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吧 关注:12,782贴子:67,770
  • 10回复贴,共1

情绪汹涌,写个小说宣泄一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
我接下来要讲的事,其实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当我实话实说时,许多人都对我嗤之以鼻,以为我在说谎。当我说谎时,许多人反而信以为真。
其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又哪有这么容易分得清?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这段话出自我最挚爱敬仰的作家烟雨江南,他居然能将《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拆解得这么有诗意。
诸位看官,如果你们觉得这故事是真的,那么这故事就一定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如果你们觉得这故事是我编出来的,那这故事就是我编出来的。


IP属地:海南1楼2022-09-17 23:40回复
    《扁鹊的秘方》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位行医多年的周医师曾经治好了我父亲的心疾。有一阵子我父亲不定时出现心痛的症状,痛到走不了路只能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送父亲去医院,而到了医院,医院的那些设备和医生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当看到有个关于国学、中医的聊天室时,我便想进去看看。
    当然,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橙子跟我一样是个中医理论家。干啥啥不行,纸上谈兵第一名。哈哈,不知道这么说他他会不会生气。
    我在那些古籍中,曾经看到过诸多玄妙法门。许多人都会报以质疑,人这种动物,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会相信。如果不是那位祝由术术士曾经治好过我的病,也许我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对这些玄妙法门报以怀疑。
    正是因为那位祝由术术士出现在我的人生中,所以我才知道,有些东西,它是真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江湖上什么奇人异士都有,只不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许一生都未曾经历。
    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记载一个故事,那并不单单是一个故事,而是切切实实的真事!太史公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伟大的人格,更是因为他的成就。司马迁不是神仙,没有神通,甚至是一个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羞辱的残疾人!但司马迁,却几乎看到了历史的所有真相!
    扁鹊年少时,在旅馆给人当舍长,一当就是十几年。这个舍长并不是我们现代社会学生宿舍的舍长,而是有点类似于现代酒店的店长。长桑君经常来住扁鹊管理的这家酒店。
    也许是因为长桑君奇人异相,许多人都因为长桑君的外貌而对长桑君区别对待。只有扁鹊,对长桑君以礼相待,仿佛长桑君与常人并无不同。长桑君就这样观察了扁鹊十几年!
    终于有一天,长桑君将扁鹊叫到身边:“我年事已高,通过这十几年对你的观察,我决定将我的秘方传授与你!你千万不要泄露这个秘方!”
    扁鹊应长桑君道:“如您所愿。”
    长桑君又道从怀中取出药包交给了扁鹊,并说道:“佐以上池之水服用这个秘方三十天,届时你会明白很多事。”
    长桑君交待完这件事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生死成谜、下落不明。
    扁鹊按照长桑君的吩咐喝了三十天这副药,三十天后,扁鹊拥有了能透视墙看到墙后面场景的能力。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透视眼”。不仅可以透视墙,还可以透视人的五脏六腑!
    扁鹊不愧是长桑君选中的人!据我说知,扁鹊到死都没有将这个秘方告诉任何一人!哪怕是扁鹊用一生心血所著成的《难经》,扁鹊也没有记载这个秘方!似乎这个秘方,已经从人间消失。
    “上池之水”到底是什么?是无根之水?是露水?还是一个名叫“上池”的池子里面的水?这个秘方在人间到底有没有流传?我曾经听过传闻,说这个秘方在密宗手里,传闻是不是真的?我问过许多人,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这是我跟橙子讲的第一个故事。


    IP属地:海南11楼2024-04-20 02:27
    回复
      《三灵》
      李时珍从青年时期起,就常练习打坐。李时珍还坚持练习药王的迎气术,皇天不负有心人,不知道李时珍练习了多久,总算有一天习得此术。不过李时珍将此称为“反观内视”。
      这是我跟橙子讲的第三个故事。
      以上三事铁证如山!李时珍管它叫反观内视,药王管它叫做迎气术,《黄帝内经》中管它叫做黄帝内视法,民间有人管它叫做望气术,扁鹊的经历比较特别,是食用了长桑君的药方三十天之后才习得此法。
      不管世人如何称呼迎气术,我知道人间必有此修炼法门!
