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来的帖子/……
《古韵新说》
诗歌,即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追求一种汉语音节与韵律的美感,以至于人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格律化发展。
无论古体诗与近体诗乃至于其它文体,其共同特点都是要讲求押韵的,押韵则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是指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在诗作中合理的规律性的反复出现,其特点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节奏起伏、便于记忆,使朗诵或吟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的艺术效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又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所讲:“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可见韵脚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诗歌所押的韵或参考依据的韵书称为诗韵。将同韵的字分类归纳为韵部的工具字典称为韵书。
作为提供诗歌写作押韵的依据,目前分为两种主流形式(其它则不类举):
1、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古韵”系统。(后文统称为古韵。)
“平水韵”是中古音系的分韵系统,即《切韵》的后续者,后分106韵。其在心理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古雅,高格之感,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2、以《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为依据的“新韵”系统。(后文统称为新韵。)
新韵分十四韵部,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为依据。因此,更为符合现代诗歌的特性及创作需要。其优势较为明显,也比较容易掌握。
继而,我将着重对古韵押韵的吟诵与创作方面作以阐述说明。
㈠、在吟诵方面:
《文心雕龙》:“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所以诗歌的音律节奏主要是体现在语音方面的。“平水韵”属中古语音系统,然而时间的推移及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语音和现代普通话间有较大差异。今天以普通话为基础,在吟诵古典诗文过程中不能完全表现出应有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去处理这一系列问题。
1、处理好平仄,尤其是入声字。这就有必要去学习入声字,要懂得入声字古今音转。
根据《玉钥匙歌诀》记载: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及收藏。
其概括了古四声的发音特点,
因为现代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字,但如果出现在诗文中,一般读成去声或类似去声的仄声调,要有别于平声,尽量读出入声字发音短促的特点。如: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单举一例,得,是入声字,我们知道,近体诗第三句的句尾是不能用平声的,否则就破坏了整体声韵效果。如果我们把它读成dé,即成为了平声字的发音特点,这就破坏了整体声韵的和谐效果,故而要改变它的读音,读dè,音调要尽可能短促,以区分于平声字的发音特点。
2、叶音,叶音是解决汉字由于古今音异,造成诗文韵脚不和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斜’,字,就是依叶音,读成xiá。如果读作xié,这样全诗就没有押韵的效果了。
3、破读,又称异读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现象,是汉字常用音节之外,还有其它读音。
王夫之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说:“作诗亦须识字,如思、应、令、吹、烧之类,有平仄二声,音别则义亦异。若粘与押韵,于此鹘突,则荒谬止堪嗤笑。”
破读后,读音,声调,词性,字义是要发生改变的。如: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句,悄,本音为qiāo,破读为上声qiǎo。以符合其字义、音韵节奏。
4、依字行腔,是从诗词文章本音出发,遵循平仄的长短高低的规律。不能在关键点位置字的读音一带而过,如此便没了格律或押韵的意义。
㈡、在创作方面:
1、目前诗歌写作用韵时,韵书参考查阅也是非常方便的。然而,“平水韵”是中古音系的声韵系统,是按照当时的语音归纳分类的,所以,在今天看来,出现了较多同韵部中的韵字之间音不相同或音不相近的现象。如:“平水韵”四支中的‘支’和‘眉’、‘尼’;六鱼中的‘鱼’和‘书’…较为明显的如十三元部。
《文心雕龙》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既然音不相同,也不相近,怎么能起到押韵的效果呢?无非是自欺欺人,被书面形式化罢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的处理这一现象呢?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宜择韵审音,勿以为末节而不详考。”
我们现在用“平水韵”写作过程中,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当时的语言,或者也没有必要去学习当时的语言。但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择韵”来弥补这一不足。
韵部中的韵字,大多数还是符合‘同声相应’的特点的,我们用这些‘合格’的字来作为诗歌创作过程中押韵的需求。
首句邻韵者,亦为其法。
小序:
古今文章,本有定法,然不必盲从,应择其体性,究其本质,明辨优劣,善用以承前启后,方谓诗学之道矣。
