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长安与你相守吧 关注:21贴子:3,091
  • 11回复贴,共1

【难上加难的剧本第一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2-04-29 00:50回复
    【第一幕】
    时间:宣化十年七月
    地点:嘉瞻府
    人物:嘉瞻延载(1) 觉禅弋闻(1)
    内容:湖广总督觉禅弋闻回京述职,嘉瞻延载与觉禅一族有旧交情,邀觉禅弋闻过府,相谈甚欢,席上二人谈及胥吏问题。弋闻此前一直在三法司任职,更在任湖广总督前担任刑部左侍郎一职,言明此次出任地方着实开阔了眼界,直指本朝地方如今大弊,只三字,就是例吏利——即律例繁杂,吏治废弛,官员上下仍图谋利。为此特提出了两条建议,希望延载考虑:一、彻底厘定行例;二、当前的蠹役诈赃例只对吏进行规范,不涉及官,使得官与吏的犯赃罪脱节,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诈赃这一行为,必须也要同时加重官员犯赃的刑罚。延载虽然刚刚出任刑部尚书,此前也并未接触刑律,但延载不同意加重刑罚,认为吏治的病根不在刑罚,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还是要寻治本之策。而各例文之间互有扦格,确实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困难,给胥吏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当务之急是修订律例。


    2楼2022-04-29 19:50
    回复
      2025-08-08 00:09: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今出任这刑部尚书,却是从头迈越,许多事情实在有苦难言。觉禅与嘉瞻素有交谊,听闻觉禅元戍此次回京述职,不免要见上一见。不曾有幸在外历任,必能从觉禅元戍这里得些新奇的见闻听上一听。】
      【自觉禅元戍这位小辈身上,总惦念起那位欲将自己引义正身的端襄公。只可惜当年自己盛气凌人,一意顶撞。后来年月,有心寅亮,奈何其早已位极人臣,自己又唯恐被人打上“攀附”的烙印,避之尚且不及。直至这昔日的高岭之雪故去……心中后悔不已。其实,回首此生,老是在做这些自相矛盾的事情。说到底,何故在意他人目光?毕竟,若有意,当年朗朗朝堂,作为穆氏的姻亲,便早有进擢了。哪里还须等到这般迟暮的年纪,脊背都已佝偻,方才授任这尚书之职。】


      3楼2022-04-29 20:34
      回复


        4楼2022-04-29 20:36
        回复
          1、
          弋闻:好久不见您了,这次回来我带了些巴拉巴拉的礼物
          2、
          延载:元戍,你有心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不过请你喝两杯酒,说说话,老人家就是喜欢你们的朝气。
          弋闻:那我倒要说,这胥吏未免太可恨。
          以前端坐庙堂,并不觉得。今若言明本朝大弊,就三字,例吏利。律例繁杂,吏治废弛,官员上下仍图谋利。
          3、
          延载:哎,你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看来是早有计划。有意见,不妨直言。
          弋闻:一呢,就是彻底厘定行例;二呢,当前的蠹役诈赃例只对吏进行规范,不涉及官,使得官与吏的犯赃罪脱节,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诈赃这一行为,必须也要同时加重官员犯赃的刑罚。
          4、
          延载:你说的第一条我赞同,则例纷纭,胥吏欲轻则有轻条,欲重则有重条。互有扦格,事同法异,自然难以协调。但是,第二条我不主张,你可知《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弋闻:行,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5、
          延载:当务之急是修订律例,我觉得这件事情有必要找程尚书商议一下。到时候呢,我们就这样这样
          弋闻:好,到时候就是我先起头,您再从旁配合。


          5楼2022-04-29 21:21
          回复


            6楼2022-04-29 21:22
            回复
              【觉禅弋闻这人,舟马劳顿,还不忘这些缛礼烦仪。嘉瞻尚书这里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概不缺。再者说了,行将就木的年纪,再好的奇珍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元戍,你打小知礼,更有心。
              【他打湖广回这一趟不容易,赶忙命其就座。】
              来就来,见我这位老人家还带什么东西。不过请你喝两杯酒,叙叙话。
              【见他欲言又止,看来这湖广总督也不比尚书好做,怕是“备尝艰苦”咯。】
              怎样?如今做了督宪,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吧!若有什么见闻,识微知著,权当是听一乐。


              7楼2022-05-07 21:58
              回复
                【觉禅弋闻发端于三司,熟识科律,却未曾料见这一番长谈阔论,一时有些讶异。他果然与以前不同了,印象里的谦仁君子,现在眉眼端得愈加成熟了。唯独不变的是他那一颗滚烫的心——依旧屏斥奸邪、约己爱民。不等其下文,率先出言打断。】
                元戍,一行作吏,自然盼望公道大明。只是,这世间不平事远不止几桩几件……
                【见他忍不住皱眉,正中下怀。亲自为他折了杯酒,不露嗔色,不疾不徐道。】
                不过,话已至此,你必定已有规谋。若是益国利民之事,不妨直言,定替你好生周全。


