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全国大概有90%的人没有喝过星巴克,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坐过头等舱的不会超过600万人。
如果从数据来看,很多人觉得刘擎教授的举例有些不切实际,毕竟与我们14亿人口相比,6500万人收入超过5000元确实有些太少了,但是这个数据或许不精准,但是它更多反映出的应该是高收入人群占比少的现状。而且6500万其实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数据,因为北师大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我国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大约有7182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5.13%。而还有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月收入5000元到10000元的人数是6328万人。
所以即使按照更精准的数据来看,5000元以上收入的人群还是很少。而至于星巴克、飞机这些,要从数据去看,那就更没意思了。先不说,大部分人连星巴克都没听说,拿喝过星巴克这件事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喝过星巴克又能证明什么?我觉得这应该说得是消费观念的问题,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消费习惯不一样,和喝不喝得起,坐不坐得起并没有关系。
就像有人喜欢逛淘宝,有人喜欢逛商场,前者是因为东西便宜种类多,后者是因为东西能亲身感受。这只是个人消费观念的问题,每个人对商品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那些喜欢逛淘宝的人就逛不起商场,相反也是一样的。
就拿月光族来说,他们消费比别人高也不见得他们有钱,农民工消费低也并不是代表他们没钱。每个人经历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消费观念自然不同。坐过飞机的人不一定有钱,没坐过飞机的不一定没钱,说到底阐述的其实是收入占比与消费观念的问题。对于刘擎教授的话,你们怎么看?

如果从数据来看,很多人觉得刘擎教授的举例有些不切实际,毕竟与我们14亿人口相比,6500万人收入超过5000元确实有些太少了,但是这个数据或许不精准,但是它更多反映出的应该是高收入人群占比少的现状。而且6500万其实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数据,因为北师大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我国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大约有7182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5.13%。而还有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月收入5000元到10000元的人数是6328万人。
所以即使按照更精准的数据来看,5000元以上收入的人群还是很少。而至于星巴克、飞机这些,要从数据去看,那就更没意思了。先不说,大部分人连星巴克都没听说,拿喝过星巴克这件事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喝过星巴克又能证明什么?我觉得这应该说得是消费观念的问题,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消费习惯不一样,和喝不喝得起,坐不坐得起并没有关系。
就像有人喜欢逛淘宝,有人喜欢逛商场,前者是因为东西便宜种类多,后者是因为东西能亲身感受。这只是个人消费观念的问题,每个人对商品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那些喜欢逛淘宝的人就逛不起商场,相反也是一样的。
就拿月光族来说,他们消费比别人高也不见得他们有钱,农民工消费低也并不是代表他们没钱。每个人经历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消费观念自然不同。坐过飞机的人不一定有钱,没坐过飞机的不一定没钱,说到底阐述的其实是收入占比与消费观念的问题。对于刘擎教授的话,你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