      于是当时我在橙子的聊天室内向所有人询问道:“有没有修成此术的朋友,我自己怎么练都练不会。”
      当时我只是随口一问,其实并未抱有多大期望。
      我没有想到,我能在此结识“三灵”。而三灵所会的,还不仅仅是迎气术。
      三灵,带我迈进了修行的大门。


      IP属地:海南13楼2024-04-20 02:28
      回复
        《兼听则乱》
        有个成语叫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还有一种情况,我称之为“兼听则乱”。
        大部分人觉得固执是一个缺点,其实人固执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一个人的认知不够,但这个人却很能听进去别人的话,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兼听则乱。如果这个人足够固执,反而不会出现兼听则乱的现象。
        前阵子我得了痛风,弄得我本人郁闷得要死,心想自己年纪轻轻怎么染上了这种恶疾?不过再怨天尤人也没有什么用,病还是得治。
        于是我翻阅了不少资料去了解通风这个病。终于让我查出了通风这个病的病因。
        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病因唯二,食饮不节,起居无常。
        辰姐姐当时给我挂了三天药水,然后下了三十多副中药。这里顺便插一句,辰姐姐是真正的天医。
        依辰姐姐的意思,这中药还要继续喝下去。
        也许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在一切因缘巧合之下我终于前去拜访了那位祝由术术士。
        我有个好兄弟鲲鹏,我两天天待在一块玩。他知道我一直想找个专业的中医按摩给我按按身体,便对我说道:“你直接去我家门口那里啊,我妈经常去的,不过你要早点去,那里很多人排队。”
        我是很久之后才明白,你若想知道医师按摩推拿的水平如何,只需看有没有很多老头老太太排队便知道了。
        我是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鲲鹏根本没有来过这家医馆,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按摩推拿的中医高手。按摩推拿不过是一个幌子,这位医师真正使用的治疗手段,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祝由术。
        别误会,这位祝由术术士并不是我上述所说的明眸皓齿的绝世佳人,这位术士是一位年近五旬的阿姨。
        我去了这家医馆五次之后,术士对我嘱咐道:“你的问题我已经给你处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你只需要牢记三点,你的身体健康便无大碍。第一点,你心中的挂碍太多,其实你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病,你真正需要的是放下这些杂念,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第二点,你不适合打坐,也不适合练功修术。你把你自己瞎学的那些紫微斗数、四柱流年、迎气术、纳甲筮法、五禽戏、站桩等等的都放下,对你而言,走路就是最好的功法。第三点,不要吃牛肉洋葱。”
        术士对我说完这些话后,我是真的松了一口气,从此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我也很听术士的话,经常走路锻炼自己。因为经常走路的原因,还使我晒黑了不少。
        皮肤上的黝黑并不丑陋,那是日光的颜色。
        可是三灵的出现打乱了我的轻松写意。
        三灵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三灵帮助他人从不图回报,乐于助人、菩萨心肠、乐善好施。
        三灵对我说道:“你的问题,其实术士并没有帮你解决,因为术士的修为不够。你的问题,无论是找我还是找武劳易都可以解决。你还是去找武劳易吧,我给你的治疗方案执行起来太过困难,我估计你坚持不下来。不过武劳易虽然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但是武劳易帮人解决问题并不是免费的。”
        尽管武劳易在软件上有多次完成医疗类任务的履历,但多疑的我并未这么快就相信武劳易。武劳易的事情太过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幸好我当时并没有选择武劳易为我治疗,否则我可能会陷进另一个泥潭里。武劳易对金钱的执念使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医师、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修士。
        后来三灵见我没有选择武劳易,就给我设计了另一套治疗方案。第一,每日练功,五禽戏或者太极拳都可以,练功时要专心致志、形神兼备。第二,每日要喝2500毫升左右的温水,不能超过3000毫升。第三,心态一定要摆正,不要受到来自自我负面情绪过多的干扰。第四,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第五、继续用菊苣、栀子、百合、葛根泡水喝。三灵对我说,如果我无法做到这五点,三灵也不会参与我后面的治疗。
