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88,454贴子:97,510,104

元音老人开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音老人:观照本心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2-28 14:49回复
    4) 为何要时时观照?因为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5) 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他说他喜欢参禅,参究“念佛是谁?”,但总是提不起疑情。我对他说: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换个方法,念头来了,你就问它从何而来,并不是理睬念头,而是穷追它的起处。念头息下去时,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头,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于无形,“囫 ”(口+力)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6) 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个朋位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2-28 14:50
    收起回复
      7) 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元音老人对此说进行评价:真没讲清楚吗?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两空,当下无念。正无念时也不执着于无念,而当念起时也不落于有念,有无皆消,当下灵觉。而此灵觉之性,非心非境,全体是空。正于空时,却又了了分明,全体是假。空假不二,更无分别取舍,正于此时,正观历然矣!这不是如实观照吗?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淫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才是观照吗?假如这是观照,只是魔王的观照,是下地狱的观照。再说,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已是钝置了行人。本来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着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这是“不起分别”吗?这不是着相吗?细品食味与淫乐,还要将食品经过咽、喉、肠、胃的情形体会出来,这是“当下即了”吗?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将淫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魔王说法,就是这样矛盾百出。
        8) 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于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地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了。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2-28 14:50
      回复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见念头来了,就叫它停下来。有时一停下来,什么念头也没有了,这时怎样做功夫?
          师答曰:就看着它!什么念头也没有时,就看着它!;
          弟子问:看那没有念头的吗?;
          师答曰:对!能看的心不能没有,所以要看着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忽"地脱开来,能看的心没有了,那就好了。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常常忘失,怎么办?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一忘记你就把它拉回来了。
          弟子曰:晚上我上床睡觉,只是一观就睡着了。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你看念头不动,就睡着啦?
          弟子曰: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车上是睡不了觉的,现在我一观心就睡着了。
          师更是慈祥地笑道:哈哈……这是毛病啊!用功人的毛病有两个,一是掉举,一是昏沉。掉举时念头多,念头不多时,就昏沉睡着了。做功夫昏沉时,眼睛要张开,或念佛或持咒,而且要出声念,把昏沉驱走。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2-28 14:51
        回复
          转自戒者录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2-28 14:51
          回复
            《禅不是修出来的》笔记
            1)人也应是这样。人是有形有相有念有作的,也会受二元的制约,就必须有个无形无相无念无作的“人”,我们对自己的“无”或“空”,一点也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这里所说的“没有”、“空”、“无”是指心上的空无,也就是心上没有任何概念的状态,只是一个空空荡荡的“知”在。
            2)有念时,思维以脑电波的形式向十方发射,是一个发射状态,念与念之间的无念是全波的接收状态
            3)我们的眼睛接收的是光波,耳接收的是声波,鼻接收的是气味波,舌接收的是通过神经线的有线波,身接收的是物体的辐射波,也就是说,我们与外界是以波的形式打交道
            4)我的概念、认为、思想都是“有”,这些“有”来源于“没有”,都是在没有概念处产生概念、没有认为的地方产生认为、没有想法的地方产生思想,而“我”就成了概念、认为、思想的体验者,感觉自己就是概念、就是认为、就是思想,忘却了产生的地方,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是个空。当你把认识问题的识放在空上时,你很自然就成了观察者或旁观者,你对所出现的问题就一目了然。在有的层面,要作观察者,不作体验者。观察者在空,体验者是有,观察者似有非有。
            5)因为它是空,什么都没有,所以没人去研究它,正因为它是空,它才能包容一切的有,它才是个全息。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3-06 19:51
            回复
