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教师吧 关注:31贴子:294
  • 3回复贴,共1

公共知识解题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1-10-07 09:26回复
    一、南京市简答题常考知识点:
    1.教育学:师生关系(教师素养和学生观)、教学(教学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班主任工作)。
    2.新课改:新课程基本理念、课标、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新教育观念。
    3.心理学:学习理论、动机激发、学习策略。
    二、2011年-2021年南京市简答题考题考点
    2011年:
    1.惩罚的有效性(教育学:德育);
    2.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教育学:讨论法+新课改:合作学习)
    2012年:
    1.“破窗效应”的启示(心理学);
    2.学习方式特点、评价的教学功能(新课改:学习方式+评价);
    3.课程标准的表述(新课改:课标)
    2013年:
    1.班级公约的特点如何制定公约(教育学:德育制度);
    2.评价功能(新课改:评价);
    3.校本课程的意义(新课改)
    2014年:
    1.学生观;
    2.教师礼仪的作用(教育学:德育榜样);
    3.作为评价方法的作业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新课改:评价)
    2015年:
    1.德育方法——讨论法的作用(教育学:德育讨论法);
    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合作学习的价值(教育学: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学习方式)
    2016年:
    1.提问的层次水平(心理学);
    2.反馈的作用(心理学);
    3.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特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育学+新课改)教学原则、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及教学媒体四个角度剖析
    2017年:
    1.教学原则、教师角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育学+新课改);从教学原则、教师角色和学习资源三个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教育学:师生关系)
    2018年:
    1.德育方法(教育学:德育);2.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心理学)
    2019年:
    1.教学观(新课改);
    2.优秀教师做法对青年教师的启示(教育学:师生关系尊重换位思考)
    2020年:
    1.教育惩戒权(教育学:德育);
    2.课程生活化及价值(新课改:新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校本化意义)
    2021年
    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
    2.教育职业素养及其作用


    IP属地:江苏2楼2021-10-07 09:33
    回复
      三、简答题高获得分的技巧
      (一)分类
      1.简答题提问根据答案的固定与否,可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种。
      ⑴开放式提问是指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或有多种正确的答案。目的考察考生的知识的整体性和发散性。
      ⑵封闭式提问是指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理解。
      2.根据提问涉及知识的层次水平,可以分为四种:理解性、分析性、评价性、综合性。
      (二)各类题型答题策略
      封闭式提问多由理解提问等较低水平的提问构成;开放式提问则多由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等高水平的提问构成。
      ⑴理解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用自己的话对事实、概念或事件进行叙述,识别出概念的具体运用。
      如:2019年真题27题:请列举小徐老师的教学主张蕴含的教学观。
      提醒:解答这道题目的核心是:考生必须对新课改的教学观有一定的理解和识记,否则,会无从下手。在新课改这门学科中,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还有:四个基本理念,六个课程改革的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原因、意义和如何具体实施,新课程评价的最新理念,校本课程的理念和意义,教师的角色。
      ⑵分析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对事实或现象进行分析,理清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条件、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如:2019年真题28题:结合于漪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教育行为,阐释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提醒:解答这道题目的核心是:考生必须对于漪老师的行为进行认真分析,而分析的维度又非常关键。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从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德育方面进行阐述。
      在这里尤其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很多考生把几乎所有他(她)能想到的答案全部往上写,既浪费了时间,又挤占了其它题目的答题时间。分析题就是分析出主要的条件、原因或者结果,而且不要做评价。
      ⑶综合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在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理解和概括。它是以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组织能力为基础的。
      如:①2020年真题28题: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及其价值。
      ②2018年真题29题:为帮助小刘老师改变这种状况,请你提几点合理建议。
      ③2018年真题30题:为此,你觉得李老师应怎样做?(学习动机的激发)
      ④2020年真题:28.南京某学校周边的野菜资源极其丰富,芦蒿、马兰头、荠菜、苜蓿、香椿头、马齿苋、菊花脑等八种野菜最为有名。学校主动发掘“八野”资源,安排学校的种植基地,听技术员讲解野菜的生长属性、种植方法、管理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在校内开辟“八野”种植园,园地开挖平整、野菜种植养护全部由学生完成;定期开展“八野”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知识竞赛,评选年度种植小能手和优秀观察日记;学科教学走进“八野”种植园,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科学课中学习制作植物标本,美术课里描绘“八野”种植园美丽画卷,音乐课上传唱自编的野菜歌、跳着自编的野菜舞,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包饺子、炒芦蒿、拌马兰头,其乐融融……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及其价值。(8分)


      IP属地:江苏3楼2021-10-07 09:34
      回复
        ⑷评价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考生对人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观点及事物的价值、他人作品等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并说出自已的看法。它需要考生在充分了解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或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事物。
        如:2020年真题27题: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和使用教育惩戒权?(6分)
        参考答案
        一、看法:
        1、懂得敬畏方能成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惩戒权”的确立补上了当今教育的短板(观点);行为主义强化和惩罚,人本主义的理智和情感融合的完整的人(为什么+怎么办)。
        2、对“惩戒权”的立法是完善教育法治化的关键一步。教育作为一种文明,法治化是标志(观点)。注意科学合理的执行到位(为什么+怎么办)。
        二、使用:
        1、以尊重的人格、权利为前提,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尊重。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2、以法规为依据,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要求不能袒护个别学生;公正要求我们因人而异。
        3、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原则。①最小量使用,并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疏导原则要求我们教师,加强正面引导,循循善诱。②发挥个别对集体的影响作用,以惩戒“核心”人物,从而影响集体。③教师、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4、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增加自身的威信,是实施惩戒有效性的必要保证。
        提醒:“如何看待”是要明确一个或几个观点,是一个典型的评价题。老师的解答中给出了自己的两个观点:以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教育需要表扬强化和批评惩罚的结合等)为依据,赞成确立教师的惩戒权;完善教育法治的重要一步。再得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进行阐述原因。
        “如何使用教育惩戒权”是“怎么办”的问题,主要依据是德育的原则。
        特别提醒:想拿到高分,就需要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如果将三块知识建构成一个知识框架图,那就更厉害了。


        IP属地:江苏4楼2021-10-07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