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现在是越来越好,道义先导区也是一天比一天漂亮,上档次。
各种配套都在跟进中,相信用不了多久沈北新区会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全新的沈北副城,花园式的副城展现在大家眼前。
北部有农业区,在基础设施的加持下,显得更加亲近,更加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作为在道义地区生活的人,背靠优美环境,南临主城区,交通要道、地铁等基础设施都很到位,未来其他的几条线路和东西向的11号线也有希望,总感觉幸福就在眼前。
可是美中不足的沈北教育资源有些匮乏,沈北以前叫新城子区,是农业大区,零几年赶上大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今天终于成为既有环境,又有城市的高标准配套的新区,在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之际,沈北,特别是道义地区的小学进驻也特别多,初中也很多,听说新入驻的沈北七中教育质量很好,当然就要看明年的第一拨中考检验了。小学,初中都有着落了,高中怎么样呢?
按沈阳市的高中教育层次和分布,沈阳高中层次上分为省重点示范校,省重点,市重点,一般高中,职业高中等,地域分布上一般是每个区至少有一所省重点示范校,当然市内区人口密度和资源相对丰富,有的区有几所重点高中。
坐落在沈北新区的唯一一所省重点示范高中是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地处沈北新区的北部,距离主城区约35公里,在沈北新区辖区内也是地处最北侧,距离道义先导区也20多公里,交通远,相对闭塞。
近几年教育资源的分布和房地产相结合较为紧密,八十三中学也只是在2000以后由原校址向南迁移了几百米而已,和目前的城市发展进程,区域协同程度,主流资源的占领也相对落后,生源越来越局限。
特别是今年推出的三校招生指标政策,再加上沈北新区道义先导区和皇姑区毗邻,道义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越来越大,地区内的生源距离皇姑区的11中,120中学更加接近,沈北新区生源越来越堪忧。
个人觉得,沈北新区要发展,要变得更有吸引力,除了家乡建设更美更吸引人,同时在教育上更要满足基本需求,很多家庭都是因为父母在沈北生活,不得不将孩子小学在家边上学,为了孩子,到了初中都转到市内,在市内考高中。初中高中对很多家长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下降。让人感觉在沈北上小学就是因为父母的无奈选择,后期更是没有吸引力。试想,如果沈北有一所优质的高中,能够完成教育配套,况且沈北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置业和安家的选择,但因为后续孩子教育又被迫离开,多遗憾。学区房那么贵,风险高,压力很多。和沈北接壤的皇姑区有个十一中,再往南还有120中学,可是从招生政策上来讲,沈北新区的户口不能享受指标到校。只能凭分数考,难度可想而知,其家庭的选择可想而知,家长因为孩子两地奔波之苦可想而知,无奈可想而知。
八十三中学教学质量研究,从学生升学情况来看,不可能市内的三校,二十,120等比较,毕竟教学质量是个相对综合的结果,比如生源来源范围,质量,教师能力,付出程度和水平。有个比较好的指标叫入出口评估,83中可是连续多年第一。教育能力和质量可见一斑。
好的学校可以成就好的学生,好的学苗可以成就好的学校。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83中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和市区或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去,不能因为自己地处偏僻,学苗来源不佳作为理由,也更不能因为入出口评估好而固步自封,时代是向前不断发展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教师的能力和激情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的优势,把优势服务到更多的生源上,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和更多选择。
所以在沈北新区的道义地区建立83的分校势在必行,互相成就,既给力更多家长的选择,免去为求学的无奈之举,同时让83中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和优势服务更多生源,更加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经济方面,家长有了选择,就更加安心的按辖区内生活,增加人口吸引力,拓展消费能力,都是助长经济的重要举措。
我爱沈北,希望83中学发展的更好,也更希望地方领导能重视辖区内的教育,认同发展教育对本地发展,提升,经济,人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长远影响。在教育上投入虽然功不见得在当下,但利在长远,单纯的引入资本确实可以起到快速提升地区发展的作用,但我们自己在社会公共领域,配套方面,积极主动的结合外来资本,我们的发展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坚挺和长远。
记得2020年4月份设计招标成功,预计12月份设计完成。2021年4月份动工,2022年4月份土建结束,2022年9月份实现招生,多么令人兴奋和期待的字眼,可是时至今日设计都没有定稿,更没有动工。行政领导班子的变更导致很多项目推进的不确定性,这是最让人伤心无奈的。首先是政府公信力问题,出尔反尔,政策不连续,盲目上马又盲目下马,劳民伤财。发展文件大笔一挥,带动资本和民间选择的大量的倾斜和投入,项目的戛然而止可能又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民怨的出现。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稳步推进各项目进程,实现预期目标和愿望,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评估,精细化管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最小代价换得发展。政策要具有连续性,征得百姓信任,实现百姓期望,变现家乡美好!
