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响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方韵为什么要走。在命运交错的车辙上,他们分开,像当初相爱一样理所当然。他终于还是没能为方韵唱出那首歌,歌还没有写完,听众就离场了。
2008年的秋天,方韵还是一个初入大学的小姑娘,加入了吉他社团,花300块钱买了林响的一把闲置的旧吉他。林响说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中学的时候用攒下的午饭钱买来追女朋友的,要不是在南方上学的女友过生日自己却没钱买礼物,绝不会这么便宜卖掉。
这很像林响的风格,为了追女友买了一把吉他,为了给女友过生日又卖了那把吉他,他没有想到的是,吉他的新主人是他下一任女友。
方韵从未学过乐器,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但唱歌的声音清冷低沉,像讲故事的人。
吉他社团里,学长学姐会为初学者讲一些吉他入门的课程。讲课的人里就包括林响和孟凡。林响总是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与人打交道总是淡淡的,很少讲话。他从不刻意打扮,但总是干干净净,一件松松垮垮褪了色的背心,也可以穿出很利落的感觉。孟凡和林响同班,相比于林响而言,孟凡普通很多,很平常的长相,并不突出的天分,性格闷闷的,是那种跳进人海里就分辨不出的普通人。
十二月,北京下了初雪,吉他社团在五道口地下的韩餐店里聚会,策划元旦晚会的节目。大家都推荐让方韵唱歌,方韵摇头拒绝说:“不行不行,我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呢。”
这时候林响忽然说话:“没关系,我跟你一起,我来弹,你只需要在后面伴几个音就可以了。”
方韵搓着围巾边上的流苏,怯怯地问:“我?可以吗?”
林响举起桌子上的葡萄汽水,做出碰杯的姿势。
到了排练的时候,林响总是不知所终,方韵对自己没信心,只好找来孟凡教她。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段时间林响一直在和女朋友闹矛盾,分分合合,翘课飞了几次女友的城市,却终于也没能挽救这段争吵不休的恋爱。
他们的曲目是《照顾爱情》。林响终于回到训练室的时候,惊讶于方韵已经可以自弹自唱了,虽然伴奏只有几个简单音节,但这与方韵安静的歌声吻合得很贴切,似乎不需要更多的音律扰乱这个故事了。
方韵对那些艰涩又奇特的歌词很困惑:
有些事情
永远不能说明,只能遥远地
望着身旁的你,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太寒冷,就让我在你眼里
沉沉睡去。
“为什么歌里唱的场景,都是互相矛盾的呢?身旁的你,为什么是遥远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什么会感觉冷?” 方韵低下头问,笨拙地找这句词的音节,她沉静的面庞上映着训练室橘黄色的光,像一只被遗忘在角落里圆圆的瓷盘。林响第一次注意到方韵的样子,注意到她单薄的眼皮,不高却精巧的鼻子,思考时轻抿的嘴唇。门外的风拂起她别在耳后的头发,落在稀疏却规整的眉毛上。
2
那次合唱之后,大家就熟络了起来。第二年开学,林响和孟凡退出了吉他社,在后海的一家酒吧做驻唱。方韵偶尔会去那边看他们的演出,也做过几次即兴的客串。后来林响提议:“你唱歌那么好听,来做长期的驻唱吧。”
方韵开始是拒绝的,不想翘课,也不想回宿舍太晚。后来孟凡自告奋勇说:“那这样吧,你没有晚课的时候过来,到了9点我就送你回去,后半场留给林响。”
那个春天,那些夜里,好像有唱不完的歌,诉说着陌生的人们无尽的忧愁与爱恋。他们嘴里唱着姑娘,酒,回忆,梦想,与孤独。夜夜的练习慢慢地让方韵可以自弹自唱,她坐在那束光下,自顾自讲着故事,光线后面的阴影里,林响轻轻的和声,像是一种异样的安全感。
每个周六的下午,他们三个背着吉他,骑车去地铁站。太阳西沉之前的阳光正是最耀眼的时候,方韵剪了利落的短发,风鼓起她纯白的衬衫,像一面旗子在清脆的车铃声中上下颠扑。后来,方韵再没见过比那些日子更美的阳光,阳光下的年轻人们有着清澈的眼睛,和横冲直撞的勇气。
后来,方韵的自行车在地铁站被偷了。林响的是一辆没有后排座位的山地车,所以从那开始,都是孟凡载着方韵去地铁站。方韵小心地抓住座椅,他们骑车穿过人行道,轧过五道口的铁轨,傍晚的人潮熙熙攘攘,他们像一阵风呼啸而过,又渐渐隐没在地铁攒动的人群中。
事情是什么时候有了微妙的变化,大概他们也不知道。有一次演出的时候,方韵唱高晓松的那首《模范情书》,“你是我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你是我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到了间奏,有听众起哄:“所以歌里的‘你’是谁啊?”
