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古代社会选择“孝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原因是,古代中国政府需要维护这一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为什么要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啊?因为要维护父母不容置疑的权力啊,不然你娃质疑你挑战你的权威怎么办啊。为什么要说“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啊?因为要让你的孩子从小就认为他们欠了你的啊,这样你才好管理啊。为什么要说“父母在,不远游”啊? 因为你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了,结果他TMD远游去了,家里活谁干啊?我还剥削谁去啊?为什么要推崇“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这种明显的神经病行为啊,因为剩余价值要给父母啊。为什么要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啊,因为要明确父母惩罚子女的合理性啊,不然怎么高效管理啊。
你要懂得一点,小农经济的核心秘密是,财富积累是父母通过剥削子女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这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础。在小农经济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主要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两个阶级的关系,可以类比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我不能说在小农经济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完全没有爱的,生育之爱毕竟是动物的本能,但在“孝文化”中,这种本能的爱往往被利用来强化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你要懂得一点,小农经济的核心秘密是,财富积累是父母通过剥削子女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这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础。在小农经济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主要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两个阶级的关系,可以类比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我不能说在小农经济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完全没有爱的,生育之爱毕竟是动物的本能,但在“孝文化”中,这种本能的爱往往被利用来强化小农经济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