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吧 关注:548贴子:5,210
  • 0回复贴,共1

乡村振兴一年来,农民最先得到的收益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这里是江苏省淮安市,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历史文化之乡,施耐庵在这里著《水浒传》(病逝于中的故居景物依然),刘鹗在这里著《老残游记》,吴承恩在这里著《西游记》,也是“汉初三杰”韩信故里,周恩来总理的故乡。2020年全国脱贫,2021年乡村振兴,所见一大部分农民看得着的获益,是二次创收。所谓二次创收,就是土地由种田大户承包之后,农民除了流转金,还可以在自己的或别人的土地上挣额外一份钱。
笔者走访过一个老村长,他介绍自己所在村,以麦子为例,除了首茬产量高一点,亩产一千斤左右,持续种植大概七八百斤。按八百斤常规计,红麦每斤一元一二,就是九百元上下。这是毛收入,再来看看农本:化肥每亩不少于一百元(尿素一百斤,复合肥五十斤,碳酸氢铵一百五十斤);农药需要五十五至六十元;机耕费六七十元;脱粒收割费六七十元;籽种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价格不一样,去年本地普通麦种平均在三元二到四元二之间,布种二十斤才能保证高产,也就是七十到八十元;如果遇到旱情或者是种水稻,水费每亩六十元;最后是人工费,包括打农药,施化肥,秸秆还田等一季所需要的劳动成本。
如此计算下来,农民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后,一亩地一季所获净收入三五百元。而当前农村青壮年很少,田间劳作的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包括儿孙们的土地虽然可以雇佣机耕,但许多复杂劳动以及照料庄稼,购买化肥农药再播撒等事务,都力不从心。
乡村振兴第一步是土地流转,大户们根据种植项目不同,可以向国家领取每亩四十至一百二十元的补贴,给村民每亩八百至一千元租金。上述土地收入数字是按照一个季节计算的,村民如果不考虑劳动力成本,自己种,按照两个季节计算收益,或许也不吃亏。但如果有了二次创收,利益就不一样了。老村长所在村是一个大村,区域面积六点九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八千七百八十亩,农户八百一十九户,社会人口四千一百五十人。截止九月份,已流转土地五千亩,根据国家倡导的一村一品,全部种植芦笋,其余为标准化农田。芦笋是三季收获作物,从种植、养护、采收,到出库,用工都是土地流转后的村民,一般是八十到一百二十元一天的劳动报酬(加班费另计)。这些都属于老年人胜任的轻微农活,而且不需要自己担惊受怕,怕天灾,怕虫害,怕化肥农药长价粮食跌价等。一般一年下来,一个人额外的收入,是自己土地租金的三到五倍,甚至更多。
当然,这一切都以国家对土地流转补贴为前提,国强才有民富!民以食为天,我说的对吗,您的家乡也是这样吗?


IP属地:江苏1楼2022-02-03 17: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