                8楼2022-05-07 22:52
                回复
                  2025-08-08 00:03: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日的酒,滋味有些烈性。不耐这些羁锁,仰头饮尽。咂摸回味了半天,瞥见觉禅弋闻那杯酒纹丝未动。没意思,觉禅弋闻这小子径请直行,依旧不给面子,还是辜负了面前的那杯酒啊!】
                  怎的不喝?可是怪没有备下你爱喝的黄柑酒。
                  【他不仅将这官、吏、民的条理都梳通了,更提纲举领地措思好刑部究竟应如何行事,看来是预备良久。独是在想,若不邀他,他会否主动来见?眉头锁得极深,起身踱了两步。在漫长的沉滞之后,摇了摇头。】
                  元戍,你说得第一条我赞同。则例纷纭,胥吏欲轻则有轻条,欲重则有重条。互有扦格,事同法异,自然难以协调。但是,第二条我不主张。你熟读五经五纬,浑然是忘了《书》诫:“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9楼2022-05-08 22:12
                  回复
                    【话出口后,就后悔了。留意到那一抹转瞬而逝的消黯之色,更追悔莫及。日儒月染,浑然也端起架子,时不时亮起长辈的颜色,着实不该以这教训的口吻遏夺其志。觉禅弋闻的砭磨该是有下文的,欲速反迟,这不坏事!应是听一听再析疑匡谬、以理相服的。】
                    吏人有过,古而但以蒲鞭而罚之。过于苛罚,未必确有其效。
                    【不知弋闻是否领会,索性揭过这篇。】
                    当务之急是修订律例。这件事情,多半有必要找程薪阎商议一下。他一向处事明若观火,到时候呢,就先寻个由头,他势必会顺水推舟。


                    10楼2022-05-08 22:48
                    回复
                      1、
                      【归京述职,嘉瞻尚书邀我过府。只如今这位尚书,仍冠嘉瞻之姓,却已非昔日那位“嘉瞻”,只一样德高望重。嘉瞻、觉禅二族有旧,平素拘谨少些,二人相见,也好说话】
                      【难得回一次京,先是在公主府消磨几日,也不忘带坛酒来。《通志》说,武昌酒,旧时最著。逢人通传,进了府,口吻客气】好久不见您了,这回归京述职,下官带了些武昌特产的酒来,便是汉汾酒,还望尚书笑纳。
                      2、
                      若说是见闻,确实有——【京城的酒同武昌的不一样,还要甘冽些。湖广虽不算偏僻之地,却也有千里,其酒多带些辛味。尝了嘉瞻府上的酒,是要甘甜些许,只味道顺过头,还有些不惯】
                      【至于这见闻,便不吐不快了】那下官倒要说,这胥吏未免太可恨。以前端坐庙堂,并不觉得。今若言明本朝大弊,就三字,例吏利。律例繁杂,吏治废弛,官-||-场上下仍图谋利。无论是在京还是地方,皆是一样的。
                      3、
                      【湖广之地广袤,苗-||-汉矛盾是其一,到这胥吏一节,又属于是天下通病。此前嘉瞻尚书未在刑部任职,是以这建议给得坚决而到位,有关罪责刑统一的事情,不愿漏下什么细节】
                      一呢,就是彻底厘定行例;二呢,当前的蠹役诈赃例只对吏进行规范,不涉及官,使得官与吏的犯赃罪脱节,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诈赃这一行为,必须也要同时加重官-||-员犯赃的刑罚。
                      4、
                      【他话一出口,我便大体明白。然而,我才是在刑部、大理寺历练多年的人,自然知晓重刑之道不可取,但罪责刑不相应一事,则更不可取。如今官-||-员犯赃事重,若不杀鸡儆猴,怎会起效?一味谨慎,只怕引火烧身】
                      【但嘉瞻尚书终究是长辈,既他也察知此事,不妨等等他的良策。忍为上道,如此想法又占了上风】
                      行,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5、
                      【对于他话中的汉人尚书,我也不算熟悉。在信任这事上,对眼前人自是更甚的。还是那句话,嘉瞻尚书是长辈,我的意见他肯听取,已是一桩荣幸之事】
                      【听罢,没再饮酒,呷了一口茶,解了腻味。微苦之意将甘冽的酒味很好地中和,几回论道,谈起新策来,也消解了旅途劳顿之苦】好,到时候就是我先起头。


                      11楼2022-05-25 21:54
                      回复
                        1

                        2

                        3

                        4

                        5


                        12楼2022-05-25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