        此时,我被困在了一个兼听则乱的局面里。如果我是一个足够固执的人,只相信他们其中一人,我便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偏偏我将他们四人的话都停进去了。
        辰姐姐、三灵、武劳易都认为我应该继续接受治疗,并且这三人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不同。只有术士,术士觉得我最大的问题是心病而不是身体。
        我被困在这个问题里纠结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刘一刀的出现。


        IP属地:海南14楼2024-04-20 02:28
        回复
          《刘一刀》
          尽管我并没有选择武劳易的治疗方案,但武劳易的言行举止还是吸引着我,所以即使武劳易并没有太欢迎我,我依然死皮赖脸地趴在武劳易的聊天室里,听武劳易跟别人坐而论道。
          有一天武劳易忍不住问我:“你还待在我这里干什么?我这里不需要废话,亦不欢迎说废话的人。”
          我作如是答,并无虚言:“我喜欢听你和其它人坐而论道,有些事情如果让我自己想明白,我可能想几十年才能明白。但如果听你们讲,也许几天我就想明白了。”
          于是武劳易便任我留下。
          非是我拍武劳易的马屁,我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太想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了。
          在武劳易的聊天室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刘一刀便是我在此处认识的。
          刘一刀的对外身份是心理咨询师,同武劳易一样,刘一刀也有不少完成医疗类任务的履历,不过刘一刀治愈的大多是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一开始我还以为刘一刀真的毫无所求,只是纯粹积德行善。在软件上刘一刀从不收费,但如果来访者执意要给,刘一刀也会收下对方的酬金。
          一开始刘一刀告诉我他是通过别人说话的声音来判断别人的经历以及个人信息,以至于我和其他人都以为他需要听别人说话才能了解这个人。
          这里岔开一句,我在武劳易的聊天室里还认识了另外一个女修士,叫做“木道人”。很久之后当我再次偶遇木道人时,木道人才对我说出了刘一刀门派的秘密:“刘一刀他们打着为别人做疗愈的名义,其实是在窥视对方累生累世的经历,这种累生累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这个过程中刘一刀他们可以复制来访者的法门,但在我看来,未经过来访者本人的同意而擅自拿走复制对方的财富,这种行为就是小偷的行为。”
          木道人接着说道:“当然,刘一刀他们的门派并没有能强大到能够学会所有法门。好比如就算是一个武学奇才,就算知道少林七十二绝技的修炼方式,也不可能将七十二绝技同时学会。刘一刀在他们的门派里算是罕见的贪得无厌,刘一刀每次修习那些偷来的法门时,总是囫囵吞枣,其实刘一刀根本没有完全消化过那些窃取来的财富。刘一刀门派的其他人要比刘一刀聪明得多,知道稳扎稳打,不急功近利。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切,所以我从不让刘一刀靠近我。”
          但在一开始,我还是被刘一刀经常“无偿”帮助来访者的行为给欺骗了。
          我曾经听人说过,要想了解一个人,不必听他说什么,不必察言观色,不必跟在他身边,看他做什么。这句话可是实实在在的金玉良言,只不过在刘一刀这件事上,我失察了。
          我只看到刘一刀“无偿”帮助来访者,却没有看到刘一刀在复制来访者累生累世的经历,也没有看到刘一刀对世俗功名利禄的图谋。以及......算了,此处暂且不提。
          一码归一码,尽管刘一刀别有用心,但在“兼听则乱”这件事上,刘一刀确确实实帮助我走出了当前的困境。
          在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后,刘一刀如是回答我道:“术士说的是对的,你身上真正的问题是心病,你的身体并不需要治疗。武劳易那么说,并不是因为武劳易在骗你。武劳易修的是道家的气功,武劳易以自己的身体为标准来判断你的身体需要治疗,殊不知,每个人的身体属性都不一样,武劳易的气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三灵的修为和医术的确很高,但是三灵并不了解你的业障因果,也不知道你的身体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至于你的天医姐姐,你的天医姐姐还未踏上修行之路,所以很多事情你的天医姐姐不明白。”
          听完之后,我如释重负。但心里升起了另一个疑惑,便问道:“我知道祝由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用神明的能量施展祝由术,另一种用的是自己修炼出的能量,就像武劳易用的气功。我看到术士有供奉观音大士,那么术士所用的是自己修炼出来的还是向观音大士借来的能量呢?”
