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吧 关注:242,739贴子:3,133,311
  • 11回复贴,共1

23教育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小学到大学
谁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
“临阵磨枪”的备考策略我们得心应手
但偏偏不能应用于“考研”这样仅次于高考的“大型考试”
简单查一下前辈的经验
很快就能得到,考研备考需要划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
教育学也不例外,即使“教育学”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靠背诵的学科”
那是不是靠背就行呢?
老生常谈的就是盖房子的例子:前期的看书听课打基础就是打地基,后期的背诵就像是砌砖头,不打好地基,砖头砌到哪里去?
只能说,开始早一些,付出多一些,地基打牢完成的早些,早点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但绝不能跳跃必经的阶段。
现在是3月下旬,理论上处在 “一轮复习”就算正常,但有开始的特别早的,也有二战或者三战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在进度上没有必要完全整齐划一,把握好自己的进度,“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走在计划底线的前面”是成功要领之一。(下拉,持续更新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28 13:15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29 19:29
    回复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教育学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一轮复习常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5-08 19:22
      回复
        一轮复习存在问题
        1
        虎头蛇尾
        一开始学习劲头十足,看经验都是从中外教育史开始学,应该是简单的。实际上接触到后,发现是不难,就是信息量大,那就动手整理框架吧,整阿整的,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制度背景关注了么?人物思想都理解了么?不确定,确定的是都整理了,让我翻翻笔记再回答你吧。就这样,在中外教育史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了大量的大小框架。
        中外教育史花费时间太久,后面科目必然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学硕要考的研究方法一科,很多伙伴从一开始都不重视,因为要赶进度,这一科内容又略显枯燥,所以复习的就比较草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5-08 19: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5-10 09:22
          回复
            各科学习一刀切
            教育史做笔记,教育学原理做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做笔记。基本上把“一轮备考”和“做笔记”画上了一个等号。并且,做笔记还都是特别大的框架,教育史一个朝代整理下来,教育学原理也要一个章节整理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心安。
            教育学各章节笔记整理好了,问你怎么理
            解”的课程内涵?还是你“记录”的课程内涵?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5-10 09:27
            回复
              如何调整
              1.专业课所考科目为一整体,不是只考你喜欢的几个科目,尤其不是只考中外教育史
              做好各科时间分配,不能在某一个科目上耗时太久,特别是心意学员,中外教育史所有需要做的大小框架都在讲义和课堂上了,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且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必要的背景和重要的人物上,特别是人物思想,一定要重视起来,去看教材,去听课,以真正消化每个人物。
              另外,要沟通的就是教育研究方法,这个科目内容最少,逻辑性最强,学好了,后面做题是轻松愉快的,不能排斥,也不能忽视,研究方法的老师讲的很好滴,好好听课,把每种研究方法弄透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5-24 09:08
              回复
                2.把握各科的学习方法,切勿一刀切
                就现在的第一轮复习来说,中外教育要重视背景性内容和人物思想梳理;
                其它三科的话,侧重点需放在重要理论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上,做笔记不要搞大框架,而是就某个理论,某个概念来梳理,通过梳理让自己真正理解内涵是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把各个小概念搞清楚,而暂时先不需要把所有的概念和内容都要联系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09 10:54
                回复
                  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真的是有不少内容难以理解,看一遍课程就立马get是比较难的,不要气馁,做好不懂内容的标记,再多听几遍课程。
                  不管任何一个科目,都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去对内容进行梳理。笔记也不要特别注重形式,自己能看清看懂就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6-10 12:2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8-15 09:06
                    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8-19 08:53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10-03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