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渐渐小了,微风凉薄,几片被雨吹折的落叶躺在湿漉漉的石板地上,被雨卸去了筋骨,软绵绵地翻不过身来。
诸葛亮倚靠在窗前,聚精会神地翻着几本剑谱,盖在膝上厚厚的棉褥滑落都未发现。
“少爷,窗子那冷,别靠太近。”说话的人是女僮小莹,她袖子撸起露出洁白的小臂,胸前抱着一个盛满了热水的木桶,小心地放在床边。
看到他滑落到脚边的被褥,小莹就气不打一出来:都病成什么了,还这么不注意身体。
果然,一摸被自家少爷随手放到一旁的手炉都已经凉了半天了。
诸葛亮刚才看的出神,对小莹的话也只是敷衍的“嗯”一声头都未抬,直到光线被人遮挡,他抬头瞥见小莹那张充满怨气的脸,才流露出一丝心虚。
当双脚被热水浸润,诸葛亮能感觉到滚烫的血液从脚流向小腿,随后温热扩散到全身,这种舒适难以言表。
小莹蹲下身,把诸葛亮的裤腿退到双膝,拿出一个新换的手炉附在上面,并用棉被压住,随即一点点按摩少爷露在外面的小腿。
“少爷,力道重吗?”
小莹的手法生疏,时轻时重,一看就是为他显学的,诸葛亮没忍心戳破,“尚可”
等水快凉下来,小莹才停下按摩,放下裤腿,端走了木桶。
看着小莹为自己忙前忙后的背影,诸葛亮长叹一声,明明这孩子比自己还小两岁,可在她跟前,自己到成了被照顾的娇气宝宝。
第七日午时,少爷的伤总算见好。小莹刚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几碟小糕点往少爷房间走去,迎面便看见了一玄衣男子,约莫二十几岁,秀发高梳于脑后,腰间别了一把短剑,英气飒爽。
“原来是宋先生回来了。小厨房刚做好的糕点,您先尝尝。”
“好嘞,多谢小莹姑娘。”宋先生也没客气,几种糕点一样拿了一个,边说边往嘴里送,“这糕点你先放我这吧,他刚才被茶水淋了一身,眼下正换衣服,我一会儿顺道给他送去。 ”
“少爷他没事吧?!”小莹惊讶的叫道。
女僮一脸担忧,将托盘往他怀里一塞,正要往房间赶去。宋先生好似明白过来什么,一把拦住对方,“我刚才瞧他脚步虚浮,面色苍白,似有寒气入体,施了几针,眼下没什么事。”
“……唉”
“他这腿是咋回事?如何伤的这么重?”
“这月初三,少爷跪了一夜的祠堂,夜间大雨寒气入骨,烧了一天一夜。”少爷病了几天她就哭了几夜,现在眼角还微红,“明明是小少爷非拉着二少爷出去玩才被坏人盯上,若不是二少爷身手好,小少爷早就被他们拐跑了,结果顾夫人不分青红皂白,全把事怪到二少爷身上,这才跪了祠堂。”
“二少爷也是,明明不是他的错也把事全揽下来…”
“上月初也是,硬说二少爷偷拿了顾夫人陪嫁的玉钗,领了一顿打,抄了三天的家训。可少爷房间搜遍了什么也没有……”
“还有去年寒食节……”
见宋先生听得仔细又认真,小莹就把积压在心底许久的怨气一股脑的倒出来。
诸葛亮并非诸葛氏的血脉。当年黄巾军叛乱初期战火纷飞,护送诸葛亮的马车被卷入其中,几经波折小诸葛亮躲过了家族逃杀,但与护卫走散,饥寒交迫之下倒在了诸葛府门前。后来他高烧不止醒来后就失忆了,是章夫人和诸葛圭决定收养他,并取名亮。
关于他的身世,诸葛夫妇知道,诸葛瑾知道,章夫人去世后也告诉了诸葛亮,至于顾夫人…想来在持掌家事后诸葛圭告诉过她这个秘密。
但家仆不知道,他们只是以为诸葛亮不得顾夫人喜爱罢了。
“宋先生有所不知,我家少爷小时候十分活泼顽皮,一年就气走了好几位教书先生,在这奉高闻名遐迩,据说郡太守都知晓此事。我们诸葛府一向治家极严,我亲眼看到老爷拿着笤帚铁筋地把少爷一顿好打,可少爷性子倔,就是拧不过来。”
“当时我们都以为老爷会把少爷送到洛阳名师处日日管教,才能磨磨他这不畏天不惧地的性情。可没想到……章夫人一去,少爷就像变了一个人,周身上下……死气沉沉,之后每日都刻苦钻研学问。少爷本就聪慧,现在又谦恭明敏,深受太学博士的赏识,颇为门楣增光,老爷总说二少爷是长大了,可我总觉得他身上少了些什么…”
身为主母,顾氏所做之事无不令他震惊,他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竟会遭这么多的罪,一颗心揪成了一团,他突然恨起自己没有早回来,早遇见他。
听到小莹说起他年幼的种种故事,确实判若两人,或者说他无法把现在这个彬彬有礼的小公子跟描述中的顽童相联系,“少了什么?”