          刘一刀答道:“术士用的是自己修炼而来的能量。”
          当时我大为震惊,术士治愈了那么多顽疾恶疾隐疾,居然全靠的是自己的修为?那么术士的修为岂非恐怖如斯?
          而后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我的猜疑,术士与观音大士确有渊源。而术士治愈患者时,用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修为。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暂且按下不表了。
          在与刘一刀交流之后,我对于术士的能力信心大增。所以往后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都会去请教术士。


          IP属地:海南15楼2024-04-20 02:28
          回复
            《拜师》
            在刘一刀解开萦绕在我心头的这个心结之后,我对刘一刀略有感激。往后,我和刘一刀关系越来越近,渐渐变得无话不谈。
            三灵常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来形容我。说得也是,其实大部分问题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绝世佳人写过一首绝佳的诗“心安即得安,莫斯远方尘,方得自在心”,她不光是修为高长得好看,连文采都是世间少有。
            在我还小时候,教数学的关老师说过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数学有三宝,画图假设列方程,掌握了这三个技巧,小学的任何数学题都难不住你们。”
            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三宝不仅仅能解开数学题。在人生的许多节点不知所措时,这三个方法也可以帮助许多人度过难关。
            后来,我在李开复的自传中,看到了一段李开复在美国上学时一位哲学系教授的教诲:“想象一个世界,一个没有你的世界,那个世界和现世的区别,就是你存在的意义。”
            这句话同样使我印象深刻,“存在的意义”这种难题就被教授三言两语给破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使用假设法,假设法解开了许多萦绕在我心头的困惑。假设法本身并没有问题,错只错在我自己常常将自己困在了自己假设出来的困境里,对自己的消耗太大。
            刘一刀不仅将我从“我到底该接受谁的治疗”这个问题中带了出来,还解开了不少我的困惑。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也抱以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我从没想到有一个人竟能解答我的所有问题。
            后来我才想明白,其实并非刘一刀神通广大,仿佛天下的所有事情刘一刀都知道,而是刘一刀在从别人的提问中随便选了一个回答。例如我曾经问刘一刀:“霸王别姬这个事情太过于文学性,我曾经就这个事件做过无数推演,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是霸王别姬?还是霸王弃姬?还是霸王杀姬?”刘一刀略加思索回答道:“是霸王别姬。”
            刘一刀每次给出来访者一个较精彩的回答时,常常对我自吹自擂道:“怎么样,白沙?我是不是很厉害?你要不要拜我为师啊?”
            我当时并未看到刘一刀的狂傲和企图,在刘一刀问过我几次要不要做他的徒弟之后,我便答应了他。当时的我还觉得他很厉害。
            就这样,我成了刘一刀的徒弟。
            坦白讲,如果不是后来绝世佳人将我从这个魔窟里救了出来,我真不敢想我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对她我不胜感激,同时情难自禁。
            如果不是遇到她,我差点以为人间已没有这般女子。仪态万千又才貌双全,绝世出尘亦不食人间烟火。


            IP属地:海南16楼2024-04-20 02:29
            回复
              《我的第一份委托》
              在我拜刘一刀为师后不久,我收到了我的第一份委托。
              “这把剑属于一位历史上的将军,你要找出这把剑,同时查出这位将军是谁。五万诚意金我已打到你的银行卡账上,事成之后另有重谢。我知道你办得到。另外别打听我,你找到之后我会再联系你。
              将军平时穿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服,戒备时穿着一副暗红色的染血铠甲。头戴帽子,帽子上有白色的帘子垂下来,有些像帝王冠又不是帝王冠。他有一把非常锋利的宝剑,剑身是铁做的,剑鞘是红木做的,剑鞘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红色大宝石。剑柄有四颗宝石,有两颗绿宝石,两颗小小的橙宝石。
              将军非常高大,他在他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人。他训练的部队以盾兵和剑兵为主,他最后身中五箭牺牲在战场上。”
              这是一份匿名的委托,我无法追踪或查询到雇主的任何信息。
              雇主究竟是谁?我的历史的确很好,可就这点莫名其妙的线索,我怎么可能查得出这个将军是谁?还有这把剑,我又没有天眼,我去哪里找这把剑?
