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建设“光电融合超快生物分子成像装置”“先进显微光学成像装置”“超灵敏磁共振成像装置”“变结构全数字PET”等四大装置和一个“图像融合与处理中心”,打造国际领先、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尖端生物医学成像平台,解决我国的生物医学研究对国外设备的严重依赖,为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疾病诊疗提供最先进的测量分析手段。
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成中部地区首个世界级大型多学科综合研究与高技术研发平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一期工程建设低能区衍射极限同步辐射光源。
武汉先进光源研究中心
主责单位:武汉大学
目标:开展设施主机系统性能参数提升、科学实验测试系统功能扩展、制备表征测试平台完善等三个方面的优化提升,建成性能参数全面领先、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领国际强磁场技术发展,为解决量子物态与功能材料、生物磁共振、先进电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极端实验条件和平台。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设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主机实验系统、辅助加热系统和设施配套的专用实验大厅及研究中心,研究并解决聚变能研发中的聚变堆材料、产氚等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可为聚变堆材料和氚材料产业、聚变能源产业、中子辐照和检测产业提供支撑。
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打造作物标准化种植、人工环境精准模拟、高通量多维表型数据采集、智能模式识别、多维组(基因组、蛋白组、表观组、代谢组等)分析、大数据管理和物联网等最新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研究平台,建设基因操作、环境模拟与检测、表型数据采集、多维组学分析、智能大数据解析等五大耦合系统。为开展基础生命科学规律的探索研究,解析植物性状决定遗传机理和环境适应的生物学机制,推进武汉国家种都建设。
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
主责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目标:围绕“工程扰动下深部岩土结构、状态与行为的演变规律”这一共性重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建设“模拟器主舱”“工程扰动行为辅舱—相似材料制备辅舱—环境载荷控制辅舱—多参量监测辅舱—多尺度表征辅舱”等“一主五辅”核心装置,建成能够真实、直观、有效模拟现场深部工程扰动活动,反映多场耦合作用下岩土多尺度特性演变过程的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研究平台。
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
主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
目标:搭建国际领先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平台,建立国际领先的微生物与动物、植物、环境互作的模拟舱,构建从分子、细胞到动植物个体的一体化智能化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和农业微生物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我国农业微生物领域开展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新产品提供颠覆性技术和方法,为生物医药、动物疫苗、生物农药及肥料等微生物相关领域产业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微生物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目标:建设碳捕集研究平台、碳利用研究平台、碳封存研究平台以及碳中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撑平台,突破高效低排放的新一代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际领先的涵盖CCUS全流程、功能齐全、指标领先的基础设施,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提供支持和技术方案。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设重力测量基准平台、重力测量物理仿真平台以及新建3万平方米精密重力测量楼、6000平方米改扩建山洞实验室。全面攻克和提升我国精密重力测量、数据获取与应用能力,满足资源勘探、全球环境变化、重力辅助导航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总投资8.59亿元,建设地点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内。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成中部地区首个世界级大型多学科综合研究与高技术研发平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一期工程建设低能区衍射极限同步辐射光源。
武汉先进光源研究中心
主责单位:武汉大学
目标:开展设施主机系统性能参数提升、科学实验测试系统功能扩展、制备表征测试平台完善等三个方面的优化提升,建成性能参数全面领先、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领国际强磁场技术发展,为解决量子物态与功能材料、生物磁共振、先进电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极端实验条件和平台。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设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主机实验系统、辅助加热系统和设施配套的专用实验大厅及研究中心,研究并解决聚变能研发中的聚变堆材料、产氚等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可为聚变堆材料和氚材料产业、聚变能源产业、中子辐照和检测产业提供支撑。
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打造作物标准化种植、人工环境精准模拟、高通量多维表型数据采集、智能模式识别、多维组(基因组、蛋白组、表观组、代谢组等)分析、大数据管理和物联网等最新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研究平台,建设基因操作、环境模拟与检测、表型数据采集、多维组学分析、智能大数据解析等五大耦合系统。为开展基础生命科学规律的探索研究,解析植物性状决定遗传机理和环境适应的生物学机制,推进武汉国家种都建设。
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
主责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目标:围绕“工程扰动下深部岩土结构、状态与行为的演变规律”这一共性重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建设“模拟器主舱”“工程扰动行为辅舱—相似材料制备辅舱—环境载荷控制辅舱—多参量监测辅舱—多尺度表征辅舱”等“一主五辅”核心装置,建成能够真实、直观、有效模拟现场深部工程扰动活动,反映多场耦合作用下岩土多尺度特性演变过程的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研究平台。
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
主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
目标:搭建国际领先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平台,建立国际领先的微生物与动物、植物、环境互作的模拟舱,构建从分子、细胞到动植物个体的一体化智能化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和农业微生物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我国农业微生物领域开展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新产品提供颠覆性技术和方法,为生物医药、动物疫苗、生物农药及肥料等微生物相关领域产业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微生物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目标:建设碳捕集研究平台、碳利用研究平台、碳封存研究平台以及碳中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撑平台,突破高效低排放的新一代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际领先的涵盖CCUS全流程、功能齐全、指标领先的基础设施,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提供支持和技术方案。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目标:建设重力测量基准平台、重力测量物理仿真平台以及新建3万平方米精密重力测量楼、6000平方米改扩建山洞实验室。全面攻克和提升我国精密重力测量、数据获取与应用能力,满足资源勘探、全球环境变化、重力辅助导航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总投资8.59亿元,建设地点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内。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主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