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就留作交流贴,大家有什么想分享的,有对贴吧有什么感想的,都可以在下面说。
说实话,我在姜丝中资历很浅,大约是2020年夏天,才认识姜夔的。我也知道,现在人,嘴上说喜欢古典文学的多,知道苏轼李白的多,但真正肯去看书,会认繁体字的,少之又少。(基本掌握繁体字应该是这块的基本功了吧)
当我认识白石时,我一眼就着迷了。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宋词能够这么清冷,这么平静,仿佛看遍了繁华,文字便是凝之又凝,毫无锦缎炫目。从《扬州慢》到《暗香》,最后又有鹧鸪天五首,《庆宫春》,我真的能感受到白石与其他人的不同:清人常说是白石老仙,但白石是最接近人间烟火的词客。正因他受够了冷落、孤独、卑贱下位、情深则伤、故友凋零,正因他在穷奢极欲的南宋王朝走向落败的中期看遍江湖世人的狡猾,宦场针刺的迫害,他最终成了一个普通人中的词客。他甚至爱的是烟花巷陌里的女子,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而终身不仕,葬在杭州马塍的不知名之地,如此了解一生。文坛的风风雨雨,从范成大到辛弃疾,他并未置身事外,而辗转其中。终于在1221年离开的他,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无奈罢了。而他的才华,却不同于他的命运,他活着便已享誉文坛,直到南宋末的临安词客将其奉为至尊——白石的才华比任何人都更为杰出,然而他没有借此去做什么。
今天的鄱阳、合肥、杭州散落着许多有关白石的纪念地点。睹物思人,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赤阑桥、马塍路。
但在2020年的我,却对前方产生了深的疑惑。我的身边没有谁知道姜夔,甚至连深入古典文学的朋友也没有。
我后来在互联网上筛查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确认了姜夔吧是这个世界上讨论白石密度最高的平台。我很抱有回家一般的感情来到贴吧,然而不幸的是,在浏览完毕现存的姜吧所有贴子后,我也获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在姜吧最冷寂,最没落的时代才姗姗赶来。
古代文学批评常常有溯古的潮流,整个先秦哲学也透露出这样的态度:孔子说我恨未生在周公时,庄子恨未生在早期文明世界,墨子恨未生在禹夏。我也恨我没有在2006~2015这十年间来到姜吧,来到那个文学论坛甚至说是整个贴吧的黄金时代。所幸我赶上黄金时代崩溃后的最末一点点痕迹:姜吧还有吧主。贴子留存量也还算丰富。我终于可以把心里想说的很多,发布在这里了,尽管看的人不多。
可是它总归是姜夔吧啊,它不是宋词吧、古风吧,甚至是拱吧抗吧。要说白石的事情,也只能在这座旧房子里私语,外面的宴堂固然热闹,可它总归不是你要找的居所。姜夔吧很大程度上,它活着,且就只是靠着“姜夔”二字挂在吧名。它就是指望着,有人不仅爱着白石的诗歌,而且还能熟悉互联网格局,并且留在贴吧——甚至是在一个黄昏里渡舟到彼岸。这实在太难了,但总归是有人来的。如果不是,那我又在茫茫人海的何处倾诉这一分思念呢?我看着吧名,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我留了下来,此时我未能独立的心灵还必须寄居在这个壳子里,或许人们有一天也会飞出去,飞到纯粹的学术圈中,但更多人,相见恨晚,他们的人生不允许自己将许多热情凝在精英中的学术圈,姜夔吧算是最低的门槛了——留作一个念想。
黄金时代之后,更多人来了就走了。也有人出于无奈,出于信念,留下来,发发贴子,说说话。有人说我这样很蠢,我闲着没事干,但我的精神,确实要有这么一个地方倾诉,而不是空对着一本本笺注发呆。我需要有一个人能交流。可能大家在抗吧冲浪,在拱吧冲浪,在数学吧冲浪,在孙吧冲浪,那为什么不能花点时间在姜吧上说说话呢,虽然它小众,它民科,它不是高贵严谨的研究,但它总归是爱姜夔,爱诗歌的。文学本不应该有太多偏见与门槛,不应该划出个三六九等,不应该局限在一个精英群体。我觉得这不是抱残守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激励,生活总归是要有点光,人总归是需要理解的。
姜吧前任吧主在我迟到地来了不久,就又被撤职了。与此同时,吧主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第一,贴吧需要管理,需要清除无关海报。第二,贴子需要吧主来加精。说到这我还是讲一下贴吧的机制,如果不是精品贴,它迟早要被刷掉的。也就是说一个贴吧最终只会留下精品贴,这是数据爆炸时代的无奈。你用心写了很多好贴子,它们要么没人看,要么直接没了。我需要一个吧主来加精,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发贴氛围才能稳定下来。还有的就是门面。