“小莹不怕先生笑话,我觉得我家少爷少了点人气儿。”
这个答案宋先生也没感到意外。他记得他们初次相遇,诸葛亮独自坐在酒肆二楼,台子上唱着小曲,周围一片嘈杂热闹,喝彩声此起彼伏,他都未抬眼看一下,仿佛对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
“说到这事,我还要多谢先生呢。”
“谢我做什么?”
小莹笑道,“现在少爷好多了,前些日子还对我笑过。若不是有先生时常教导(虽然人不靠谱),少爷才能被捂出点人气儿来。”长廊尽头有家仆走动的声音,小莹才惊觉自己竟说了这么久,“宋先生,您先等一下。”
她转身进了厨房,又端出一碟松子糕,放在托盘上。
“我先忙去了,先生。”她向宋先生挥挥手,转身跑回了厨房。
“这哪里全是我的功劳呀……”看着小莹匆忙的背影,不经感叹道。
诸葛亮倚靠在窗前,聚精会神地翻着几本剑谱,盖在膝上厚厚的棉褥滑落都未发现。
“少爷,窗子那冷,别靠太近。”说话的人是女僮小莹,她袖子撸起露出洁白的小臂,胸前抱着一个盛满了热水的木桶,小心地放在床边。
看到他滑落到脚边的被褥,小莹就气不打一出来:都病成什么了,还这么不注意身体。
果然,一摸被自家少爷随手放到一旁的手炉都已经凉了半天了。
诸葛亮刚才看的出神,对小莹的话也只是敷衍的“嗯”一声头都未抬,直到光线被人遮挡,他抬头瞥见小莹那张充满怨气的脸,才流露出一丝心虚。
当双脚被热水浸润,诸葛亮能感觉到滚烫的血液从脚流向小腿,随后温热扩散到全身,这种舒适难以言表。
小莹蹲下身,把诸葛亮的裤腿退到双膝,拿出一个新换的手炉附在上面,并用棉被压住,随即一点点按摩少爷露在外面的小腿。
“少爷,力道重吗?”
小莹的手法生疏,时轻时重,一看就是为他显学的,诸葛亮没忍心戳破,“尚可”
等水快凉下来,小莹才停下按摩,放下裤腿,端走了木桶。
看着小莹为自己忙前忙后的背影,诸葛亮长叹一声,明明这孩子比自己还小两岁,可在她跟前,自己到成了被照顾的娇气宝宝。
第七日午时,少爷的伤总算见好。小莹刚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几碟小糕点往少爷房间走去,迎面便看见了一玄衣男子,约莫二十几岁,秀发高梳于脑后,腰间别了一把短剑,英气飒爽。
“原来是宋先生回来了。小厨房刚做好的糕点,您先尝尝。”
“好嘞,多谢小莹姑娘。”宋先生也没客气,几种糕点一样拿了一个,边说边往嘴里送,“这糕点你先放我这吧,他刚才被茶水淋了一身,眼下正换衣服,我一会儿顺道给他送去。 ”
“少爷他没事吧?!”小莹惊讶的叫道。
女僮一脸担忧,将托盘往他怀里一塞,正要往房间赶去。宋先生好似明白过来什么,一把拦住对方,“我刚才瞧他脚步虚浮,面色苍白,似有寒气入体,施了几针,眼下没什么事。”
“……唉”
“他这腿是咋回事?如何伤的这么重?”
