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应当重决策,放手运营
除了创办之初就借公司经营之名掩盖犯罪的极端情况,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触碰到了刑罚的底线。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一般发生在操作层面,比如,如何拿到一单业务、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让税负更低?
这些问题严格来说,都不是公司决策层面的事。
在中国公司,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是,公司形式上有完整的治理结构,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等,公司章程对相应部门职责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运作起来却是两张皮。
很多时候,大股东或实控人事无巨细、一竿子管到底的情况,并不是少数。
那么,出问题时,可能什么问题都能追溯到大股东或实控人的决策,而这正是单位负责人承担责任的依据。
在一家治理规范的公司,如果企业家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决策层面,并且是依法决策,很多风险自然就可以避免。
所以,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
民营企业家应该改变之前家长式的管理风格,以现代公司治理架构管理公司,虽然效率可能低了,但是风险却被控制了,这实际上是对企业家最好的保护。
除了创办之初就借公司经营之名掩盖犯罪的极端情况,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触碰到了刑罚的底线。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一般发生在操作层面,比如,如何拿到一单业务、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让税负更低?
这些问题严格来说,都不是公司决策层面的事。
在中国公司,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是,公司形式上有完整的治理结构,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等,公司章程对相应部门职责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运作起来却是两张皮。
很多时候,大股东或实控人事无巨细、一竿子管到底的情况,并不是少数。
那么,出问题时,可能什么问题都能追溯到大股东或实控人的决策,而这正是单位负责人承担责任的依据。
在一家治理规范的公司,如果企业家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决策层面,并且是依法决策,很多风险自然就可以避免。
所以,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
民营企业家应该改变之前家长式的管理风格,以现代公司治理架构管理公司,虽然效率可能低了,但是风险却被控制了,这实际上是对企业家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