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吧 关注:26,374贴子:84,274
  • 0回复贴,共1

小儿推拿李波: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预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儿推拿李波: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预防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目前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增多,有的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还出现一个班多例病例的现象,孩子高烧不退,咽峡部满是“溃疡”,哭闹、流口水,食欲不佳……如果近期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莫慌,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当过度劳累、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其他因素,使儿童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更易感染病毒。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但感染发生率与季节、地区、年龄、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均有关。全年均可患病,但高峰一般发生在一年中温暖、湿润的季节,以夏秋季常见。此外,感染存在聚集现象。
  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主要为散居及托幼机构儿童,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好发人群及诱发因素?
  1、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
  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
  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2、好发人群
  儿童较成人易感,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
  托幼机构的儿童比在家儿童易感,机会接触病原体增多。
  因各种因素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
  
  3、诱发因素
  防御能力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敏体质或免疫功能缺陷、低下的小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居住拥挤、间接吸入烟雾、被动吸烟等,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患儿机会性接触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与其他患儿共用物品,密切接触传染源后,感染几率增加。
  
  三、疱疹性咽峡炎中招后的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急剧发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但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合并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这两种病都没有特效药可治,抗生素无效,医生一般是对症治疗。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娃,医生会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还可以用温水擦浴等方法辅助降温。
  
  但注意,出现这些情况,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精神萎靡、嗜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等。
  尤其是3岁以下的娃,千万不能拖,不及时治疗可能没命,就算抢救过来了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四、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如何区分?
  1、首先,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的孩子,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但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口唇、手脚,或者肛门附近,都会长有斑疹,斑丘疹或囊泡性皮疹,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
  2、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一般是先发热再长疱疹;而大多数手足口病的孩子,是先出疹再发热的。
  
  四、别把疱疹性咽峡炎错当成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在初期很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如果家长对此了解不多,容易当成普通感冒而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时间。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而疱疹性咽峡炎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是高热,体温在39~41℃;二是病程较长,持续3~4天,甚至一周以上。虽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但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后,孩子会发高烧,随后出现咽部肿痛、小疱疹、溃疡等症状,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拒绝进食等。
  对于感冒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咽喉部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所以,如果最近家长发现孩子持续高烧,就要留意观察孩子的口腔咽部变化,看看是否有疱疹。一旦怀疑是疱疹性咽峡炎,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切不可当成普通感冒发烧而继续自行用药。
  
  五、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要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何护理?
  1、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2、口腔的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3、休息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就医后尽量在家中调养休息至病愈。症状消失后建议多休息一周,调理脾胃。这时孩子抵抗力较弱,避免太早回到幼儿园交叉感染。
  4、清淡饮食
  很多小病患因为口腔、喉部不适,在发病期间食欲不振、不肯吃饭。家长不要怕没有营养、病好得慢,就强迫孩子进食。
  这个阶段,恰恰是减少脾胃负担,按照孩子的身体需求少食多餐地喂养,才能加速病情痊愈。
  在饮食上,给予孩子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是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像腐竹粥、白扁豆粥、米汤等都是孩子比较能接受的选择。
  
  5、小儿推拿助退热:
  孩子高烧时可用清天河水、清胃经、清大肠经、加揉小天心等手法帮助退热。
  6、减少外出
  患病宝宝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是上学(上幼儿园)的宝宝建议至少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再去上学(上幼儿园)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及时就诊。
  
  七、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卫生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少去人多的地方
  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做好消毒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勤通风
  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小儿推拿李波: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预防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1楼2021-07-02 11: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