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4日漏签0天
四大名著电视剧吧 关注:1,048贴子:10,80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9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大名著电...吧
>0< 加载中...

【三国】冷兵器时代名人录——关羽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物简介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兵器:青龙偃月刀(演义) 槊(专家推论)
     〔注〕关羽的本字,可能因资料版本不同而有所出入,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是“长生”和“寿长”这两说。
     《三国演义》对其评价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2025-08-14 01:36: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物事迹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羽的地位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运城的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十八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物特征
     19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关羽刮骨疗毒图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特别疼痛,华佗说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血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
     他对士大夫非常骄矜,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及黄忠官拜后将军,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解说,关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傅士仁、潘浚都与关羽有隙。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家庭情况
     子女
     关平,关羽长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演义里面是关羽的义子,关定的儿子)
     关兴,关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凤,关羽之女,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索(此为戏曲中人物,史中无载),关羽三子,关羽失荆州后在鲍家庄养伤,诸葛亮南伐孟获时才归军,作先锋。
     孙
     关统,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后代
     关胜:《水浒传》中人物,梁山好汉之一,梁山排名第五。



2025-08-14 01:30: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后裔
     《三国志》裴注中言,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杀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人物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翼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分,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皆用作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出生争议
     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不过资料一直受到争议。《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有严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编著《中国历代名将传》暂记为(? —219年),所以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民间艺术
     《三国演义》以前,关羽于民间的形象,至宋代即与今日相去不远。洪迈的《容斋随笔》按理是史论,但其中已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传说。而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故事,都已见于《三国志平话》,且《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形象较《三国演义》更加完美。元代关汉卿所作戏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有提到关羽过五关,可见《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亦早已在民间流传。
     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势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10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演员要在盔头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廷及京城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2025-08-14 01:2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将韩福再世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为历史,显然是自己让的。两军交战,先是武将单挑,之前还要报姓名。作为历史小说,若没有明确说明,则要符合历史。这里仍没有直接写关羽的神武,但是描写到了关羽的勇气胆识,也就侧面描写了关羽的能力。孤身一人冲进百万雄师中,毫不犹豫,这是和等的大气,哪里让人想到“偷袭”二字!只是今人读古文不够熟练罢了。所以,我认为罗贯中的本意应该是:颜良想让停一下(这是规矩),可这话还没说出口,而关羽速度相当快(包括刀法),颜良还来不及抵挡,就被斩杀。就是,在颜良没做好充分准备(或说未尽全力)时,他是打不过关羽的。那么作好准备了呢?没人知道了。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中记载的关羽斩颜良并没有说是一刀解决问题,只是描写到“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这里有几个问题。
     第一,刺良,用的是“刺”字(《三国志 》)。“刺”是枪、戟一类武器的攻击方法,那关羽怎么用“刺”字?当然,刺可以理解为刺杀、击杀。我看过一些资料和评论,说大刀这种兵器是宋朝才有的,当时流行的是长枪、长戈、战戟,再就是短刀和剑了。所以关羽当时应该是拿这些武器,而非现在所说的“青龙偃月刀”,这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第二,斩其首还,用的“斩”字(《三国志 》),说明还是带了刀的。既然这里是用了“斩”,那么前面的“刺’字也应该是细节描写,前后照应,更证明关羽历史上拿的枪、戟之类的武器。
     第三,颜良是袁绍手下的猛将,颜良都被关羽打败了,诸将就“莫能当”了。如果“当”一字理解为阻拦,那么“诸将莫能当者”就是说袁绍的将领们都去拦关羽,结果都没拦住,这也充分体现了关羽非凡的勇武。
     第四,就是区别演义的“秒杀”和现在很多人所说的“偷袭”。
     综合一下,无论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还是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而描写的,其目的都是突出关羽的勇武,而本意绝非是偷袭。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呢?我认为,古代的读书人熟读文言文,这部小说为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形式,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好懂的。关羽历来是忠义的象征,而且从宋朝起,人们将关羽当作神来膜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当崇高,所以罗贯中这样描写当时人们是不可能理解为“偷袭”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9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四大名著电...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