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吧 关注:23,500贴子:1,035,085
  • 2回复贴,共1

【21-07-14冷空气吧-其他】三伏的含义是什么?入伏是怎么定义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夏至三庚伏,伏有三载连,两载大小暑,秋后占一载。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入伏了,白天蝉鸣不停歇,夜晚蒲扇不离手。”对于“入伏”这个词,我想很多人的印象可能只是存在于黄历中的一个名词,没有去了解过它的真正含义。
从二十四节气到三九三伏,都是古人根据对天文物候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其作用主要用于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往往三伏中的初伏是稻谷成熟的时节,中伏就开始收割稻谷,末伏则是晾晒稻谷的时候。因为入伏后,我国从江南到中原的广大地区就将正式进入晴热少雨的时节,这个时候有利于稻谷完成最后的成熟期,同时也是收割和晾晒的最好时节。
古人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的第一天,初伏和末伏固定为十天,中伏为十天或二十天,中伏的长短要根据第五个庚日所处立秋的前后位置来定,因为末伏的第一天必须在立秋之后,如果中伏十天后还没到立秋,则中伏再加十天。从夏至到立秋有四十六或十四七天,一般辛、壬、癸日的夏至年第五个庚日才能在立秋之后作为末伏,这样三伏总长度才可能只有三十天,其它天干的夏至年第五个庚日都在立秋之前,所以末伏得再往后推至第六旬,所以这些年份得三伏总长度都是四十天。
“伏”意为趴下、降低、潜藏。盛夏烈日当空,生灵都要潜藏于阴凉之处。仲夏过后,果谷开始成熟,沉重的果谷向下耸拉在枝头。一般入伏都在未月,未月虽火旺,但有孕养之阴气以收火成土,土成而金待出,秋金以庚为始,生于四月得纯阳之性为刚,先伏于六月而后出于七月。六月夏火当旺,金当避火以潜伏于厚土之下,六月未中的丁火称为“三味真火”,庚金退三旬而避之,丙火过夏至为丁火,因此伏日从夏至开始的第三个庚日起算。初伏时暑渐,一般在小暑后大暑前。中伏时暑盛,基本在大暑后。末伏后则暑散,处暑就是暑气向四处散去的意思,因此末伏必须在立秋之后。


IP属地:四川1楼2021-07-14 11:07回复
    三伏只有30天的年份(西元2001~2100年,寿星万年历算法)
    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25、2027、2029、2031、2033、2035、2044、2046、2048、2050、2052、2054、2065、2067、2069、2071、2073、2075、2086、2088、2090、2092、2094、2096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19 12: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