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七月,学地理的同学说这是一年之中大陆最热的时候。
入了伏,空气炎热且干燥,没有小说里的描写夏的必然场景“蝉鸣”“蛙叫”,街边的商贩也不再吆喝叫卖,有的只有隔着院墙的货车压在年久失修的马路上的声音。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都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的焦躁与压抑,由于起床时间有些早,偶尔弄出宿舍门的响动还会引来其他尚在安睡的室友的不满。
晨间六点半,空气就已经开始闷热,在等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馆的时候,超男低着头用左脚踢右脚的脚尖对我说,走吧,我们搬出去吧。我想了想点了点头。
为了方便去图书馆,我们决定在学校院内的家属楼租一间小屋,其实七月份的学校已经要迎来暑假,期末考试也大概完成了,人少,但是房子却并不好找,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找到的房间是正常民居家用隔断在客厅里隔出来的两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推开门就是床了,没有柜子,没有桌子,甚至没有窗户,倘若不开灯即便是在白天也是漆黑一片,我俩却兴奋异常,破天荒的在当天没有去背书,去超市囤了两箱方便面,在小小的屋子里庆祝我们终于有了一小块地方。
可能是因为有了一间小房的支撑,也可能是七月份备考更加紧张,我们的起床时间更早了,早上五点半,在楼下的健身器材上每人手里捧着一本《xx单词》、《xxx长难句》嘴里念念有词,那场景就好像清晨的尼姑庵里的两个小尼姑在虔诚的念经。念叨到六点半左右,我俩就一起手拿包子或者鸡蛋站在图书馆外啃,陪我们站在门口的还有一众黑眼圈下垂到颧骨的考研人。因为到了暑假,学校食堂开始定时供饭,过时不候,由于我们去图书馆时为了避免坐在馆内玩手机玩了一整天的情况所以互相监督不带手机出门,所以有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常常错过饭点,这个时候囤在家里的泡面就起了很大作用,周末的时候我去参加考研辅导课,超男因为基础比我好很多所以并没有花这一份钱。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挺苦的吧,但当时并不觉得,这也就是研友的重要性,有人陪着你,总能走的更远一些。
直到时间进入到了八月份,我们开始做真题了,开始了崩溃的起点。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想这句话正适合那个时候的我。当我第三次做出了一份除去大小作文在外的不足20分的英语真题试卷时我第一次崩溃,照着参考答案自己批完了卷子以后盯着那个分数呆呆坐了半天,然后趁着超男端着小板凳出去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留下纸条告诉她我身体不适先回去了,然后我火速收拾东西逃离了座位奔回了我的小黑屋,只觉得自己没用,学了半年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成绩,看着已经找到工作的隔壁室友,我想是时候放弃了吧。
两个小时以后超男回来了,“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啊?”
“心里不舒服,不想考了。”我嘟囔着。
“啊?怎么回事啊,都坚持这么长时间了。”
我顺手就把我16分的英语真题卷掏了出来。然后我就听到了意料之中的大笑,“就这啊,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
“还有比考不上更大的事么?”我问。
“当然有了,比如连考不上的资格都没有,那才是最可耻的,已经努力了半年多了,就这么弃考了?那你就连考不上的资格都没有了啊。我觉得吧考研就是一条汽车驶入隧道的过程,你没有走出去的时候就是黑的,你也不确定能否见到亮光,但是如果停下脚步那就永远见不到光亮了啊,走出去就好了,相信我。”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未必有勇气真的放弃,但是有人在你身边与你处境相当且能互相搀扶的感觉真的比一个人拼杀要好很多。于是我们继续着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后来还痴迷上了各种成功类的书籍,比如时间精细规划那类的,每天睡前五分钟吸着牛奶翻三四页书,而这类书籍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做计划的重要性,每天睡前回忆今天的一天,再做出明天一天的精细规划,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第二天依旧不会按照前一天晚上的规划前进。焦虑是必然的,但是比焦虑权重更大的是信念,是坚信我们的终能驶出隧道拥抱光明。
最终我们也真的成功上岸了,在“隧道”的日子虽然黑暗,虽然不知前方还有多远,但是有人陪伴并行的时候,真的也不觉得日子有多难熬。
我永远不会后悔在那段时间里将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的“作茧自缚”,因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我们都将破茧而出。
最后我的经验就是备考过程中的崩溃是必然的,可以停下来调节,但是别放弃,因为好的结果正在终点等着你。
