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3、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为什么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 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二、辩证法的六大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
二者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要求我们既要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2、原因与结果
这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 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3、现象与本质
现象有真相、假象之分,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同时,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在我们的认识活动和科学研究中,必须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4、内容与形式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变化了,形式迟早会发生变化;形式又对内容有反作用,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在生活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5、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既要反对片面夸大必然性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又要反对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6、现实性与可能性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3、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为什么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 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二、辩证法的六大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
二者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要求我们既要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2、原因与结果
这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 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3、现象与本质
现象有真相、假象之分,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同时,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在我们的认识活动和科学研究中,必须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4、内容与形式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变化了,形式迟早会发生变化;形式又对内容有反作用,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在生活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5、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既要反对片面夸大必然性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又要反对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6、现实性与可能性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