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增高吧 关注:1,212贴子:546
  • 0回复贴,共1

肢体延长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肢体延长术现代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伊力罗夫经过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发现了牵张应力对组织生长和再生刺激作用——牵张再生规律,设计出多用途、三平面、半环式延长固定架。同时提出了骨延长术的生 物与力学原则,使肢体延长术在前苏联被广泛应用 。伊氏提倡皮质截骨,尽量保留骨髓与骨周血管;牢固外固定以消除骨端活动,但允许纵轴方向上微 动;截骨后5~7天开始延长,每日1mm, 分 4 次完成,即高频率小步骤牵开;牵开一段时间后停止牵引使新骨充分骨化后再牵开。高频率小步骤牵开使软组有更大耐受性,可延长限度增加,对上下肢延长均具优点。
由于学术交流方面的原因 , 意大利在 80年 代初 、 北美国家在 1986年才开始 了解和应用伊 力罗夫 技术,但 短期 内即为西方所 普遍接受。巴西尼还对其进行了改良把截骨后7天开始牵引改为 14天,使局部形成 骨痂后再牵开,称为骨痂撑开术。国内在 80年代也相继开展伊氏手术,并将伊 氏固定器改良为两平面半环式 和三平面半环槽式,临床证实具有轻便 、固定牢固、 便于拆装和 消毒、可带架下床活动等优点。
骨干截骨延长术发展同时,骨骺牵伸延长和干骺端截骨延术也逐渐发展起来。早在1958年就有学者提出,在骨骺闭合前,于骺板上下穿克氏针(骺部1对,骨干2对),利用外固定器机械牵伸力使骨骺分离。一边分离延长一 边通过软骨内和膜 内成骨修复达到肢体延长的目的。它无需切口、截骨和内固定。延长可达4~10 cm。许多学者报告了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骨骺牵伸延长术的经验 。1981年,蒙提西利依据41只绵羊实验观察和16例临床应用结果对这一方法作出了肯定性评
价。一般适用于12~1 4岁儿童,较小者可致骨骺早闭 。
1983年 ,蒙氏又报告了干骺端皮质截骨延长术。该法与骨骺牵伸延长术之不同点在于,骺板已闭合时需手术截断干骺端造成横形或斜形骨折后再穿针牵开。截骨部位可选胫骨上下端、股骨下端 43例 中平均延长胫骨7cm、股 骨 6.5cm,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应用该方法。伊力罗夫技术也同样适用于骨骺牵伸延长术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在肢体延长术领域,当今时代被称为伊力罗夫时代。不仅因其研制了新的牵引固定装置 , 更重要 的是牵张再生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肢体延长的生物学过程有了新的了解。临床实践表明 , 伊力罗夫技术是一种较为理 想的肢体延长术。
纵观肢体延长术发展历史 , 它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由于牵开固定装置和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才逐渐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 , 肢体延长术远未达到令人十分满 意的程度,需要学者们继续不懈地探索 , 使其逐渐完善 , 变得更加有效 、 安全和方便实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6-09 03: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