可以这么说,一个吧如果没了吧主,它就真的凉了。再没有人会用心发贴,或者说转载资料(等我解锁知网再来疯狂转载),再没有人能长期留下,他的痕迹迟早要沉没在时间中,且在沉没前,他连一个观光者都不可能遇到。这就是冷门贴吧的无奈。所以我成为继飞卿吧主后的下一位吧主,一直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时间不长,但也做了一些事情。以前的贴子,只要是有人在讨论,我都加了精,我不希望这里终归荒芜,有的记忆必须留下,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在继位吧主之后,我也看到了更多文学类的贴吧,荒废的景象触目可惊。我也看见更多让我感动的吧主,一直默默撑着一个吧,比如其心可嘉的张孝祥吧吧主,渊博才干的李煜吧吧主,还有更多资历颇老的大佬级吧主,比如纳兰性德吧吧主,陶渊明吧吧主,等等如此。还有更多不是文学类贴吧的热门吧吧主,比如核吧吧主,反二吧吧主,抗吧吧主,我也很感兴趣。但姜吧与这些吧有本质上的区别:它虽然因为姜夔而拥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必须存在,也因为太过小众而难以稳定地保持活力。它不像苏轼吧这样就算没有吧主也能有很多发言,或者说孙吧这样吧主不管也长期热门。这是姜吧的特殊性,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担任此职,希望后继者,或者说是回归的前辈,意识到这一点,然后继续爱它,关心它,在江流中像一颗石子,永远不起眼,永远运动。
第三次修订吧规后,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我闲吧,就是想说说话,一说就说长了。最近也看了很多贴吧,回到姜吧,真的百感交集。或许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里,然后新的人到来,就像《我与地坛》的末尾。互联网的快节奏,使这样的更迭几乎是很短暂的过程了。但是,如果我一直担任吧主,我还是希望,把它做好一点。有人说,一个互联网上的小职务,值得吗,我只说,因为是姜夔,如此。
最后定一下姜吧的讨论基则吧。
第一,古典诗歌古典文学。
第二,自由风气。
第三,永远不要忘记姜夔。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提升自己,旁观博物,有更丰厚的功底。毕竟文学这个事,其实还是多看书,并不跟高等教育有必然联系。
姜吧已经算是1742个吧友,不错的成绩了。六朝诗人更为荒芜,然后格律派词人也很冷淡(就连周邦彦吧都不及姜吧,这我有点吃惊)。我只能说,未来是更好的,教材也改新了,以后喜欢古典诗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吧。
以后有什么话断断续续发在下面。
说实话,我在姜丝中资历很浅,大约是2020年夏天,才认识姜夔的。我也知道,现在人,嘴上说喜欢古典文学的多,知道苏轼李白的多,但真正肯去看书,会认繁体字的,少之又少。(基本掌握繁体字应该是这块的基本功了吧)
当我认识白石时,我一眼就着迷了。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宋词能够这么清冷,这么平静,仿佛看遍了繁华,文字便是凝之又凝,毫无锦缎炫目。从《扬州慢》到《暗香》,最后又有鹧鸪天五首,《庆宫春》,我真的能感受到白石与其他人的不同:清人常说是白石老仙,但白石是最接近人间烟火的词客。正因他受够了冷落、孤独、卑贱下位、情深则伤、故友凋零,正因他在穷奢极欲的南宋王朝走向落败的中期看遍江湖世人的狡猾,宦场针刺的迫害,他最终成了一个普通人中的词客。他甚至爱的是烟花巷陌里的女子,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而终身不仕,葬在杭州马塍的不知名之地,如此了解一生。文坛的风风雨雨,从范成大到辛弃疾,他并未置身事外,而辗转其中。终于在1221年离开的他,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无奈罢了。而他的才华,却不同于他的命运,他活着便已享誉文坛,直到南宋末的临安词客将其奉为至尊——白石的才华比任何人都更为杰出,然而他没有借此去做什么。
今天的鄱阳、合肥、杭州散落着许多有关白石的纪念地点。睹物思人,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赤阑桥、马塍路。
但在2020年的我,却对前方产生了深的疑惑。我的身边没有谁知道姜夔,甚至连深入古典文学的朋友也没有。
我后来在互联网上筛查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确认了姜夔吧是这个世界上讨论白石密度最高的平台。我很抱有回家一般的感情来到贴吧,然而不幸的是,在浏览完毕现存的姜吧所有贴子后,我也获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在姜吧最冷寂,最没落的时代才姗姗赶来。
古代文学批评常常有溯古的潮流,整个先秦哲学也透露出这样的态度:孔子说我恨未生在周公时,庄子恨未生在早期文明世界,墨子恨未生在禹夏。我也恨我没有在2006~2015这十年间来到姜吧,来到那个文学论坛甚至说是整个贴吧的黄金时代。所幸我赶上黄金时代崩溃后的最末一点点痕迹:姜吧还有吧主。贴子留存量也还算丰富。我终于可以把心里想说的很多,发布在这里了,尽管看的人不多。
