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里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问题,理工科研究生在读,大致通俗说一下,为何你会觉得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变得这么快,实际上是科学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进步,自古以来的生产工具研究大多是对某一需求进行克服与创造,很难产生一个体系化的系统,近代以来,从基础科学开始,人们开始把事物背后的逻辑以数学模型等方式抽象出来了,打个比方,古代发明了马车车轮,也发明了灌溉水车,但这是离散的,是没有系统的,是针对特定需求的产物,除非有需求,否则不会继续考虑进一步的对原理进行深入,而近代开始对这两个事物的共同逻辑进行抽象,比如,它们都是以一定速度旋转的,于是有了对他们的通用转速定义,角速度。更进一步抽象,为什么马车转得快而力气相对小,水车转的慢而相对力气大,抽象出来就成了功率的研究,就发现同样的功率,如果要使它发挥更大的力气,那转速一定会慢,怎么实现这样的速度差呢,齿轮就出现了。如此这样,近代科学完成了以前未曾完成的,对各个分散事物背后同一运行逻辑的抽象,这个抽象的系统具有通用性,比如数学。而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通用理论进行一个抽象归纳,就是现代科学的灵魂。一个文明能将通用的逻辑分离出来,后面的速度自然快了,毕竟古代马车和水车的转速与“力气”是单独设计的,而现在有了抽象理论后,我可以直接在图纸上设计更多的马车、水车、汽车、轮机等等,发展就一定更快了。但是实际上在进入体系化定量化的科学研究时代以来,每进行一步一般都比之前更加举步维艰。从无到有用碎片完成一个勉强能看的拼图很快,但是进一步去使这张拼图看上去更和谐,甚至是想拓展这张拼图,都比以前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