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名篇多,名句也很多;但是,同时是名篇又有名句的却不多。名句者,著名的语言也,大家都喜欢用,越用越起劲,越被用而越有名。名句好像也可以分为三类,即抒情名句、写景名句、说理名句。前两类很一般,而说理的诗句成为名句的几率最大。为什么呢?
因为名句必须经得起旷日持久的检验。所以名句的特质是:一定要说别人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或者说名句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代表性。由于:
理可走遍天下,情感个个不同,景物难以对号
因此,理趣入诗名句多。
如果普遍性的道理进入了诗词,同时又生动形象,那么,这个句子无疑会成为名句。如以下诗句便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山雨欲来风满楼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春江水暖鸭先知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抒情名句和写景名句则不那么好用——
人的感情都是千变万化的,不到非常凄凉的境地,就不可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哭的时候不多,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虚假;在“古树着花无丑枝”的时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人就不会经常可以遇见。写景名句中的景色更是不容易凑齐,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只有养鱼的才观察得到一半,“山外青山楼外楼”要花钱旅游才有体会,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非常凝练,凝练得让人窒息,使人休克,是好句子,可惜现在不是飞机就是火车,有月没有茅店,有茅店也不一定有鸡声,所以终究难以用上。但不管你是乘船还是踏青,理却总是相通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名句必须经得起旷日持久的检验。所以名句的特质是:一定要说别人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或者说名句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代表性。由于:
理可走遍天下,情感个个不同,景物难以对号
因此,理趣入诗名句多。
如果普遍性的道理进入了诗词,同时又生动形象,那么,这个句子无疑会成为名句。如以下诗句便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山雨欲来风满楼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春江水暖鸭先知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抒情名句和写景名句则不那么好用——
人的感情都是千变万化的,不到非常凄凉的境地,就不可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哭的时候不多,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虚假;在“古树着花无丑枝”的时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人就不会经常可以遇见。写景名句中的景色更是不容易凑齐,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只有养鱼的才观察得到一半,“山外青山楼外楼”要花钱旅游才有体会,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非常凝练,凝练得让人窒息,使人休克,是好句子,可惜现在不是飞机就是火车,有月没有茅店,有茅店也不一定有鸡声,所以终究难以用上。但不管你是乘船还是踏青,理却总是相通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