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到出名程度,应该讲成“流行程度”更适合。
你说多多的文化在单点上影响他同代人较后代人深刻,这应该是不完全选择的结果,也正体现了诗歌的公平。更是社会的进步。或者说是能体现出一种文化内涵的原始野蛮推动力。
多多的写作在他的能力之内最大化体现了汉语的特性,尤其在文字精神塑形上,这就是民族性。这个民族性和郭沫若、艾青和穆旦和昌耀、食指的坚强开拓没什么两样。但是依多多的写作外形看,也就是一种简单坚强的不断内省表现而已,他的写作也说明人的能力其实很有限,我看多多就是写身体变化体现的不同时候境界,其实再进步的汉语诗歌文本,应该有更大程度的东西文化相互渗透或称和谐。
汉语新诗歌还需要时间发展,至于多多啥时候“流行”起来,也许就是某个时机的事,大伙儿一下被触动了哪根神经,唉,可能就流行了。流行还是另一说,其实最重要还是他的诗歌能让大家有一个什么心态,这就是影响到了更多的人,多多并非没名吧,尤其在海外,多多的影响可不止汉语世界哦:)
强调一下,诗歌也并非能代替水泥钢筋来建大楼,我们也不要下意识地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本来就是歌谣一类,只不过外形有异,谁欣赏谁快乐而已。诗人岂可不懂?况且多多属于斗士和文化硬坚持者,就这点大家其实都一直很尊重他啊:)
如果后人有能包括了他并超越了他的,那么他和他这代诗人就是衡量标准之一。
如果后人没能再超过他,那么社会肯定要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