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景泰皇帝易太子
四月朔,赐陈循、高谷各银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各银五十两。
初四日,南京兵部尚书王骥进阉者四人。命以二人赐骥。
辽东总兵官曹义奏:达贼入狗河塞,杀伤军余六人,掠牛十头。把总指挥楚凤等率兵追剿,斩首十级,擒五人,复牛而还。献俘京师。
初九日,赏:巡边杀贼有功都督佥事石彪。官军七百四十人升一级,官军并生员、吏典、军生、阴阳人等三千一百人赏有差。
十五日,命户部拨银三十万两,予宣府、大同、辽东籴军饷。
十七日,建州左等卫指挥阿里兀山等十七人被脱脱不花王所掳,至是来归。
二十一日,广西思明府致仕土官知府黄珊子钧已代为知府,庶兄都指挥使黄竑欲杀钧代以己子,令子纠众夜杀珊一家。阖郡人皆言杀珊家者竑父子也,左副总兵武毅等具闻于朝。竑自度祸及,谋迎合朝廷,意转祸为福,遣千户袁洪奏言永固国本事。奏入,诏曰:“此天下、国家重事,多官会议以闻。”事成,竑果得释罪升官。
敕南京王骥曰:“卿年近八旬,岂忍重烦以政。就闲娱老南京。”命兵部尚书徐琦参赞守备、机务。
二十二日,议易太子。初黄竑奏下,礼部尚书胡濙、侍郎萨琦、邹干集文武群臣议,众莫敢发言,迟疑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于是,无人敢违,其议遂定。联名合奏,文曰:“父有天下,必传于子。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今黄竑所奏,宜允所言。”疏入,诏曰:卿等所言,三代圣王大道理。近日,耆旧内臣亦来劝导,与卿等所言皆同。朕不敢自专,上请于圣母上圣皇太后,蒙懿旨宣谕“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人心如此,当顺人心行之。”朕以此不敢固违,礼部可具仪择日以闻。
置东宫官署。命陈懋、石亨、胡濙、王直兼太子太师,柳溥、陈循、高谷、于谦兼太子太傅,张輗兼太子太保。
二十四日,命王直、胡濙、于谦、陈循、高谷、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何文渊、金濂、俞士悦、王文、杨善、王翱、俞山、俞纲俱兼支二俸。
二十五日,增东宫随侍执事、官旗、将军共六十四人。
二十九日,命故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子升世袭百户。
五月初二日,册立杭氏皇后,长子见济皇太子。诏告天下曰:皇亲、公、侯、驸马、伯及在廷文武群臣合辞上请,以为,天祐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谓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事方闻于圣母,遽见允于舆情,复以皇后之谦冲,固逊轩龙于有子,再三陈恳,理顺鸿名。肆循慈训之谆,兼遂贤情之切,乃于五月初二日,册立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大本既正彝伦亦明,亲亲之义尤所当敦,太上皇帝长子见深更封为沂王,次子见清封荣王,见淳封许王,同屏国家卫安宗社。爰推恩于远近,庸资弼于臣民,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布告臣民,体于致怀。
初三日,皇太子令旨,赏文武百官。
初四日,于谦上疏,让还二俸,言:“臣阖门良贱,仅逾数口,原俸资给有余。今边境、京师费用浩大,而臣一介之微,叨受千人之禄,扪心知惧揣分奚堪,乞只支一俸,以省浮费以惬舆情。”诏曰:“朝廷俸禄优待功臣,礼之所宜何劳固辞。”后,石亨、金濂、仪铭、石璞亦上表辞二俸。不允。
初八日,命柳溥、于谦为正副使,持节更封太上皇帝皇太子见深为沂王。张軏、何文渊为正副使,持节封太上皇帝庶子见清为荣王,见淳为许王。
二十一日,以册立皇太子,赐各亲王、大长公主。
二十三日,以册立皇太子,赏各处总兵、镇守、参赞、内外文武官。
六月二十日,巡抚李实言:“湖广因苗贼生发,远运、死亡及被掳、逃移人数过半。乞今年停征食盐米钞,明年令有司取勘,死亡、逃故即予除豁。”从之。命移文贵州、浙江、福建、广东等遭寇之处如例停除。
二十三日,朝鲜遣陪臣来朝贡海青,赍敕曰:得奏,先有被掳逃往王国人口,已陆续解送辽东,俱见王忠顺朝廷之意。王自今尤当严戒守边头目,但系野人女真先交通北虏犯边,后带所抢人口逃往王国斡木河一带躲藏者,务须尽数搜寻,设法驱逐,或连我被抢人口送赴辽东总兵官处交收。
二十七日,太保陈懋等三百五十员失朝参,锦衣卫同知毕旺等具名以闻。诏姑宥之,再犯不宥。
