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96贴子:329,622

《易》据说有三个作者,分别是伏羲,文王,孔子。特别是《易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易》据说有三个作者,分别是伏羲,文王,孔子。特别是《易传》,《易传》使《易》完成了从卜筮之学到哲学高度的过渡。哪怕看过一遍《易传》的都能理解,那是纯粹的儒家经典。所以《易》说是儒家经典一点不过分。
不过把《易》作为经典的不止儒家,那先秦其他诸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学《易》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18 05:46回复
    这是个好题目,积极参与一下。一定要强调是积极参与。
    孔子是第一个接触到《易经》的人,一定要强调是第一,是第一,不是之一。
    《易经》是文王那个时代产生的,大概3000年前左右吧,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的。《易经》不是一天写成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易经》是不是文王亲自写的呢,有的人认为是集体创作,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写的书,就可以认为是文王的作品。
    所以,《易经》又称为《周易》,这个“周”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就是西周的周。


    2楼2021-08-18 07:08
    回复
      但这跟孔子有什么关系呢?
      是这样的:《易经》是老周家的“家书”,这玩艺后来就传到周公那里了,周公的封地就是鲁啊。
      这本书,后来就传到鲁哀公手里。但还是家书,不公开的,一般人看不到的。
      然后呢,孔子就有机会见到了这本“秘籍”。所以,孔子是第一个见到《易经》的人,这可不是我瞎说。
      至于其他诸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其他人就不要说了,咱只说孔子。


      3楼2021-08-18 07:15
      回复
        孔子第一次见到《易经》,就惊呆了,天下竟然有这样一本奇书。
        于是,孔子就发奋学习,韦编三绝。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是老年了,所以才会感叹:如果我能早几年见到这本书,那我现在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有《论语》为证哈,这也不是我瞎说。


        4楼2021-08-18 07:20
        回复
          再然后呢,孔子就写了心得笔记,名曰“传”。
          “传”当然是不能跟“经”相比了。当然了,对我们而言,不论经还是传,那都是经典。
          孔子对“易学”(一定要强调是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易学的“义理派”,开创了一个学派。
          这个义理派,跟象数派,一直在掐,往死里掐。但总的来说,象数好像占上风。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去“易经吧”看看,几乎没有人谈论孔子,甚至你都见不到有人在讨论《易传》。
          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八卦。


          5楼2021-08-18 07:28
          回复
            这个八卦,就是象数派的主要内容。
            八卦也很复杂,相传是伏羲创立了八卦,后来炎帝也有一套八卦,黄帝还有一套八卦。但伏羲八卦是主流。
            再后来,文王也搞了一套八卦。为了以示区分,就称伏羲八卦为“先天八卦”,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八卦就以这两个为主,其他的很少有人了解。
            吧主所说的《易》有三个作者,指的就是八卦象数这些东西。伏羲那个时代没有文字啊,所以谈不上经传,只能是用图来表达思想。


            6楼2021-08-18 07:35
            回复
              八卦这个东西吧,太深奥,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但这个东西用处很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第一集里,贾母给林黛玉接风洗尘,那桌酒席,每个人都是按照规则入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这个规则是什么呢?就是文王的后天八卦。是按照后天八卦的原理,对应到这一桌人,很有讲究的。咱看电视剧不能光看热闹。
              但这是象数派的内容。象数派是义理派的死敌。


              7楼2021-08-18 07:47
              回复
                以前我也是象数派的,后来年龄大了,改成义理派了。
                但义理派不受人待见啊,得罪了不少人。人家把象数当成至高无上的宝贝,但你非要说象数是小儿科,能不得罪人吗。
                咱这里不也是一样吗,你喜爱的事情被别人批评,你听着能顺而吗。将心比心哈。


                8楼2021-08-18 07:55
                回复
                  孔子的义理派,其实就是“人文易经”,就是把易理(一定要强调是易理)应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中。
                  所以呢,我们学习论语,可以参考学习易传,因为这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都是孔子的思想。
                  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厚德载物。这句话,完全可以添加到《论语》里面。当然了,经典不能乱改,但思想是相通的。


                  9楼2021-08-18 08:02
                  回复
                    学习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8-18 08:04
                    回复
                      自强不息,从哪里来的呢?乾卦。
                      厚德载物,从哪里来的呢?坤卦。
                      孔子通过格物(卦象),感悟出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孔子对易学的贡献。
                      志向要高远、品行要宽厚。


                      11楼2021-08-18 08:12
                      回复
                        五十而学易,孔子五十岁在鲁从政是吻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18 08:12
                        回复
                          这“格卦”可是比“格物”要难得多,因为卦太抽象了。
                          能从几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普天之下,只有孔子一个人做到了。
                          因为他拿到的是第一手资料啊,除了文字,肯定还有别的,这一点任何人都比不了。
                          就说这么多吧,打那么多字,眼睛都花了。


                          13楼2021-08-18 08:19
                          收起回复
                            所损益可知也,其实也是从《易》的角度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18 08:43
                            回复
                              快去“安息日”吧签到。连续三天。后天上午十点钟之前给我投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1-17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