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代表人物】布鲁纳
【例子】认为只要掌握了学科结构,可以把任何知识教给任何人。
【记忆口诀】纳来发现结构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代表人物】巴格莱
【例子】认为“共同要素”是大家都要掌握的知识,比如新三艺:外语、数学、自然科学。
(三)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①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②“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
【代表人物】赫钦斯
【例子】“永恒学科”一般指人类的伟大文化遗产:古典名著。
共同点:(1)强调知识传授;(2)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教材;(3)以学科教学为核心;(4)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为目标。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课程组织要心理学化。
【代表人物】杜威
【例子】根据儿童发展特点来开展课程。例如:儿童喜欢小动物,便开设课程:《饲养小动物》;儿童喜欢画画,便开设美术课。
(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奈勒
【例子】(1)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2)反对固定的课程,因为这种课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人本主义者要求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主张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内部和外部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贯彻“适切性”原则,实质上倾向于学习者中心。人本主义者认为,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密切注意适合学生的生活、要求和兴趣。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例子】根据学生需要选择课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实际中。
【记忆口诀】罗马人。
共同点:课程的内容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理解】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群体应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例子】(1)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环境污染、犯罪问题、文化娱乐问题等);(2)根本目的:改造社会;根本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四、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在多尔看来,泰勒的课程模式就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其中,严密性是“4R”中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多尔
【试题再现】
1.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 )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A.学科中心 B.活动中心 C.实践中心 D.管理中心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三大课程理论流派。现代三大课程理论流派分别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选项B,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经验课程理论,属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范畴,题干中已经涉及,故排除。
选项C、D,没有实践中心课程理论和管理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故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把直接经验置于课程设计中心位置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社会中心论 D.问题中心论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论注重学生自身的活动、兴趣,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中心地位。B项正确。
选项A,学科中心课程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是赫尔巴特,主张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C,社会中心论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干扰选项,故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CD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代表人物】布鲁纳
【例子】认为只要掌握了学科结构,可以把任何知识教给任何人。
【记忆口诀】纳来发现结构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代表人物】巴格莱
【例子】认为“共同要素”是大家都要掌握的知识,比如新三艺:外语、数学、自然科学。
(三)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①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②“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
【代表人物】赫钦斯
【例子】“永恒学科”一般指人类的伟大文化遗产:古典名著。
共同点:(1)强调知识传授;(2)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教材;(3)以学科教学为核心;(4)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为目标。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课程组织要心理学化。
【代表人物】杜威
【例子】根据儿童发展特点来开展课程。例如:儿童喜欢小动物,便开设课程:《饲养小动物》;儿童喜欢画画,便开设美术课。
(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奈勒
【例子】(1)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2)反对固定的课程,因为这种课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人本主义者要求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主张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内部和外部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贯彻“适切性”原则,实质上倾向于学习者中心。人本主义者认为,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密切注意适合学生的生活、要求和兴趣。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例子】根据学生需要选择课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实际中。
【记忆口诀】罗马人。
共同点:课程的内容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理解】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群体应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例子】(1)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环境污染、犯罪问题、文化娱乐问题等);(2)根本目的:改造社会;根本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四、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理解】在多尔看来,泰勒的课程模式就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其中,严密性是“4R”中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多尔
【试题再现】
1.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 )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A.学科中心 B.活动中心 C.实践中心 D.管理中心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三大课程理论流派。现代三大课程理论流派分别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选项B,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经验课程理论,属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范畴,题干中已经涉及,故排除。
选项C、D,没有实践中心课程理论和管理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故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把直接经验置于课程设计中心位置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社会中心论 D.问题中心论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论注重学生自身的活动、兴趣,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中心地位。B项正确。
选项A,学科中心课程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是赫尔巴特,主张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C,社会中心论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干扰选项,故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CD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