四月朔,赐陈循、高谷各银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各银五十两。
初四日,南京兵部尚书王骥进阉者四人。命以二人赐骥。
辽东总兵官曹义奏:达贼入狗河塞,杀伤军余六人,掠牛十头。把总指挥楚凤等率兵追剿,斩首十级,擒五人,复牛而还。献俘京师。
初九日,赏:巡边杀贼有功都督佥事石彪。官军七百四十人升一级,官军并生员、吏典、军生、阴阳人等三千一百人赏有差。
十五日,命户部拨银三十万两,予宣府、大同、辽东籴军饷。
十七日,建州左等卫指挥阿里兀山等十七人被脱脱不花王所掳,至是来归。
二十一日,广西思明府致仕土官知府黄珊子钧已代为知府,庶兄都指挥使黄竑欲杀钧代以己子,令子纠众夜杀珊一家。阖郡人皆言杀珊家者竑父子也,左副总兵武毅等具闻于朝。竑自度祸及,谋迎合朝廷,意转祸为福,遣千户袁洪奏言永固国本事。奏入,诏曰:“此天下、国家重事,多官会议以闻。”事成,竑果得释罪升官。
敕南京王骥曰:“卿年近八旬,岂忍重烦以政。就闲娱老南京。”命兵部尚书徐琦参赞守备、机务。
二十二日,议易太子。初黄竑奏下,礼部尚书胡濙、侍郎萨琦、邹干集文武群臣议,众莫敢发言,迟疑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于是,无人敢违,其议遂定。联名合奏,文曰:“父有天下,必传于子。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今黄竑所奏,宜允所言。”疏入,诏曰:卿等所言,三代圣王大道理。近日,耆旧内臣亦来劝导,与卿等所言皆同。朕不敢自专,上请于圣母上圣皇太后,蒙懿旨宣谕“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人心如此,当顺人心行之。”朕以此不敢固违,礼部可具仪择日以闻。
置东宫官署。命陈懋、石亨、胡濙、王直兼太子太师,柳溥、陈循、高谷、于谦兼太子太傅,张輗兼太子太保。
二十四日,命王直、胡濙、于谦、陈循、高谷、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何文渊、金濂、俞士悦、王文、杨善、王翱、俞山、俞纲俱兼支二俸。
二十五日,增东宫随侍执事、官旗、将军共六十四人。
二十九日,命故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子升世袭百户。
五月初二日,册立杭氏皇后,长子见济皇太子。诏告天下曰:皇亲、公、侯、驸马、伯及在廷文武群臣合辞上请,以为,天祐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谓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事方闻于圣母,遽见允于舆情,复以皇后之谦冲,固逊轩龙于有子,再三陈恳,理顺鸿名。肆循慈训之谆,兼遂贤情之切,乃于五月初二日,册立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大本既正彝伦亦明,亲亲之义尤所当敦,太上皇帝长子见深更封为沂王,次子见清封荣王,见淳封许王,同屏国家卫安宗社。爰推恩于远近,庸资弼于臣民,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布告臣民,体于致怀。
初三日,皇太子令旨,赏文武百官。
初四日,于谦上疏,让还二俸,言:“臣阖门良贱,仅逾数口,原俸资给有余。今边境、京师费用浩大,而臣一介之微,叨受千人之禄,扪心知惧揣分奚堪,乞只支一俸,以省浮费以惬舆情。”诏曰:“朝廷俸禄优待功臣,礼之所宜何劳固辞。”后,石亨、金濂、仪铭、石璞亦上表辞二俸。不允。
初八日,命柳溥、于谦为正副使,持节更封太上皇帝皇太子见深为沂王。张軏、何文渊为正副使,持节封太上皇帝庶子见清为荣王,见淳为许王。
二十一日,以册立皇太子,赐各亲王、大长公主。
二十三日,以册立皇太子,赏各处总兵、镇守、参赞、内外文武官。
六月二十日,巡抚李实言:“湖广因苗贼生发,远运、死亡及被掳、逃移人数过半。乞今年停征食盐米钞,明年令有司取勘,死亡、逃故即予除豁。”从之。命移文贵州、浙江、福建、广东等遭寇之处如例停除。
二十三日,朝鲜遣陪臣来朝贡海青,赍敕曰:得奏,先有被掳逃往王国人口,已陆续解送辽东,俱见王忠顺朝廷之意。王自今尤当严戒守边头目,但系野人女真先交通北虏犯边,后带所抢人口逃往王国斡木河一带躲藏者,务须尽数搜寻,设法驱逐,或连我被抢人口送赴辽东总兵官处交收。
二十七日,太保陈懋等三百五十员失朝参,锦衣卫同知毕旺等具名以闻。诏姑宥之,再犯不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