
中校小姐去向廖将军面陈这次考察的总结报告了,普瑞赛斯则先一步回到了居所。她从小就爱思考。在小学她便发现了绘画与数学潜藏的那些精妙的关系,而那些同学们尚不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如果她早生几百年,牛顿三定律一定会改名叫普瑞赛斯三定律。即便到了这里,她也还在思考,她的脑袋是个贪吃的小孩儿,不肯放弃任何糖果般的信息。
她把密封食品混合着新配给的蔬菜放入电磁炉炖在一起,趁着锅内那带着些许锡皮味道的肉香味被电热发酵成美味的时间,从壁橱下拿出一个小巧的钟表一样的物体。青葱般的手指细细摆弄着那小巧精密的机械结构,它的每一个零件都比人手最轻微的抖动幅度还要微小。达尔文曾邀请法兰西的钟表匠参与“月球圈”,因为那代表着世界上最精细的操作。
普瑞赛斯调试着原子钟,倏然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新蹲下身,翻出一个老旧的收音机,被一层泡沫纸包着。她把电源插在电磁炉上看上去像是后改出来的接口,轻轻按下播放键。悠扬的华尔兹将她包围起来,这一刻,电磁炉内的炖菜、手中原子钟的滴答,一切都仿佛有了节律。普瑞赛斯轻松地哼起了舞曲,享受着属于私人的难得闲暇。她想起在巴黎的老房子,附近的舞蹈学校里天使一样的姑娘们从窗下有说有笑地走过,节拍是她们脚下的路,描绘青春、活力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