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吧 关注:1,734贴子:6,041
  • 6回复贴,共1

《存在与时间》 读书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了开头几节,好像整明白了点,说下自己的理解,给后续读此书的读书人提供一点注释。
所谓时间性,与空间性相对立,颇类似于18世纪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对立。
海德格尔认为自然进程与历史事件属于时间性的学科,而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则属于空间性的学科
此书成书于20世纪初,当时欧陆流行的是柏格森生命哲学,一时间柏格森哲学门下人才济济,卡夫卡、本雅明、普鲁斯特、威廉詹姆斯等等文史哲大师无一不深受柏氏影响。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空间的绵延,由此开创了心理物理学这一当时影响力巨大的学派。
海德格尔的观点则似相近于哈耶克,认为社会科学属于时间性学科,理科科学则属于空间性学科,柏格森等人错误地将理科的研究范式应用于社科的基础之上,导致了传统的哲学范畴内的各学科研究机械化、偏离了应有的研究方向。
海德格尔由此试图重拾康德的知性论,在存在论的范畴上重塑哲学基本视野,并提出时间性的此在(价值与内容),以反对空间性的、形式化的彼在(结构与形式 )。


1楼2022-03-03 16:35回复
    海德格尔将所谓的本真性庸俗化为日常性,这点遭到了萨特的批判,萨特认为本真性的本质是超越性,日常性则是本真性之显像,因而带有符号性。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能通过时间性的历程把握本真性(本质上来说是康德知性论的延伸),基于此观点(我只看了10节不到),盲猜海氏后面必然要展开人类生存状态的历史本体论叙事。


    2楼2022-03-03 16:53
    回复
      我弃坑了,这书废话实在太多,我去读《存在与时间 读本》了。。。。


      3楼2022-03-06 11:51
      收起回复
        此书似乎延续了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古典理论框架。
        第一篇第二章说本体论、第三章说形式因、第四章说目的因、第五章说动力学,第六章说实践论。
        整体说来,海氏以此在改造实体、以时间性之共在为形式,畏、怕之为情绪动力学体系,个体差异化为终因。
        其论证的逻辑仍然没有跳脱古典哲学的框架。
        海氏的工作较成功的是二、三、六章,值得一提的是,海氏为本体和形式注入了独特的神秘主义色彩,而隐去了其自身的神学背景,这里注释者未能够说明,是为不足。(我作为读者是有这种感觉,但也懒得考证这些了)


        4楼2022-03-08 1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