              6)有是有限的,明白这个理就可以用自己的有限开发自己的无限。当你真的把自己的意识放在空上时,你会同时意识到空中的一切有,那时你会感觉到你是一切、一切是你的状态,你也会感觉到你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你也会感觉到你像佛一样不生不灭,你也会感觉到你像神一样了知一切,而无一所知。你充满整个空间,而不占有空间。
              7)在空的层面,我们要作一个体验者,体验空,空涵一切
              8)人们怕空,怕无意义,就拼命地争取个什么东西
              9)去掉欲望心,归于空性,就能从各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3-06 19:52
              回复
                11)从“有”过渡到“空”
                12)一个完整的生命它具备两种状态,即“有”的状态和“空”的状态,由于我们长期以来都住在“有”这种状态里,对于“空”一无所知。
                所谓的修行就是让人们从有的状态“过渡”到空的状态。人们一旦了知了这个“空”、认识这个“空”、知道这个“空”,那么觉知空有的“觉知”就会显露无遗,心中自然明了。觉知空性本自具足,非修、非证、非悟,本然现成。
                13)其实,每一个念头的起处和落处,皆是真如,皆是空。所有的念、所有的法,都来源于这个空、灭于空。念与念之间、佛号与佛号之间的空是个本然(本来存在),非修非证能所得,只要你想得就有失去得的可能,放下“有”,自然显现出的就是本然的“空”。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3-06 19:52
                回复
                  14)念与念之间
                  15)古德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性、空性,什么是清净心,他们说“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间'”,又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这些都是在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念与念“之间”、思维与思维“之间”或佛号与佛号“之间”。就是这个“之间”,因为简单得无需人们意识冥想、无需任何造作,人们无法相信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真理,感到难以置信,所以佛说这是难信之法。不是“得”不到,是你不容易相信。
                  这个念与念“之间”,从没有生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没有次第、没有高低,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不是修来的、不是学来的、不是证得的、不是谁教的,“它”是本然存在的。我们只是回过头来认识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之间”,时时清净湛然地“照亮”着我们。谁知道这个“之间”就是清净心,谁就是明心,就有明确的修行方向了。谁达到这个“之间”的清净状态,谁就是见性,就能离开盲修瞎练的行列。
                  16)如能真地“契入”这个“之间”,很自然地自己成为这个“之间”的状态,你会觉得自己无始无终,无头无尾,你所想到的一切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遍一切处。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3-07 19:49
                  回复
                    17)因有“我”,便产生了我要,欲望从此升起。欲望覆盖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此进入无明。以物欲为源动力,展开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竞争局面。那么什么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呢?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本来,请把你那诸多的概念真正地放下,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状态?
                    18)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真心”,在佛教界给了它诸多名称:自性、空性、实相、真如、觉性、心等等。
                    19)没有这些概念,“我”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清清净净、空空荡荡的“本来”,因为“本来”没有任何概念,所以被称之为空性。
                    20)本来只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站在本来上看待一切的有,处理一切的有,就不会被粘着。当做事时就会一心做事,没有以前的胡思乱想,事过之后在思想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住任何事,也不被任何事牵引。心中没有对和错,就不会被对和错所束缚;心中没有善恶,就不会被善恶所束缚;心中没概念,就不会被概念所束缚。没有这些束缚,就是一个自由人,就是一个解脱者。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3-07 19:52
                    回复
                      一个自由人是心的自由,身在这个世间,就必须按照世间的游戏规则行事,在行为上有三个方面必须遵守:一是法律,二是有关的规章制度,三是所在地的风俗习惯。
                      22)如如不动,于事不染。
                      23)愚仁:对,万缘放下了,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一放下之后呢,大脑停止思维,没有思维活动了。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2-03-09 06:18
                      回复
                        这个时候他没我了,彻底放下了就没我了。有我的时候有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没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就不会向外发射脑电波,没有脑电波的发射,他就是全然的接收。
                        26)行者:能够接收什么?
                        愚仁:全面接收周围的一切信息。
                        行者:也就是说全面接收宇宙的信息?