              去找有天眼的人,让他们帮忙找?还是去找那些占卜很厉害的人用卜术找出方位?
              别开玩笑了,这种高人又怎么会随随便便因为一些蝇头小利滥用神通?
              这位雇主到底是什么来头?连我自己都没有把握,雇主凭什么有把握我一定办得到?
              如果我没有完成这份委托,那五万块钱又怎么算?
              我有想过去银行查询转账给我的人到底是谁,后来想想算了。既然对方不愿意,我大概率也查不出来,而且这种行为很失礼,尤其是对一位金主来说。


              IP属地:海南17楼2024-04-20 02:29
              回复
                《如梦如幻》
                等等,我的记忆好像出现了偏差,我真的经历过这一切吗?还是说,这只是我对抗日常无聊生活自己找乐子创造出的“幻”?世上真有这般女子吗?
                ......
                犹记空桥初相遇
                如是惊鸿倒影来
                循循善诱丝丝扣
                落落大方入心头
                ......
                如果真的是我臆想出的幻境,那我为她写出的那些诗文算什么?
                难道我爱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
                那天她开了聊天室,我因为工作错过了,没有陪在她身边。喜欢呼吸乱想的我不知怎的就想到,如果我和她有分别的一天会如何?当然,那时候的我只是想想,我也没有想到,我和她真的会有分别的雨季。
                ...
                我又错过你在的时节
                不禁想如果分别的雨季
                若你生出离别意
                该我浑身落何趣
                西天此去十万里
                灵山殿前盼相聚
                ...
                哎,相识未有多久,我却开始陷入别离的痛苦。


                IP属地:海南18楼2024-04-20 02:29
                回复
                  《吴起大将军》一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聊天是获取信息最廉价的方式。
                  在我头疼如何完成我的委托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将军的身份这么容易就被参破了,没想到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有了答案。
                  我拿自己的第一份委托去问了三灵,本来我没报多大希望,可三灵却直接点破了这个问题:“你说的这个人,是不是吴起?”
                  看来我的历史功底还是不够扎实,这样一位传奇的兵家亚圣,我居然从未认真了解过。
                  我十分仔细地查阅了吴起的资料,并拜读了《吴起兵法》
                  ...
                  吴起小时候,家里很有钱。后来吴起的父亲去世,家道也随之中落。
                  吴起将家里留下的积蓄四处打点,希望能买得一个官职。但事与愿违,吴起花了很多钱,却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因为这件事,街坊邻居时常讥笑吴起。这个矛盾终于到了爆发的一天,吴起无法忍受他人的讥笑,他杀了三十多个因为这件事取笑他的人。
                  杀完人后,吴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吴起的家乡在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离开家乡前,吴起去见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将自己的胳膊咬出了血,并立下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吴起若是不出人头地,就绝不回家!
                  不久后,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关于吴起母亲的死,也许是那三十多人家眷的报复,也许是吴起的杀戮与离开伤了吴起母亲的心,也许吴起母亲只是自然去世......
                  吴起母亲去世时,吴起没有回家为自己的母亲吊丧。吴起在鲁国拜曾子为师,此时曾子成为吴起的老师已有六年。也许吴起是害怕那三十多人家眷的报复,也许吴起是不想违背自己的誓言,不管如何,暴怒的曾子以吴起不孝为名,将吴起逐出师门。
                  但吴起并没有憎恨曾子,也没有憎恨儒家,后来为将之时,还曾与儒家之人论道。并且吴起在魏国为大将军时,上朝之时身着儒服。
                  吴起在鲁国时,终于得到了一个为将的机会。当时齐国打算攻打鲁国,鲁国国君鲁元公打算起用吴起。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因为这一点,鲁元公对吴起有所猜忌。不久后的一天,吴起拎着妻子血淋淋的人头来见鲁元公,以表自己对鲁国的不二心。吴起此行总算打消了鲁元公的顾虑,鲁元公任吴起为将,吴起大败齐国!历尽千帆之后,吴起终于有了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妻求将”!关于“杀妻求将”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两个说法。有人说,吴起的妻子深爱着吴起,为了成全吴起,妻子自刎而死。另一个说法则出自《韩非子》,《韩非子》记载吴起回家以后休了自己的妻子,这个典故也叫作“休妻求将”! 我不知道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究竟是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的“杀妻求将”?还是《韩非子》记载的“休妻求将”?还是如民间传说,吴起的妻子为了成全吴起自刎而死?