“这月初三,少爷跪了一夜的祠堂,夜间大雨寒气入骨,烧了一天一夜。”少爷病了几天她就哭了几夜,现在眼角还微红,“明明是小少爷非拉着二少爷出去玩才被坏人盯上,若不是二少爷身手好,小少爷早就被他们拐跑了,结果顾夫人不分青红皂白,全把事怪到二少爷身上,这才跪了祠堂。”
“二少爷也是,明明不是他的错也把事全揽下来…”
“上月初也是,硬说二少爷偷拿了顾夫人陪嫁的玉钗,领了一顿打,抄了三天的家训。可少爷房间搜遍了什么也没有……”
“还有去年寒食节……”
见宋先生听得仔细又认真,小莹就把积压在心底许久的怨气一股脑的倒出来。
诸葛亮并非诸葛氏的血脉。当年黄巾军叛乱初期战火纷飞,护送诸葛亮的马车被卷入其中,几经波折小诸葛亮躲过了家族逃杀,但与护卫走散,饥寒交迫之下倒在了诸葛府门前。后来他高烧不止醒来后就失忆了,是章夫人和诸葛圭决定收养他,并取名亮。
关于他的身世,诸葛夫妇知道,诸葛瑾知道,章夫人去世后也告诉了诸葛亮,至于顾夫人…想来在持掌家事后诸葛圭告诉过她这个秘密。
但家仆不知道,他们只是以为诸葛亮不得顾夫人喜爱罢了。
“宋先生有所不知,我家少爷小时候十分活泼顽皮,一年就气走了好几位教书先生,在这奉高闻名遐迩,据说郡太守都知晓此事。我们诸葛府一向治家极严,我亲眼看到老爷拿着笤帚铁筋地把少爷一顿好打,可少爷性子倔,就是拧不过来。”
“当时我们都以为老爷会把少爷送到洛阳名师处日日管教,才能磨磨他这不畏天不惧地的性情。可没想到……章夫人一去,少爷就像变了一个人,周身上下……死气沉沉,之后每日都刻苦钻研学问。少爷本就聪慧,现在又谦恭明敏,深受太学博士的赏识,颇为门楣增光,老爷总说二少爷是长大了,可我总觉得他身上少了些什么…”
身为主母,顾氏所做之事无不令他震惊,他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竟会遭这么多的罪,一颗心揪成了一团,他突然恨起自己没有早回来,早遇见他。
听到小莹说起他年幼的种种故事,确实判若两人,或者说他无法把现在这个彬彬有礼的小公子跟描述中的顽童相联系,“少了什么?”
“小莹不怕先生笑话,我觉得我家少爷少了点人气儿。”
这个答案宋先生也没感到意外。他记得他们初次相遇,诸葛亮独自坐在酒肆二楼,台子上唱着小曲,周围一片嘈杂热闹,喝彩声此起彼伏,他都未抬眼看一下,仿佛对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
“说到这事,我还要多谢先生呢。”
“谢我做什么?”
小莹笑道,“现在少爷好多了,前些日子还对我笑过。若不是有先生时常教导(虽然人不靠谱),少爷才能被捂出点人气儿来。”长廊尽头有家仆走动的声音,小莹才惊觉自己竟说了这么久,“宋先生,您先等一下。”
她转身进了厨房,又端出一碟松子糕,放在托盘上。
“我先忙去了,先生。”她向宋先生挥挥手,转身跑回了厨房。
“这哪里全是我的功劳呀……”看着小莹匆忙的背影,不经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