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师专附小吧 关注:16贴子:471

『::======>>☆﹏附 小╮』「。。」介绍一下有些诗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5-28 21:26回复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3楼2010-05-28 21:31
    回复
      2025-08-03 04:4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后是杜甫、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4楼2010-05-28 21:33
      回复
        加油。
        互相学习一下、
        既然是学习吧、


        6楼2010-05-28 21:34
        回复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8楼2010-05-28 21:36
          回复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代表作有《高轩过》、《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9楼2010-05-28 21:38
            回复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殷番当作殷璠]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1]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纪念王昌龄而建的芙蓉楼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10楼2010-05-28 21:39
              回复

                了解知识、



                11楼2010-05-28 21:40
                回复
                  2025-08-03 04:3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岑参(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他岑参 画像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14楼2010-05-28 21:49
                  回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中文名: 李商隐
                    别名: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荥阳(今河南郑州)
                    出生日期: 约812年或813年
                    逝世日期: 约858年
                    职业: 诗人
                    代表作品: 《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诗》,《赋》,《文》
                    祖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15楼2010-05-28 21:53
                    回复
                      哦、、、、、、、、、
                      总算发完唐朝的了、
                      我发宋朝的

                      李清照、


                      16楼2010-05-28 21:54
                      回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17楼2010-05-28 21:56
                        回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1084-1151)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18楼2010-05-28 21:58
                          回复
                            呵呵、再发几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19楼2010-05-28 22:01
                            回复
                              2025-08-03 04:3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玩去的!!
                              88咯(对空人说)


                              21楼2010-05-28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