各种配套都在跟进中,相信用不了多久沈北新区会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全新的沈北副城,花园式的副城展现在大家眼前。
北部有农业区,在基础设施的加持下,显得更加亲近,更加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作为在道义地区生活的人,背靠优美环境,南临主城区,交通要道、地铁等基础设施都很到位,未来其他的几条线路和东西向的11号线也有希望,总感觉幸福就在眼前。
可是美中不足的沈北教育资源有些匮乏,沈北以前叫新城子区,是农业大区,零几年赶上大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今天终于成为既有环境,又有城市的高标准配套的新区,在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之际,沈北,特别是道义地区的小学进驻也特别多,初中也很多,听说新入驻的沈北七中教育质量很好,当然就要看明年的第一拨中考检验了。小学,初中都有着落了,高中怎么样呢?
按沈阳市的高中教育层次和分布,沈阳高中层次上分为省重点示范校,省重点,市重点,一般高中,职业高中等,地域分布上一般是每个区至少有一所省重点示范校,当然市内区人口密度和资源相对丰富,有的区有几所重点高中。
坐落在沈北新区的唯一一所省重点示范高中是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地处沈北新区的北部,距离主城区约35公里,在沈北新区辖区内也是地处最北侧,距离道义先导区也20多公里,交通远,相对闭塞。
近几年教育资源的分布和房地产相结合较为紧密,八十三中学也只是在2000以后由原校址向南迁移了几百米而已,和目前的城市发展进程,区域协同程度,主流资源的占领也相对落后,生源越来越局限。
特别是今年推出的三校招生指标政策,再加上沈北新区道义先导区和皇姑区毗邻,道义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越来越大,地区内的生源距离皇姑区的11中,120中学更加接近,沈北新区生源越来越堪忧。
个人觉得,沈北新区要发展,要变得更有吸引力,除了家乡建设更美更吸引人,同时在教育上更要满足基本需求,很多家庭都是因为父母在沈北生活,不得不将孩子小学在家边上学,为了孩子,到了初中都转到市内,在市内考高中。初中高中对很多家长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下降。让人感觉在沈北上小学就是因为父母的无奈选择,后期更是没有吸引力。试想,如果沈北有一所优质的高中,能够完成教育配套,况且沈北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置业和安家的选择,但因为后续孩子教育又被迫离开,多遗憾。学区房那么贵,风险高,压力很多。和沈北接壤的皇姑区有个十一中,再往南还有120中学,可是从招生政策上来讲,沈北新区的户口不能享受指标到校。只能凭分数考,难度可想而知,其家庭的选择可想而知,家长因为孩子两地奔波之苦可想而知,无奈可想而知。
八十三中学教学质量研究,从学生升学情况来看,不可能市内的三校,二十,120等比较,毕竟教学质量是个相对综合的结果,比如生源来源范围,质量,教师能力,付出程度和水平。有个比较好的指标叫入出口评估,83中可是连续多年第一。教育能力和质量可见一斑。
好的学校可以成就好的学生,好的学苗可以成就好的学校。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83中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和市区或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去,不能因为自己地处偏僻,学苗来源不佳作为理由,也更不能因为入出口评估好而固步自封,时代是向前不断发展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教师的能力和激情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的优势,把优势服务到更多的生源上,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和更多选择。
所以在沈北新区的道义地区建立83的分校势在必行,互相成就,既给力更多家长的选择,免去为求学的无奈之举,同时让83中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和优势服务更多生源,更加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经济方面,家长有了选择,就更加安心的按辖区内生活,增加人口吸引力,拓展消费能力,都是助长经济的重要举措。
我爱沈北,希望83中学发展的更好,也更希望地方领导能重视辖区内的教育,认同发展教育对本地发展,提升,经济,人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长远影响。在教育上投入虽然功不见得在当下,但利在长远,单纯的引入资本确实可以起到快速提升地区发展的作用,但我们自己在社会公共领域,配套方面,积极主动的结合外来资本,我们的发展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坚挺和长远。
记得2020年4月份设计招标成功,预计12月份设计完成。2021年4月份动工,2022年4月份土建结束,2022年9月份实现招生,多么令人兴奋和期待的字眼,可是时至今日设计都没有定稿,更没有动工。行政领导班子的变更导致很多项目推进的不确定性,这是最让人伤心无奈的。首先是政府公信力问题,出尔反尔,政策不连续,盲目上马又盲目下马,劳民伤财。发展文件大笔一挥,带动资本和民间选择的大量的倾斜和投入,项目的戛然而止可能又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民怨的出现。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稳步推进各项目进程,实现预期目标和愿望,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评估,精细化管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最小代价换得发展。政策要具有连续性,征得百姓信任,实现百姓期望,变现家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