林响在方韵身后和着音,突然愣在那里几秒钟,忘记了手上的吉他。等他回过神来,发现方韵笑着扭过头,林响开始弹唱:“我要你,打开你关在夏日的窗,我要你,牵我的手在人海徜徉”。
一时间欢呼声、口哨声,在昏暗逼仄的舞台下响起。方韵低下头不说话,林响对着麦大声说:“方韵,做我女朋友吧!”
从那之后,孟凡越来越少去酒吧了。方韵又何尝不知道他的心思。就像方韵知道,那次在郊外爬土丘的时候,是孟凡最先爬过去然后伸出手拉她上去;就像方韵知道,那天聚会酒喝得有点急脸涨得通红,是孟凡特意拿走了她的啤酒,倒了温水给她;就像方韵知道,那次去驻唱之前没吃晚饭,孟凡7点就说有事要走,把方韵带出来吃了碗热腾腾的拉面;就像方韵知道,每次孟凡骑单车载她,都被林响连连地甩在后面,因为方韵没有抱住他的身体所以坐的不稳,慢一点,可以少一点颠簸。
方韵都知道,但她什么都不能说。从她的目光所至都是林响的那一天起,他们三个人的关系就像是湖上一层完美的冰面,只要轻轻地打破这份宁静,就会碎成一面尴尬的镜子,映出他们盘根错节的小心思。
可是方韵不知道,那天在酒吧有人问到谁是方韵男朋友的时候,孟凡的心也突然砰砰跳到了胸口,就像一场明知答案的猜谜,孟凡心里某个地方被那些遥远的欢呼与口哨声硌了一下。多简单的结局,原是不需要猜的。
方韵到底喜欢林响哪里呢?他唱歌时的那种迷人吗?或许只是方韵从小就是一个很乖的小孩,所有人都告诉她你要怎样做,怎样是对的。但从没有人告诉过她:你可以不那么努力的。正确,不是生活的全部追求。而林响身上恰恰有那种自由的味道,远离争夺纷扰,不掺杂佯装的快乐。
林响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方韵为什么要走。在命运交错的车辙上,他们分开,像当初相爱一样理所当然。他终于还是没能为方韵唱出那首歌,歌还没有写完,听众就离场了。
2008年的秋天,方韵还是一个初入大学的小姑娘,加入了吉他社团,花300块钱买了林响的一把闲置的旧吉他。林响说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中学的时候用攒下的午饭钱买来追女朋友的,要不是在南方上学的女友过生日自己却没钱买礼物,绝不会这么便宜卖掉。
这很像林响的风格,为了追女友买了一把吉他,为了给女友过生日又卖了那把吉他,他没有想到的是,吉他的新主人是他下一任女友。
方韵从未学过乐器,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但唱歌的声音清冷低沉,像讲故事的人。
吉他社团里,学长学姐会为初学者讲一些吉他入门的课程。讲课的人里就包括林响和孟凡。林响总是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与人打交道总是淡淡的,很少讲话。他从不刻意打扮,但总是干干净净,一件松松垮垮褪了色的背心,也可以穿出很利落的感觉。孟凡和林响同班,相比于林响而言,孟凡普通很多,很平常的长相,并不突出的天分,性格闷闷的,是那种跳进人海里就分辨不出的普通人。
十二月,北京下了初雪,吉他社团在五道口地下的韩餐店里聚会,策划元旦晚会的节目。大家都推荐让方韵唱歌,方韵摇头拒绝说:“不行不行,我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呢。”
这时候林响忽然说话:“没关系,我跟你一起,我来弹,你只需要在后面伴几个音就可以了。”
方韵搓着围巾边上的流苏,怯怯地问:“我?可以吗?”
