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岭南后,晚年陈寅恪眼盲膑足,著书唯剩颂红妆,“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那种四顾苍茫的孤愤,欲说还休的隐衷,还是传递了出来:“齐州祸乱何时歇,今日吾侪皆苟活。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陈寅恪在1963年中秋所作的叙愁诗其中前四句云:“非生非死又一秋,不夷不惠更堪羞。宋家玉斧诚难问,梁室金瓯忽惹愁。”字字似有血泪,句句发自肺腑,沉痛极了。
和父亲母亲相比,陈氏三姐妹度过劫波,看到了历史阴霾消散之后的阳光。在写这本书时,家事国事写到伤心处,哀而不怨。一个不能温柔透视历史、与历史达成和解的人,不可能蘸着泪水和思念写作这本书。
此书具有兴亡味,莫作寻常家庭看。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坚守气节,捍卫尊严,不为时事和流风所移易,遗世而独立的陈寅恪,令后人肃然起敬。


陈寅恪在1963年中秋所作的叙愁诗其中前四句云:“非生非死又一秋,不夷不惠更堪羞。宋家玉斧诚难问,梁室金瓯忽惹愁。”字字似有血泪,句句发自肺腑,沉痛极了。
和父亲母亲相比,陈氏三姐妹度过劫波,看到了历史阴霾消散之后的阳光。在写这本书时,家事国事写到伤心处,哀而不怨。一个不能温柔透视历史、与历史达成和解的人,不可能蘸着泪水和思念写作这本书。
此书具有兴亡味,莫作寻常家庭看。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坚守气节,捍卫尊严,不为时事和流风所移易,遗世而独立的陈寅恪,令后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