可是它总归是姜夔吧啊,它不是宋词吧、古风吧,甚至是拱吧抗吧。要说白石的事情,也只能在这座旧房子里私语,外面的宴堂固然热闹,可它总归不是你要找的居所。姜夔吧很大程度上,它活着,且就只是靠着“姜夔”二字挂在吧名。它就是指望着,有人不仅爱着白石的诗歌,而且还能熟悉互联网格局,并且留在贴吧——甚至是在一个黄昏里渡舟到彼岸。这实在太难了,但总归是有人来的。如果不是,那我又在茫茫人海的何处倾诉这一分思念呢?我看着吧名,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我留了下来,此时我未能独立的心灵还必须寄居在这个壳子里,或许人们有一天也会飞出去,飞到纯粹的学术圈中,但更多人,相见恨晚,他们的人生不允许自己将许多热情凝在精英中的学术圈,姜夔吧算是最低的门槛了——留作一个念想。
黄金时代之后,更多人来了就走了。也有人出于无奈,出于信念,留下来,发发贴子,说说话。有人说我这样很蠢,我闲着没事干,但我的精神,确实要有这么一个地方倾诉,而不是空对着一本本笺注发呆。我需要有一个人能交流。可能大家在抗吧冲浪,在拱吧冲浪,在数学吧冲浪,在孙吧冲浪,那为什么不能花点时间在姜吧上说说话呢,虽然它小众,它民科,它不是高贵严谨的研究,但它总归是爱姜夔,爱诗歌的。文学本不应该有太多偏见与门槛,不应该划出个三六九等,不应该局限在一个精英群体。我觉得这不是抱残守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激励,生活总归是要有点光,人总归是需要理解的。
姜吧前任吧主在我迟到地来了不久,就又被撤职了。与此同时,吧主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第一,贴吧需要管理,需要清除无关海报。第二,贴子需要吧主来加精。说到这我还是讲一下贴吧的机制,如果不是精品贴,它迟早要被刷掉的。也就是说一个贴吧最终只会留下精品贴,这是数据爆炸时代的无奈。你用心写了很多好贴子,它们要么没人看,要么直接没了。我需要一个吧主来加精,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发贴氛围才能稳定下来。还有的就是门面。
可以这么说,一个吧如果没了吧主,它就真的凉了。再没有人会用心发贴,或者说转载资料(等我解锁知网再来疯狂转载),再没有人能长期留下,他的痕迹迟早要沉没在时间中,且在沉没前,他连一个观光者都不可能遇到。这就是冷门贴吧的无奈。所以我成为继飞卿吧主后的下一位吧主,一直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时间不长,但也做了一些事情。以前的贴子,只要是有人在讨论,我都加了精,我不希望这里终归荒芜,有的记忆必须留下,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在继位吧主之后,我也看到了更多文学类的贴吧,荒废的景象触目可惊。我也看见更多让我感动的吧主,一直默默撑着一个吧,比如其心可嘉的张孝祥吧吧主,渊博才干的李煜吧吧主,还有更多资历颇老的大佬级吧主,比如纳兰性德吧吧主,陶渊明吧吧主,等等如此。还有更多不是文学类贴吧的热门吧吧主,比如核吧吧主,反二吧吧主,抗吧吧主,我也很感兴趣。但姜吧与这些吧有本质上的区别:它虽然因为姜夔而拥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必须存在,也因为太过小众而难以稳定地保持活力。它不像苏轼吧这样就算没有吧主也能有很多发言,或者说孙吧这样吧主不管也长期热门。这是姜吧的特殊性,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担任此职,希望后继者,或者说是回归的前辈,意识到这一点,然后继续爱它,关心它,在江流中像一颗石子,永远不起眼,永远运动。
第三次修订吧规后,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我闲吧,就是想说说话,一说就说长了。最近也看了很多贴吧,回到姜吧,真的百感交集。或许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里,然后新的人到来,就像《我与地坛》的末尾。互联网的快节奏,使这样的更迭几乎是很短暂的过程了。但是,如果我一直担任吧主,我还是希望,把它做好一点。有人说,一个互联网上的小职务,值得吗,我只说,因为是姜夔,如此。
最后定一下姜吧的讨论基则吧。
第一,古典诗歌古典文学。
第二,自由风气。
第三,永远不要忘记姜夔。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提升自己,旁观博物,有更丰厚的功底。毕竟文学这个事,其实还是多看书,并不跟高等教育有必然联系。
姜吧已经算是1742个吧友,不错的成绩了。六朝诗人更为荒芜,然后格律派词人也很冷淡(就连周邦彦吧都不及姜吧,这我有点吃惊)。我只能说,未来是更好的,教材也改新了,以后喜欢古典诗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吧。
以后有什么话断断续续发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