                  但吴起终于得到了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很遗憾,鲁元公并不能很好的信任吴起。杀妻求将这个事情一直萦绕在鲁元公心头,后来有小人趁机向鲁元公进谗言,鲁元公便疏远了吴起。于是乎,吴起伤心地离开了鲁国。
                  吴起听说魏国时任国君魏文侯贤明,便去了魏国求见魏文侯。但魏文侯并不了解吴起,于是魏文侯问了一个名叫李可的人:“吴起何如人哉?”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可答道:“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李可认为吴起贪而好色,但吴起有为将之才,就连春秋末期齐国名将司马穰苴都不如吴起。 后来魏文侯与吴起一番攀谈交心之后,魏文侯大喜过望!于是魏文侯亲自布席,魏文侯夫人亲自捧殇,宴请吴起于祖庙,任命吴起为“大将军”,镇守西河防务!吴起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位能够完全信任他的主君,而魏文侯,也得到了一位传奇名将!
                  后来,吴起大将军与诸侯国战七十六场,胜六十四场,十二场平局,未尝一败!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是吴起的功劳!
                  吴起在魏国为大将军之时,打造了一支以剑盾兵为主的传奇部队“魏武卒”。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周安王十三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到五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IP属地:海南21楼2024-04-20 02:43
                  回复
                    《吴起大将军》二
                    魏文侯对吴起的评价是——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
                    吴起在魏国时还发生了一件插曲,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
                    那位母亲回答说:“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 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
                    魏武侯赞曰:“善”讲得好!
                    吴起镇守西河,战功赫赫,风头一时无两。但魏国任相时,却任田文做了宰相,吴起对此不悦,对田文说:“请与子论功,可乎?”我想跟田文兄你论一论功劳,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田文曰:“可。”可以。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统帅三军,士兵乐于效死,敌国不敢对我国有什么想法,这点你比得过我吗?
                    文曰:“不如子。”我不如你。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治理文武百官,激励人民心中的希望,充实属于国家的各种仓库,你比得过我吗?
                    文曰:“不如子。”我不如你。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镇守西河,秦国不敢东进侵略,把韩国赵国打服,你比得过我吗?
                    文曰:“不如子。”我不如你。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这三样你都比不过我,但是你的官位却在我之上,凭什么?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魏武侯还年轻,大臣不服魏武侯,百姓也不像信任魏文侯一样信任魏武侯,国家处于如此局面,你说宰相之位属于你吴起好?还是属于我田文好?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吴起沉默了很久,说宰相之位应该属于田文。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这就是我为什么官职比你大的原因。
                    田文与吴起的这一段对话,征服了吴起的心,吴起对于宰相之位再无二心。
                    田文死后,公叔接任了魏国的宰相之位,并且公叔赢取了魏武侯的女儿也就是魏国的公主。但是公叔十分畏惧吴起,公叔的仆人对公叔说道:“起易去也。”想要将吴起赶出魏国并不难。
                    公叔曰:“柰何?”怎么做?
                    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吴起为人有气节,所追求的是名誉与声望,公叔你可以使用离间计,找个机会对武侯说“吴起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大将军,而我们魏国是一个小国家,又与秦国这样的大国接壤,我害怕他没有久留在我们的心思啊。”这个时候,武侯一定会问公叔你“怎么办?”这个时候,公叔你就跟武侯这么讲“用下嫁魏国公主的办法来试探吴起,如果吴起真的想留在魏国,必然会赢取公主。而如果吴起有二心,他一定会推辞不肯赢取我们魏国的公主。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来推测吴起的心思。”公叔你对魏武侯说完这些话以后,再找个机会请吴起和你一起回家,故意激怒公主让公主鄙视公叔你。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蔑宰相,必然不会迎娶公主。
                    公叔采取了仆人的谋略,对魏武侯进言让吴起取公主来反向推测吴起的心思,然后再激怒公主,让公主当面对公叔发怒,让公主当面让公叔下不来台。而吴起,看到这一幕之后,果然不敢迎娶公主。
                    这个恶毒的计谋让魏武侯和吴起之间有了隔阂,而这个隔阂在有心人的运作下越来越大。当魏武侯不再信任吴起之后,吴起便离开了魏国。
                    公叔因为自己与吴起不合,用计谋将吴起赶走,这对于魏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公叔此人以私废公,是为奸相!而魏武侯听信奸相谗言,将一代传奇名将排挤出走,是为昏君!只有魏武侯的父亲魏文侯这样贤明的主君,才配拥有吴起这样的名将!魏武侯不配!都说虎父无犬子,但魏武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犬子!