林响举起桌子上的葡萄汽水,做出碰杯的姿势。
到了排练的时候,林响总是不知所终,方韵对自己没信心,只好找来孟凡教她。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段时间林响一直在和女朋友闹矛盾,分分合合,翘课飞了几次女友的城市,却终于也没能挽救这段争吵不休的恋爱。
他们的曲目是《照顾爱情》。林响终于回到训练室的时候,惊讶于方韵已经可以自弹自唱了,虽然伴奏只有几个简单音节,但这与方韵安静的歌声吻合得很贴切,似乎不需要更多的音律扰乱这个故事了。
方韵对那些艰涩又奇特的歌词很困惑:
有些事情
永远不能说明,只能遥远地
望着身旁的你,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太寒冷,就让我在你眼里
沉沉睡去。
“为什么歌里唱的场景,都是互相矛盾的呢?身旁的你,为什么是遥远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什么会感觉冷?” 方韵低下头问,笨拙地找这句词的音节,她沉静的面庞上映着训练室橘黄色的光,像一只被遗忘在角落里圆圆的瓷盘。林响第一次注意到方韵的样子,注意到她单薄的眼皮,不高却精巧的鼻子,思考时轻抿的嘴唇。门外的风拂起她别在耳后的头发,落在稀疏却规整的眉毛上。
2
那次合唱之后,大家就熟络了起来。第二年开学,林响和孟凡退出了吉他社,在后海的一家酒吧做驻唱。方韵偶尔会去那边看他们的演出,也做过几次即兴的客串。后来林响提议:“你唱歌那么好听,来做长期的驻唱吧。”
方韵开始是拒绝的,不想翘课,也不想回宿舍太晚。后来孟凡自告奋勇说:“那这样吧,你没有晚课的时候过来,到了9点我就送你回去,后半场留给林响。”
那个春天,那些夜里,好像有唱不完的歌,诉说着陌生的人们无尽的忧愁与爱恋。他们嘴里唱着姑娘,酒,回忆,梦想,与孤独。夜夜的练习慢慢地让方韵可以自弹自唱,她坐在那束光下,自顾自讲着故事,光线后面的阴影里,林响轻轻的和声,像是一种异样的安全感。
每个周六的下午,他们三个背着吉他,骑车去地铁站。太阳西沉之前的阳光正是最耀眼的时候,方韵剪了利落的短发,风鼓起她纯白的衬衫,像一面旗子在清脆的车铃声中上下颠扑。后来,方韵再没见过比那些日子更美的阳光,阳光下的年轻人们有着清澈的眼睛,和横冲直撞的勇气。
后来,方韵的自行车在地铁站被偷了。林响的是一辆没有后排座位的山地车,所以从那开始,都是孟凡载着方韵去地铁站。方韵小心地抓住座椅,他们骑车穿过人行道,轧过五道口的铁轨,傍晚的人潮熙熙攘攘,他们像一阵风呼啸而过,又渐渐隐没在地铁攒动的人群中。
事情是什么时候有了微妙的变化,大概他们也不知道。有一次演出的时候,方韵唱高晓松的那首《模范情书》,“你是我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你是我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到了间奏,有听众起哄:“所以歌里的‘你’是谁啊?”
林响在方韵身后和着音,突然愣在那里几秒钟,忘记了手上的吉他。等他回过神来,发现方韵笑着扭过头,林响开始弹唱:“我要你,打开你关在夏日的窗,我要你,牵我的手在人海徜徉”。
一时间欢呼声、口哨声,在昏暗逼仄的舞台下响起。方韵低下头不说话,林响对着麦大声说:“方韵,做我女朋友吧!”
从那之后,孟凡越来越少去酒吧了。方韵又何尝不知道他的心思。就像方韵知道,那次在郊外爬土丘的时候,是孟凡最先爬过去然后伸出手拉她上去;就像方韵知道,那天聚会酒喝得有点急脸涨得通红,是孟凡特意拿走了她的啤酒,倒了温水给她;就像方韵知道,那次去驻唱之前没吃晚饭,孟凡7点就说有事要走,把方韵带出来吃了碗热腾腾的拉面;就像方韵知道,每次孟凡骑单车载她,都被林响连连地甩在后面,因为方韵没有抱住他的身体所以坐的不稳,慢一点,可以少一点颠簸。
方韵都知道,但她什么都不能说。从她的目光所至都是林响的那一天起,他们三个人的关系就像是湖上一层完美的冰面,只要轻轻地打破这份宁静,就会碎成一面尴尬的镜子,映出他们盘根错节的小心思。
可是方韵不知道,那天在酒吧有人问到谁是方韵男朋友的时候,孟凡的心也突然砰砰跳到了胸口,就像一场明知答案的猜谜,孟凡心里某个地方被那些遥远的欢呼与口哨声硌了一下。多简单的结局,原是不需要猜的。
方韵到底喜欢林响哪里呢?他唱歌时的那种迷人吗?或许只是方韵从小就是一个很乖的小孩,所有人都告诉她你要怎样做,怎样是对的。但从没有人告诉过她:你可以不那么努力的。正确,不是生活的全部追求。而林响身上恰恰有那种自由的味道,远离争夺纷扰,不掺杂佯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