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性健康解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朋友早安,我是中医大夫小万,也是一名执业中药师,专注疑难病的中医药研究。
工作中有女性朋友咨询,万医生,我每次来 ‘好事’ 时,都流鼻血,这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可以治愈。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尚不明确。工作中育龄期女性并不少见。借此,咱谈谈它的目前医学认识。
顾名思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脱离正常位置(异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
具体怎么说呢?
子宫内膜细胞原本 ‘居住’ 在宫腔粘膜层上,在雌、孕激素的调控下发生周期性的改变。但部分 ‘叛逆’ 的细胞逃离宫腔,在卵巢、盆腔腹膜及宫骶韧带,甚或鼻腔、肺等部位 ‘安营扎寨’,引发一系列症状。
那么,不幸得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哪些症状呢,相信这也是女性朋友关心的话题。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和急性腹痛等;此外,还有肛门坠胀、月经异常和不孕等。还有一些特殊症状,如病灶侵犯肠道引起经期腹泻,侵犯肺部可引起经期咯血;侵犯鼻腔可引起经期流鼻血等等。确诊依靠腹腔镜检。
关于治疗,西医一般采取复方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地诺孕素,以及手术等,但药物疗效不确切,手术痛苦大。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临床治愈。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瘀血内停,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具体辩证如下。
气滞血瘀型
症状: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暗有块,块去痛减,腹中积块,固定不移,伴胸闷乳胀,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常以经方血府逐瘀汤化裁。
瘀热互结型
症状:经行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舌黯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化瘀清热,常以经方大黄丹皮汤化裁。
寒凝血瘀型
症状: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常以经方少腹逐瘀汤化裁。
肾虚血瘀型
症状: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痠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舌质黯、苔薄,脉沉细而弦。
治则益肾化瘀,常以经方归肾丸合失笑散化裁。
好了,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咱就谈这些。下一节:解读 ‘药物性肝损害’。不多说了,最后介绍一临床医案,以谢朋友观赏❤️
某女,25岁。主诉5年前出现剧烈痛经,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因痛经加重前来诊治。
现病史:经前、经期小腹沉坠,痛如针刺且拒按,经行夹血块,瘀块得下则疼痛缓解,手足不温,乳房刺痛,口淡不渴,舌质淡夹瘀紫、苔白腻厚,脉沉涩。
中医辨证为痰瘀寒湿证,治则散寒燥湿、化痰祛瘀,以温经合二陈汤化裁。处方如下
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红参6g、桂枝6g、阿胶(烊化、冲服)6g、生姜18g、丹皮6g、姜半夏15g、麦冬24g、陈皮15g、茯苓12g、乌梅2g、炙甘草6g,水煎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病人共调理3月左右,诸症皆除。为巩固治疗,以前方汤剂改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次口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至今未犯。
🙏佛度有缘人,看到即得到。祝朋友身体健康。再见...

☀️朋友早安,我是中医大夫小万,也是一名执业中药师,专注疑难病的中医药研究。
工作中有女性朋友咨询,万医生,我每次来 ‘好事’ 时,都流鼻血,这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可以治愈。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尚不明确。工作中育龄期女性并不少见。借此,咱谈谈它的目前医学认识。
顾名思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脱离正常位置(异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
具体怎么说呢?
子宫内膜细胞原本 ‘居住’ 在宫腔粘膜层上,在雌、孕激素的调控下发生周期性的改变。但部分 ‘叛逆’ 的细胞逃离宫腔,在卵巢、盆腔腹膜及宫骶韧带,甚或鼻腔、肺等部位 ‘安营扎寨’,引发一系列症状。
那么,不幸得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哪些症状呢,相信这也是女性朋友关心的话题。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和急性腹痛等;此外,还有肛门坠胀、月经异常和不孕等。还有一些特殊症状,如病灶侵犯肠道引起经期腹泻,侵犯肺部可引起经期咯血;侵犯鼻腔可引起经期流鼻血等等。确诊依靠腹腔镜检。
关于治疗,西医一般采取复方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地诺孕素,以及手术等,但药物疗效不确切,手术痛苦大。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临床治愈。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瘀血内停,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具体辩证如下。
气滞血瘀型
症状: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暗有块,块去痛减,腹中积块,固定不移,伴胸闷乳胀,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常以经方血府逐瘀汤化裁。
瘀热互结型
症状:经行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舌黯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化瘀清热,常以经方大黄丹皮汤化裁。
寒凝血瘀型
症状: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常以经方少腹逐瘀汤化裁。
肾虚血瘀型
症状: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痠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舌质黯、苔薄,脉沉细而弦。
治则益肾化瘀,常以经方归肾丸合失笑散化裁。
好了,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咱就谈这些。下一节:解读 ‘药物性肝损害’。不多说了,最后介绍一临床医案,以谢朋友观赏❤️
某女,25岁。主诉5年前出现剧烈痛经,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因痛经加重前来诊治。
现病史:经前、经期小腹沉坠,痛如针刺且拒按,经行夹血块,瘀块得下则疼痛缓解,手足不温,乳房刺痛,口淡不渴,舌质淡夹瘀紫、苔白腻厚,脉沉涩。
中医辨证为痰瘀寒湿证,治则散寒燥湿、化痰祛瘀,以温经合二陈汤化裁。处方如下
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红参6g、桂枝6g、阿胶(烊化、冲服)6g、生姜18g、丹皮6g、姜半夏15g、麦冬24g、陈皮15g、茯苓12g、乌梅2g、炙甘草6g,水煎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病人共调理3月左右,诸症皆除。为巩固治疗,以前方汤剂改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次口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至今未犯。
🙏佛度有缘人,看到即得到。祝朋友身体健康。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