                        愚仁:是的。他接收宇宙的信息了
                        27)行者:念头动了之后又恢复到平静了。
                        愚仁:又恢复到平静了。恢复到平静之后,他又第二次看见的满天星星。当他又看到满天星星的时候,在他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又看见星星了,我又看见满天星辰了。这个念一生起,他没从这个境界里出来,他可以在这个境界里继续思维:“我怎么看见的?刚才我看见
                        了,现在我又看见了。我怎么看见的?”当他问自己怎么看见满天星星的时候,他发现他自己在高空,而不是在地上坐着。他发现自己在高空的时候,他就不由自主地想找他的肉体。他低头向下看,他还看见那棵树了,树底下,他自己在那个草窝里蜷着,还在那儿睡着觉呢。
                        他看着他自己在那儿蜷着,他看见那棵树,他在树底下,他又感觉他在虚空飘着,看着满天星。这个时候他又在这个境界里起了个念:我怎么在虚空?树底下那个我,和这个在虚空的我,是不是一个我?虚空中的这个我是什么样?他想看看自己什么样。当他回过神来想看看自己什么
                        样的时候,自己感觉自己在膨胀,很迅速地在膨胀。他就感觉这个膨胀、这个过程中还没来得及怎么着呢,他这个向外膨胀,膨胀到一定大的时候他突然间膨胀出去了,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就出去了。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2-03-09 06:19
                        回复
                          行者:所谓的尽虚空遍法界?
                          愚仁:是的。这时候他想要找自己的模样,根本找不到,没有眼界,也没有意识界。这时候他就出来了,他想找自己身体的边,怎么也找不到个边。
                          行者:无边无际?
                          愚仁:无边无际,上哪儿找他也找不到身体。可他却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不知道自己什么样,无形无相。
                          29)愚仁:对,有意识但没有意识界。一直向外走,意识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这个时候他用他的意识找他的身体,他的意识不管意识得再远,也没这个界限。用眼看,看看自己,看出去了很远,他不管看到哪个地方都是他自己身内,他没看到他的身外。所以他那种身,所谓的他看到的身,他叫心,心外无法。没有眼界没有意识界就在这里已经证到了。他圆融一切,他感知虚空,虚空是他;感知宇宙,宇宙是他;感知自然界,自然界是他。一切皆是他。所以这个时候,他突然间意识到“我现在已经证道”。苦苦追求了多少年的道,他现在已经证实了。他突然间心生欢喜:啊,这就是道,这就是法身。他这一确定下来他已经证道,他心生欢喜的时候,突然间他又回到现实中来了。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2-03-09 06:19
                          回复
                            30)再进一步的话,那就空空荡荡什么也没了,那就是楞严经五十阴魔最后说的那个“湛然”。
                            31)当感觉你是这个整体的时候,那就叫一真法界。当越过这个一真法界,连这个一真法界都没有、这个整体都没有,你是什么?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根本。
                            32)你演化一遍,你就知道他的过程了。
                            33)愚仁:既然放下就能够证道,如果不放下,不去放下,能不能证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是发现了这个事,并不是说是他发明了,只能说他发现。之所以我说了个发现,就是因为他能发现,我们也能发现,这是个规律。
                            34)怎么能发现?按照释迦牟尼佛那个过程就是把一切都放下了,就可以发现,发现了什么呢?发现了什么都没有
                            35)有个“想”,有个“无想”,有个“念”,有个“无念”,一反一正是个运行规律的话,带着“有”证不到“没有”,放下“有”就是个“没有”,那就能证道。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2-03-09 06:20
                            回复
                              36)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在“有”里,不知道“没有”的存在
                              37)像我们说话,一句话有几个音符,这几个音符连接起来就是一句话。那么所谓的几个音符就是:第一个音符必须断开,第二个音符才能说出来。第二个音符必须断开,第三个音符才能说出来。就这样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往外表达,那么音符与音符之间肯定有个没有音符的地方,那就是“无声”。把音符叫做“有声”的话,那么“有声”“无声”、“有声”“无声”的相互交替就是语言。相同的道理放到思想上呢?“有念”“无念”、“有想”“无想”的相互交替就形成思维,没有这个“无念”你无法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这个文明社会,所以说那个“无念”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38)因为我们长期处在这个“有”里,认为有念、有行为、有想法才是自己,不认为那个“无念”是自己,所以才迷了,才生活在迷里。如果反过来,自己经常地住在这个“无念”中,那个“无念”、那个空空荡荡是自己,站在“空空荡荡”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有”,那不就成了明白人了?那还用再修吗?真真正正明白这个理了,如果说有个“修”的话,也是很好修,很方便,也不是那么难。所以所谓的“不好修”是自己那些概念、认为你放不下。你放下了当下就是,放下了立马就是。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2-03-10 1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