入了伏,空气炎热且干燥,没有小说里的描写夏的必然场景“蝉鸣”“蛙叫”,街边的商贩也不再吆喝叫卖,有的只有隔着院墙的货车压在年久失修的马路上的声音。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都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的焦躁与压抑,由于起床时间有些早,偶尔弄出宿舍门的响动还会引来其他尚在安睡的室友的不满。
晨间六点半,空气就已经开始闷热,在等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馆的时候,超男低着头用左脚踢右脚的脚尖对我说,走吧,我们搬出去吧。我想了想点了点头。
为了方便去图书馆,我们决定在学校院内的家属楼租一间小屋,其实七月份的学校已经要迎来暑假,期末考试也大概完成了,人少,但是房子却并不好找,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找到的房间是正常民居家用隔断在客厅里隔出来的两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推开门就是床了,没有柜子,没有桌子,甚至没有窗户,倘若不开灯即便是在白天也是漆黑一片,我俩却兴奋异常,破天荒的在当天没有去背书,去超市囤了两箱方便面,在小小的屋子里庆祝我们终于有了一小块地方。
可能是因为有了一间小房的支撑,也可能是七月份备考更加紧张,我们的起床时间更早了,早上五点半,在楼下的健身器材上每人手里捧着一本《xx单词》、《xxx长难句》嘴里念念有词,那场景就好像清晨的尼姑庵里的两个小尼姑在虔诚的念经。念叨到六点半左右,我俩就一起手拿包子或者鸡蛋站在图书馆外啃,陪我们站在门口的还有一众黑眼圈下垂到颧骨的考研人。因为到了暑假,学校食堂开始定时供饭,过时不候,由于我们去图书馆时为了避免坐在馆内玩手机玩了一整天的情况所以互相监督不带手机出门,所以有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常常错过饭点,这个时候囤在家里的泡面就起了很大作用,周末的时候我去参加考研辅导课,超男因为基础比我好很多所以并没有花这一份钱。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挺苦的吧,但当时并不觉得,这也就是研友的重要性,有人陪着你,总能走的更远一些。
直到时间进入到了八月份,我们开始做真题了,开始了崩溃的起点。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想这句话正适合那个时候的我。当我第三次做出了一份除去大小作文在外的不足20分的英语真题试卷时我第一次崩溃,照着参考答案自己批完了卷子以后盯着那个分数呆呆坐了半天,然后趁着超男端着小板凳出去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留下纸条告诉她我身体不适先回去了,然后我火速收拾东西逃离了座位奔回了我的小黑屋,只觉得自己没用,学了半年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成绩,看着已经找到工作的隔壁室友,我想是时候放弃了吧。
两个小时以后超男回来了,“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啊?”
“心里不舒服,不想考了。”我嘟囔着。
“啊?怎么回事啊,都坚持这么长时间了。”
我顺手就把我16分的英语真题卷掏了出来。然后我就听到了意料之中的大笑,“就这啊,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
“还有比考不上更大的事么?”我问。
“当然有了,比如连考不上的资格都没有,那才是最可耻的,已经努力了半年多了,就这么弃考了?那你就连考不上的资格都没有了啊。我觉得吧考研就是一条汽车驶入隧道的过程,你没有走出去的时候就是黑的,你也不确定能否见到亮光,但是如果停下脚步那就永远见不到光亮了啊,走出去就好了,相信我。”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未必有勇气真的放弃,但是有人在你身边与你处境相当且能互相搀扶的感觉真的比一个人拼杀要好很多。于是我们继续着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后来还痴迷上了各种成功类的书籍,比如时间精细规划那类的,每天睡前五分钟吸着牛奶翻三四页书,而这类书籍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做计划的重要性,每天睡前回忆今天的一天,再做出明天一天的精细规划,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第二天依旧不会按照前一天晚上的规划前进。焦虑是必然的,但是比焦虑权重更大的是信念,是坚信我们的终能驶出隧道拥抱光明。
最终我们也真的成功上岸了,在“隧道”的日子虽然黑暗,虽然不知前方还有多远,但是有人陪伴并行的时候,真的也不觉得日子有多难熬。
我永远不会后悔在那段时间里将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的“作茧自缚”,因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我们都将破茧而出。
最后我的经验就是备考过程中的崩溃是必然的,可以停下来调节,但是别放弃,因为好的结果正在终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