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096贴子:10,041,764

回复:林如海与黛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第2回旁白
这段文字想必大家不会注意,因为很多读者不太了解医学。
贾雨村偶然得了感冒,差不多花了1个月的时间才渐渐康复。
那么贾雨村什么时间得的感冒?为什么花了1个月的时间?
这里有个关于感冒的医学常识:
1、感冒的发生一定与胃有关,胃功能衰弱就容易感冒;
2、所以如果想感冒好得快,要随时注意提升胃功能;
3、感冒的病程一般为7天的倍数:比如7天、21天、49天,时间越长感冒症状越重;
4、如果头一个感冒没完全病愈,接着又感冒了,那么对身体是很严重的伤害。
贾雨村的感冒用了1个月时间“渐”愈,可以排除雨村2次感冒的可能性。
贾雨村只感冒了1次,用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


IP属地:安徽28楼2021-07-31 11:04
回复
    感冒还有个特点:吃不吃药对病程基本影响不大,吃药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病患的痛苦。
    无论贾雨村吃没吃药,反正都需要1个月左右才能渐愈。
    贾雨村感冒渐愈的根本原因是胃功能得到了提升。
    那么人体的胃功能有什么周期性规律呢?
    很简单,科学就在身边。
    比如如今是夏季,很多人胃口不好,一般吃得比较清淡。
    说到底就是胃功能减弱,中医称为胃气衰弱或者胃寒。
    而冬至过后,我们一般胃口很好,比如吃些肉食火锅之类油腻荤菜。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应该能推测出结论了:
    胃功能与季节有关,冬至过后胃功能减弱,夏至过后胃功能增强。
    贾雨村感冒的时间是夏至左右的1个月时间段,
    因为夏至过后胃功能逐渐增强,感冒渐愈。


    IP属地:安徽29楼2021-07-31 11:19
    回复
      贾雨村感冒的时间能不能从原文中找到其他证据?
      当然有原文互证。
      比如大家可以去看第64回黛玉的瓜果祭奠,
      林如海逝去的日期非常明确:农历9月初三。
      那么第64回黛玉究竟祭奠的是谁?
      对看第2回的时间线与第64回的时间线,贾雨村生病的大致日期就出来了。
      然后接着贾敏逝去的时间、黛玉离开林家的时间都能大致确定了。


      IP属地:安徽30楼2021-07-31 11:32
      回复
        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第22回旁白
        黛玉如此。与人多话则不肯,何得与宝玉话更多哉?——第22回批注
        第22回原文说明黛玉本性上就不愿多说话,
        批注问读者1个问题:为什么偏偏与宝玉有那么多话说?
        原因之一即黛玉的反抗心理,对王夫人叮嘱不要理宝玉的反抗。


        IP属地:安徽32楼2021-07-31 13:05
        收起回复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第16回
          在宝玉的眼中,为什么黛玉“越发超逸”了?
          宝玉难道看不到黛玉的自卑吗?
          我以为主要原因:
          1、第3回黛玉出场时,宝玉心中认定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
          2、随后几年的相处,黛玉表现出极强的自我属性,比如目无下尘;
          3、宝玉本身不在乎物质,比如看不到黛玉的穿戴等等。
          总之,黛玉以往在贾府的表现以及宝玉的认知让宝玉判断黛玉“越发超逸”了。
          宝玉认为黛玉以往就很超逸,如今更进一步,“越发”超逸了。


          IP属地:安徽38楼2021-08-09 15:55
          回复
            “超逸”——超然而飘逸,
            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人品的飘逸风致。
            我想起了庄子里那个居住在藐姑射之山的仙人。
            以宝玉对庄子的熟悉程度,宝玉是否更加把黛玉当做神仙妹妹?
            如果读者把黛玉理解为清高的话,
            那宝玉对黛玉的理解是“极其清高”,
            清高到不屑混迹于世俗之间。
            大家遇见过居住在人世间的神仙吗?
            神仙大都居住在山里,远离世俗。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
            庄子笔下的神仙形象,如同12-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
            健康活泼、不食人间烟火、自由、专注、治愈。


            IP属地:安徽39楼2021-08-09 16:08
            回复
              黛玉有没有见到林如海呢?
              我认为黛玉不但见到林如海,而且还有一段时间的接触。
              因为黛玉表现的“越发超逸”了。
              超逸——超然而飘逸;
              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人品的飘逸风致。
              而这些自然是林如海的影响,贾琏远没有这般影响力。
              黛玉事先并不知道珠串是北静王的。
              “臭男人”,反正只要是男人都是“臭”男人。
              可见黛玉此行对男人太失望了。
              林如海,这个黛玉心中唯一有分量的男人让黛玉失望了。
              鹡鸰香串再贵重又怎么样?黛玉我不要它。
              在超逸的黛玉心中鹡鸰香串只会让黛玉感到肮脏。
              黛玉带了很多书籍,结合第56回批注:高人焉肯以书香混于铜臭也哉!
              林如海留下了财产,只是黛玉没有带走分文。
              为何?只因世俗贪图财富的样子太丑陋,
              让“极其清高”黛玉完全无法接受。
              都给你们,我黛玉带走这些你们不要的书籍就够了。
              这次姑苏之行,让黛玉看清了世上的“是非曲折”,
              但是因为不能包容,黛玉有点“愤世嫉俗”。
              比如对鹡鸰珠串的强烈反应。


              IP属地:安徽40楼2021-08-09 16:27
              收起回复
                回过头再看林如海与贾雨村的对话:
                从这段对话还能看出林如海的一个特点:不走极端。
                比如推荐贾雨村,然后提议让贾雨村与黛玉同行。
                林如海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
                1、做不到完全大公无私(墨子的兼爱);
                2、也做不到完全自私自利(杨朱的一毛不拔);
                3、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儒家的执中思想)。
                加之林如海有“惜福养身、饭粒咽尽”的原则,
                所以林如海会在国家、个人利益之间不断的寻找平衡点,调和人性中无私与自私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不断平衡、调和呢?因为自身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会不断的变化。
                林如海非常符合儒家的“执中”思想:不极端,调和人性的两极,在自私与无私之间找平衡。


                IP属地:安徽45楼2021-08-17 15:27
                回复
                  第3回黛玉讲述癞头和尚疯疯癫癫的“不经之谈”。
                  癞头和尚给林如海的建议“太极端”了,出家之类的林如海完全接受不了。
                  黛玉这番话与林如海的思想有一致性。
                  什么是“不经之谈”?离经叛道,反常的言语、理论。
                  经——即普遍的、正常的。
                  大多数人哪里会这么绝对的出家?亲友一概不见?绝对不能听见哭声?


                  IP属地:安徽47楼2021-08-17 16: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