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吧 关注:92,720贴子:1,114,516

分享一下什么叫做战汉砣的锋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人都说战汉砣锋利,但是你们真的知道坨的样子么?你们真的知道砣的大小么?你们真的知道砣有多锋利么?可怜的是,现在网上所有流传的砣具的样子,都是明清之后的砣的样子,很多人却拿着明清的砣靠在高古玉上,你们不吃药谁吃药?
你肉眼看到的锋利并不是你以为的锋利,你看到的那一条阴线,你看到的那一个所谓的“砣痕”,或者说你心里以为的单坨痕迹,并不是单砣一砣下去出现的效果。砣工都是往复进行,那么在沟底就会留下往复运作的痕迹,就像一台车陷在泥地里,不停的前后挪动,泥坑里,轮胎印里会出现什么痕迹?琢磨清楚这个,就足够你们少吃很多药了。
还有一个要想清楚的是,砣具的速度,手工砣的速度,慢速的砣留下的痕迹是什么特征?明清砣的速度留下的痕迹又是什么特征?电子砣的速度又是什么痕迹?砣具的往复速度也是随着时代渐渐加速的,通过馆藏玉器的风格,纹饰,墓葬年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砣具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春秋以前都是磋磨,刻画为主。春秋坨痕的慢速你基本可以看做是擀面杖一样的速度在对玉器进行加工,到战国开始,就能够感觉到战汉的砣速,至少也是使用了类似于弓的装置带动砣具进行往复运动,隋唐之后才出现了水凳这种东西。
下面分享三件我收藏的战国及西汉高古玉的微距图,注意沟底出现了什么痕迹,注意“单砣”坨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IP属地:重庆1楼2022-03-28 10:20回复
    看看器物的整体。这个没有整体尺寸作为参照的话,无法判断刻线的大小尺寸,也无法精确的判断东西到底对还是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28 10:29
    收起回复
      这样的阴刻线会好看吗??? 直线就是直线 毛毛糙糙的真丑。


      IP属地:上海3楼2022-03-28 10:29
      收起回复
        我只是粗略的判断,这三种线都是有问题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3-28 10:38
        收起回复
          好文好学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4-09 10:54
          回复
            有深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砣具出现的很早。通过对馆藏玉器的观察商代已经用砣具做阴刻。一件玉器不是用一种砣具。楼主这三个图是开门老工。线条硬朗。看古玉不要太执着工具阴线一类。这些最终目的是成器。结果才是根本。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4-09 11:52
            收起回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要改成 海2的砣具可以攻玉。 我很同意楼主的工痕也是鉴定的真伪的重要标准 所以和楼主提个醒,这个吧正经人聊不出所以然, 我因为提醒过大吧 砣具是东周才开始出现的。之前全都是手工推磨刻画,遭到他常年的封ID。。。。。 我也不愿意分享,让他们保留他们错误的观点去买大新活吧。。。


              IP属地:上海8楼2022-04-09 17:29
              收起回复
                还有,工痕也是可以伪造的,鉴定古玉为工痕 也是不严谨的,就如他们只看 沁色一样。。。。。 所以还是要六要素 什么玉料 什么工具工艺 雕刻的什么 纹饰什么 沁色是否合理 包浆老化特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一点不对就全不对。 至于砣具和金属片具 要微观对比看 砣具的工痕和 石片、金属的片具工痕这种对比起来看 才更有意义和说明。
                你真的要让他们都明明白白的 怎么判断高古玉吗?那南阳 彭埠邳州 等等的工匠 不就没饭吃了吗。


                IP属地:上海9楼2022-04-09 17:34
                回复
                  很多人都复原过 高古玉上面纹饰 和工具。 只不过海2不愿意相信,我在这贴吧这么多年,就从来没看过海2情商和智商高过。。。 哪怕他说我是某人的小号 后证明不是,他也不承认他自己错了。。海2 呵呵 笑话一个。


                  IP属地:上海10楼2022-04-09 17:48
                  收起回复
                    这几个图楼主自己看吧。是否砣具做阴自己看。年代新老也自己看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4-09 19:43
                    收起回复
                      这个斜坡微距你学习一下。馆藏图。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4-09 21:37
                      收起回复
                        终于明白你对砣的认知了。原来你只知道铁砣,也只知道阴刻尖砣。好了,就这样吧。还是高看了后起之秀的水平。不用再回复了谢谢。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4-09 22:19
                        收起回复
                          西周以降的目纹或者 局部卷云,是属于一面坡工艺,没有什么尖砣。都是切线逼圆的工艺,然后在眼部周围深抹。楼主你适可而止吧,讲不过他们的。他们已经被这几十年的国宝帮忽悠洗脑成为新一代国宝帮。大吧拿一些有争议的馆藏 说着莫名其妙的观点。这就是国宝帮的特点。 他们从来不知道 也不去了解 出土馆藏玉器。 算了多和他们说一句我都觉得不值得。


                          IP属地:上海14楼2022-04-10 12:25
                          收起回复

                            搞乱水,培养国宝帮的捡漏心态,寻找、培养、忠实盲从者。


                            IP属地:广西15楼2022-04-10 13: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