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通关,大部分评价都认为这个游戏重剧情清游戏性,那么今天就主看剧情,发表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这游戏的画面音效都很棒,尤其背景音的搭配转换和游戏场景很搭。剧情上主要关于亲情与复仇,在姐弟的情感细节方面也比较真实。让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游戏世界观的对立性与辩证性。善恶对立,黑暗与光明,人性与理性,暴力与屈从,这些元素不仅是在大的阵营(主角与审判所,鲜花与瘟疫)形成对立,甚至在每一个个体间交织(村民对待瘟疫,对待主角的态度),更甚于在主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矛盾的对立与交融,主角遵从自己内心的善,所以“无罪”,但从旁观者角度看也许并不全然如此。而这恰恰给我一种真实的感觉。
再说几个个人难以理解认同的部分。1,姐弟接受了太多单向的帮助,而在朋友的亲人落难时显得过于冷静理性,尤其是姐姐阿米西亚,我认为阿米西亚不能说是不善良的,但是这样的做法让我难以接受,她对弟弟可以倾其所有,但对朋友亏欠太多,难道这就是阶级固化的恶果?
2,关于血脉、瘟疫的坑没有填好,弟弟雨果的血脉传承究竟有何来头,母亲说姐姐不用担心自己的血脉问题又是为何,这个血脉中的“恶魔”是善是恶,这个血脉和瘟疫又是什么关系,是血脉控制了瘟疫而雨果成功渡劫压制了血脉还是什么,所谓的无罪是真的无罪吗?
3,很多鼠疫相关的游戏中,统治阶层都是享乐、暴虐、奢靡的,而瘟疫传说中,从一路偷听的士兵谈话中,甚至最后大主教对审判长的控诉中,可以看出大多这些士兵,都是为消灭瘟疫而战的,除了审判长,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善与恶,这一点是我认为剧情中很赞的地方。但是当构建这样一种世界观的时候,对主角的刻画就更为重要,阿米西亚在旅途中,反而是对审判所了解越深,仇恨越深,早期的愧疚逐渐被完全的仇恨代替,以至于最后在审判所的城堡前大杀特杀,这样的变化对于玩家体验来说必然是爽快的,但是放在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着实让我很不舒服。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罪与无罪,不同人有不同的定夺。
首先这游戏的画面音效都很棒,尤其背景音的搭配转换和游戏场景很搭。剧情上主要关于亲情与复仇,在姐弟的情感细节方面也比较真实。让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游戏世界观的对立性与辩证性。善恶对立,黑暗与光明,人性与理性,暴力与屈从,这些元素不仅是在大的阵营(主角与审判所,鲜花与瘟疫)形成对立,甚至在每一个个体间交织(村民对待瘟疫,对待主角的态度),更甚于在主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矛盾的对立与交融,主角遵从自己内心的善,所以“无罪”,但从旁观者角度看也许并不全然如此。而这恰恰给我一种真实的感觉。
再说几个个人难以理解认同的部分。1,姐弟接受了太多单向的帮助,而在朋友的亲人落难时显得过于冷静理性,尤其是姐姐阿米西亚,我认为阿米西亚不能说是不善良的,但是这样的做法让我难以接受,她对弟弟可以倾其所有,但对朋友亏欠太多,难道这就是阶级固化的恶果?
2,关于血脉、瘟疫的坑没有填好,弟弟雨果的血脉传承究竟有何来头,母亲说姐姐不用担心自己的血脉问题又是为何,这个血脉中的“恶魔”是善是恶,这个血脉和瘟疫又是什么关系,是血脉控制了瘟疫而雨果成功渡劫压制了血脉还是什么,所谓的无罪是真的无罪吗?
3,很多鼠疫相关的游戏中,统治阶层都是享乐、暴虐、奢靡的,而瘟疫传说中,从一路偷听的士兵谈话中,甚至最后大主教对审判长的控诉中,可以看出大多这些士兵,都是为消灭瘟疫而战的,除了审判长,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善与恶,这一点是我认为剧情中很赞的地方。但是当构建这样一种世界观的时候,对主角的刻画就更为重要,阿米西亚在旅途中,反而是对审判所了解越深,仇恨越深,早期的愧疚逐渐被完全的仇恨代替,以至于最后在审判所的城堡前大杀特杀,这样的变化对于玩家体验来说必然是爽快的,但是放在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着实让我很不舒服。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罪与无罪,不同人有不同的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