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乐坛中这些年来,很多人访问过陈慧娴,很多人写过陈慧娴,当中有赞的,有骂的,有对的,有错的,但真的陈慧娴,只有我才最清楚,才有资格写。
说真的,於我这个年纪,人生的经历并不太多,但身处於这个圈子,人生的片段又彷佛浓缩起来,令我在短短六、七个年头中,感受到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不停在变的陈慧娴,打算在这个临别的日子裏,记下往昔的一切,心中所有的感受,日子裏的喜、怒、哀、乐,希望一直不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种看法,很想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番感觉。
在往後的日子裏,这一本「千千阙歌」,将会带给我无限的回忆,无尽的暖意,在漫长的日子中,陪伴我再走人生的另一阶段。
不一样的温室
很多人从我的外型、形像去判别我的童年,不外乎都是那句—温室中长大的女孩。的确,我回看自己的童年,是没有经历过甚麼惊涛骇浪,每天的日子都跟是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放学返家跟妹妹一起玩、一起做功课;吃饭、睡觉,一日复一日,无风无浪、无忧无虑;但传统中的温室,都是父亲、母亲、子女组成;而我长大的温室,是外婆给我和妹妹的,父亲与母亲跟我的距离,是比较疏离的,彷佛像朋友多一点。但我从来没有介意过,甚至没有不明白过,反正一早已习惯了。
还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奇怪我一个人,竟敢跑往外国看学校,人生路不熟也不怕,其实我从少已习惯了独立,而这个是我们家庭的生活规则,最重要是把自己照顾好,虽然这个规则,好像是冷漠了些,但却令我一生受用,把我训练成为一个很独立,很能照顾自己,很懂得保护自己的人,当然,有时过份自我保护,是有点孤单。
在童年的天地裏,婆婆所占的地位比任何人都高,但又不怎麼近,直至近年,跟她的距离愈拉愈近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她。很奇怪,别人总是说,人愈长大成熟,关系也愈来愈紧密,有时甚至会有种感觉,我是跟公母俩一起成长的,而陪伴我们一家成长的,是我一生最爱的人,婆婆。
那些岁月是迷糊了点,只记得她严厉的家教和自己顽皮的本性,每次公式化的生活;外婆是负责煮饭的人,是负责给我洗澡的人,是负责赶我起床,返学的人,更是负责打我的人,那时是怕她。渐渐长大後,跟她才可以真正的谈,到那时候,发觉到她是愈老愈可爱,也明白到早年她的严厉,是因为她肩负起照顾我和妹妹的责任,生活压力大,为了不把我们带坏,於是严厉是她唯一可以做到的方法,到我们懂事了,她才可以松一口气,毕竟,养育孩子并不是容易的事。
一直以来,我不怎样思想为何自己的童年与别人的不同,跟婆婆住和跟父母住,并没有甚麼分别,也没有怪父母没有和我一起;那时候他们每天放工来婆婆处,给我和妹妹温习功课,然後离去,我也没有挂念他们,好像这样是应该的。可能父母他们本身也不是热情的人吧,所以大家的关系,一直总是淡淡的。我有一种感觉,从少就觉得,我可以一个人生活而不会觉得孤单的,反而,太亲密的关系,可能会令我吃不消。反而是长大了後,才渴望一些温暖的感觉,亲切的关系,也希望将来自己能够给下一代一个温暖亲切的家庭。
在乐坛中这些年来,很多人访问过陈慧娴,很多人写过陈慧娴,当中有赞的,有骂的,有对的,有错的,但真的陈慧娴,只有我才最清楚,才有资格写。
说真的,於我这个年纪,人生的经历并不太多,但身处於这个圈子,人生的片段又彷佛浓缩起来,令我在短短六、七个年头中,感受到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不停在变的陈慧娴,打算在这个临别的日子裏,记下往昔的一切,心中所有的感受,日子裏的喜、怒、哀、乐,希望一直不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种看法,很想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番感觉。
在往後的日子裏,这一本「千千阙歌」,将会带给我无限的回忆,无尽的暖意,在漫长的日子中,陪伴我再走人生的另一阶段。
不一样的温室
很多人从我的外型、形像去判别我的童年,不外乎都是那句—温室中长大的女孩。的确,我回看自己的童年,是没有经历过甚麼惊涛骇浪,每天的日子都跟是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放学返家跟妹妹一起玩、一起做功课;吃饭、睡觉,一日复一日,无风无浪、无忧无虑;但传统中的温室,都是父亲、母亲、子女组成;而我长大的温室,是外婆给我和妹妹的,父亲与母亲跟我的距离,是比较疏离的,彷佛像朋友多一点。但我从来没有介意过,甚至没有不明白过,反正一早已习惯了。
还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奇怪我一个人,竟敢跑往外国看学校,人生路不熟也不怕,其实我从少已习惯了独立,而这个是我们家庭的生活规则,最重要是把自己照顾好,虽然这个规则,好像是冷漠了些,但却令我一生受用,把我训练成为一个很独立,很能照顾自己,很懂得保护自己的人,当然,有时过份自我保护,是有点孤单。
在童年的天地裏,婆婆所占的地位比任何人都高,但又不怎麼近,直至近年,跟她的距离愈拉愈近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她。很奇怪,别人总是说,人愈长大成熟,关系也愈来愈紧密,有时甚至会有种感觉,我是跟公母俩一起成长的,而陪伴我们一家成长的,是我一生最爱的人,婆婆。
那些岁月是迷糊了点,只记得她严厉的家教和自己顽皮的本性,每次公式化的生活;外婆是负责煮饭的人,是负责给我洗澡的人,是负责赶我起床,返学的人,更是负责打我的人,那时是怕她。渐渐长大後,跟她才可以真正的谈,到那时候,发觉到她是愈老愈可爱,也明白到早年她的严厉,是因为她肩负起照顾我和妹妹的责任,生活压力大,为了不把我们带坏,於是严厉是她唯一可以做到的方法,到我们懂事了,她才可以松一口气,毕竟,养育孩子并不是容易的事。
一直以来,我不怎样思想为何自己的童年与别人的不同,跟婆婆住和跟父母住,并没有甚麼分别,也没有怪父母没有和我一起;那时候他们每天放工来婆婆处,给我和妹妹温习功课,然後离去,我也没有挂念他们,好像这样是应该的。可能父母他们本身也不是热情的人吧,所以大家的关系,一直总是淡淡的。我有一种感觉,从少就觉得,我可以一个人生活而不会觉得孤单的,反而,太亲密的关系,可能会令我吃不消。反而是长大了後,才渴望一些温暖的感觉,亲切的关系,也希望将来自己能够给下一代一个温暖亲切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