《古韵新说》
诗歌,即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追求一种汉语音节与韵律的美感,以至于人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格律化发展。
无论古体诗与近体诗乃至于其它文体,其共同特点都是要讲求押韵的,押韵则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是指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在诗作中合理的规律性的反复出现,其特点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节奏起伏、便于记忆,使朗诵或吟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的艺术效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又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所讲:“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可见韵脚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诗歌所押的韵或参考依据的韵书称为诗韵。将同韵的字分类归纳为韵部的工具字典称为韵书。
作为提供诗歌写作押韵的依据,目前分为两种主流形式(其它则不类举):
1、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古韵”系统。(后文统称为古韵。)
“平水韵”是中古音系的分韵系统,即《切韵》的后续者,后分106韵。其在心理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古雅,高格之感,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2、以《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为依据的“新韵”系统。(后文统称为新韵。)
新韵分十四韵部,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为依据。因此,更为符合现代诗歌的特性及创作需要。其优势较为明显,也比较容易掌握。
继而,我将着重对古韵押韵的吟诵与创作方面作以阐述说明。
㈠、在吟诵方面:
《文心雕龙》:“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所以诗歌的音律节奏主要是体现在语音方面的。“平水韵”属中古语音系统,然而时间的推移及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语音和现代普通话间有较大差异。今天以普通话为基础,在吟诵古典诗文过程中不能完全表现出应有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去处理这一系列问题。
1、处理好平仄,尤其是入声字。这就有必要去学习入声字,要懂得入声字古今音转。
根据《玉钥匙歌诀》记载: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及收藏。
其概括了古四声的发音特点,
因为现代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字,但如果出现在诗文中,一般读成去声或类似去声的仄声调,要有别于平声,尽量读出入声字发音短促的特点。如: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单举一例,得,是入声字,我们知道,近体诗第三句的句尾是不能用平声的,否则就破坏了整体声韵效果。如果我们把它读成dé,即成为了平声字的发音特点,这就破坏了整体声韵的和谐效果,故而要改变它的读音,读dè,音调要尽可能短促,以区分于平声字的发音特点。
2、叶音,叶音是解决汉字由于古今音异,造成诗文韵脚不和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斜’,字,就是依叶音,读成xiá。如果读作xié,这样全诗就没有押韵的效果了。
3、破读,又称异读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现象,是汉字常用音节之外,还有其它读音。
王夫之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说:“作诗亦须识字,如思、应、令、吹、烧之类,有平仄二声,音别则义亦异。若粘与押韵,于此鹘突,则荒谬止堪嗤笑。”
破读后,读音,声调,词性,字义是要发生改变的。如: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句,悄,本音为qiāo,破读为上声qiǎo。以符合其字义、音韵节奏。
4、依字行腔,是从诗词文章本音出发,遵循平仄的长短高低的规律。不能在关键点位置字的读音一带而过,如此便没了格律或押韵的意义。
㈡、在创作方面:
1、目前诗歌写作用韵时,韵书参考查阅也是非常方便的。然而,“平水韵”是中古音系的声韵系统,是按照当时的语音归纳分类的,所以,在今天看来,出现了较多同韵部中的韵字之间音不相同或音不相近的现象。如:“平水韵”四支中的‘支’和‘眉’、‘尼’;六鱼中的‘鱼’和‘书’…较为明显的如十三元部。
《文心雕龙》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既然音不相同,也不相近,怎么能起到押韵的效果呢?无非是自欺欺人,被书面形式化罢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的处理这一现象呢?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宜择韵审音,勿以为末节而不详考。”
我们现在用“平水韵”写作过程中,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当时的语言,或者也没有必要去学习当时的语言。但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择韵”来弥补这一不足。
韵部中的韵字,大多数还是符合‘同声相应’的特点的,我们用这些‘合格’的字来作为诗歌创作过程中押韵的需求。
首句邻韵者,亦为其法。
小序:
古今文章,本有定法,然不必盲从,应择其体性,究其本质,明辨优劣,善用以承前启后,方谓诗学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