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黄埔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区常住人口为126.4万人
有人看了直喊“知识城不太行啊”;有人发问“知识城这么差的吗”?
人少的确是个问题,但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发展蓝图早已描绘清晰。历经10年发展,知识城早已不是一片荒芜之地,已经蝶变为许多人心之向往的置业之地。这里,高楼拔地而起,商业体竞相开业,开发商抢滩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对外,知识城有科学城这个强劲对手,对内,南北也开始竞争起来了。
因为头些年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南区,大家提起知识城的时候,指的都是知识城南,对于北部没啥印象,即“世人只识城南,不识城北”。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
第一,南区开发时间更早,各项市政配套成熟,城市界面好;
第二,第二,距离天河较近,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能承接不少天河的外溢的购买力;
第三,第三,房企率先入驻,楼盘众多,居住氛围浓厚。
目前,知识城南区已经汇聚了万科幸福誉、保利拾光年、凯德中新里、合景天峻、升龙学府上城等新楼盘,再加上4月开拍的两宗摇号地及旺村旧改项目的上市,非常热闹。
相比起来,北区好像有点弱了。配套、环境、城市界面不如南部的好,而且楼盘仅仅只有北起步区的时代印记,临近的白云、从化等客群不如天河,享受不了优质购买力外溢。
但换个角度想,随着南区开发建设趋向饱和,北区就成了下一个板块新星,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
北部未来其实并不差,近些年来,北部已引入了不少行业巨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宝洁、粤芯芯片、卡尔蔡司、京东、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晶科电子等
这些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批批高精尖人才,以及由此衍生的庞大住房需求。除了知识城北内部的需求,片区还有国外新加坡人才的支持,有强大的购房基础。
而买家关心的商业、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在人才引进后,一定会慢慢完善发展起来。
留人、抢人可是知识城的一项重点任务。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知识城北部起步区及九龙工业园在大力推进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餐饮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九龙大道北地铁口至附近公交车站现状加建风雨连廊,整体提升区域环境。也就是说,北起步区现在的短板,官方正在一步步补齐。
叠加穗莞深新白广城轨等,知识城北可快速到达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新塘站,交通通达性强。
再加上片区旧改项目(凤尾村、红卫村、枫下村等),未来片区配套将得以完善起来。
谁敢说,那时候的知识城北就会比南差呢?
有人看了直喊“知识城不太行啊”;有人发问“知识城这么差的吗”?
人少的确是个问题,但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发展蓝图早已描绘清晰。历经10年发展,知识城早已不是一片荒芜之地,已经蝶变为许多人心之向往的置业之地。这里,高楼拔地而起,商业体竞相开业,开发商抢滩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对外,知识城有科学城这个强劲对手,对内,南北也开始竞争起来了。
因为头些年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南区,大家提起知识城的时候,指的都是知识城南,对于北部没啥印象,即“世人只识城南,不识城北”。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
第一,南区开发时间更早,各项市政配套成熟,城市界面好;
第二,第二,距离天河较近,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能承接不少天河的外溢的购买力;
第三,第三,房企率先入驻,楼盘众多,居住氛围浓厚。
目前,知识城南区已经汇聚了万科幸福誉、保利拾光年、凯德中新里、合景天峻、升龙学府上城等新楼盘,再加上4月开拍的两宗摇号地及旺村旧改项目的上市,非常热闹。
相比起来,北区好像有点弱了。配套、环境、城市界面不如南部的好,而且楼盘仅仅只有北起步区的时代印记,临近的白云、从化等客群不如天河,享受不了优质购买力外溢。
但换个角度想,随着南区开发建设趋向饱和,北区就成了下一个板块新星,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
北部未来其实并不差,近些年来,北部已引入了不少行业巨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宝洁、粤芯芯片、卡尔蔡司、京东、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晶科电子等
这些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批批高精尖人才,以及由此衍生的庞大住房需求。除了知识城北内部的需求,片区还有国外新加坡人才的支持,有强大的购房基础。
而买家关心的商业、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在人才引进后,一定会慢慢完善发展起来。
留人、抢人可是知识城的一项重点任务。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知识城北部起步区及九龙工业园在大力推进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餐饮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九龙大道北地铁口至附近公交车站现状加建风雨连廊,整体提升区域环境。也就是说,北起步区现在的短板,官方正在一步步补齐。
叠加穗莞深新白广城轨等,知识城北可快速到达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新塘站,交通通达性强。
再加上片区旧改项目(凤尾村、红卫村、枫下村等),未来片区配套将得以完善起来。
谁敢说,那时候的知识城北就会比南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