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于陕西省城见有城楼旧题神臂弩数百张,相传者百余年矣。乃知先朝亦尝制此。虽皆损坏,而制度犹存,但箭则无矣。臣谨从宜遵效造成。”明记录元神臂弩
“惟《永乐大典》尚全载其图说。然其机轮一事一图,但有短长宽窄之度,与其牝牡凸凹之形,无一全图。余与邹念乔侍郎穷数日之力,审谛逗合,讫无端绪。”清记录明神臂弩
这些与宋神臂弩相同的可能就是继承神臂弩名字而已,诸葛连弩也是同样道理(明代诸葛连弩威力很小得淬毒使用,与三国诸葛连弩没得比)
熙宁元年,民李宏始献之入内,副都知张若水方受旨料简弓弩,取以进。其法以檿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神宗阅试,甚善之。于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绍兴五年,韩世忠又侈大其制,更名“克敌弓”,以与金虏战,大获胜捷。十二年同科试日,主司出《克敌弓铭》为题云。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幹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
这是宋代记载的神臂弩,可能类似踏张弩但偏架似弓,所谓射三百步,能洞重札,可能和后人理解不同,
就拿北齐宿铁刀举例,“又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鋌,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一刀劈下去过三十札可能么,别说铁甲皮甲竹甲木甲都做不到,靠谱的理解可能是一札一札去砍直到刀卷刃废掉。
同样道理“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这靠谱么,合理些的理解可能是说能射三百步,最大威力能洞重札而不是三百步外还能有那么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