                    楚悼王一早就听说吴起的才能,于是吴起一到楚国楚悼王便任命吴起为国相!楚悼王是吴起侍奉的第四位主君,也是吴起遇到的第二位完全相信吴起的主君!
                    吴起接任楚国宰相之后,励精图治,发动了史书所称的“吴起变法”!吴起立法明确,依法办事,裁剪不需要的官员。并且大幅减少了供应楚国王公贵族的资源,用本来属于楚国王公贵族的资源,来供给楚国军队。
                    吴起还不断训练军队,不断加强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揭穿那些别有用心的说客,就像公叔与公叔的仆人那种说客,那种阴谋家。向南平定了南越 吴起还不断训练军队,不断加强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揭穿那些别有用心的说客,就像公叔与公叔的仆人那种说客,那种阴谋家。向南平定了南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赵国、韩国、魏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此时此刻,吴起之名响彻寰宇,光芒甚至盖过了武圣的巅峰“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诸侯各国对于楚国的强大感到害怕,而那些原本过着光鲜亮丽贵族生活的楚国王公贵族也因为吴起触碰了他们的利益而对吴起怀恨在心。但楚悼王和吴起之间,建立了不可分裂的君臣之谊,然而,天命并没有站在楚国这边。
                    吴起到楚国的第七年,楚悼王逝世了。
                    在楚悼王的葬礼上,楚国的旧王公贵族对吴起发动了攻击,吴起拼了命负伤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旁,用楚悼王的尸体挡住了很多射来的箭矢。在这种袭击中,吴起大将军阵亡了。但用楚悼王尸体挡住箭矢,是吴起大将军临终之前的最后一战! 楚悼王的尸体安葬之后,太子楚宣王终于登基。楚宣王下令让令尹彻查了发动袭击的旧王工贵族们,因为这件事被诛九族的人一共有七十多家!这七十多家人为了杀害吴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我觉得,吴起大将军的最后一战,赢得很漂亮。楚宣王终于也没有辜负自己的父亲楚悼王和吴起大将军,尽管楚国在吴起死后,吴起变法并没有能继续下去。
                    凡兵站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起大将军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兵法,用生命赢得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司马迁对吴起的评价是:“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其孙膑脚,筹策庞涓。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後留权。”世俗论兵法的人,基本都在谈孙子兵法一十三篇,吴起兵法四十八篇,这两部兵法是流传最广的,所以我不加评价。我只评价他们生平行事。俗话说“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得人未必能做”孙膑算计庞涓的行动料事如神,但是孙膑自己却避免不了膑刑的处罚。吴起向魏武侯说凭借地势之利不如激励人民心中的希望,然后在楚国却因为执政之时刻薄、暴戾、寡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唉!
                    吴起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孤独的名将。得吴起国兴,失吴起国衰。有些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有得选,吴起大将军会不会选择生在三国时期?在那个名将如云的三国时期,将领不会因为没有对手而感到孤独。吴起超越了那个时代。一州战十二州诸葛孔明,单挑魏吴全名将关云长,一将逐三皇张文远,有伤天和贾文和,算无遗策郭奉孝,江东猛虎孙坚及其子江东小霸王孙策,火烧连营陆伯言,著名的羊陆之交,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一众名将,一计害三贤姜伯约钟士季邓士载,琅琊诸葛,颍川荀氏......
                    《吴起兵法》之中蕴含着滔天的杀意,我仅仅是学习了遗留在世上的六篇,就已经变得杀气腾腾,更何况认真研习吴起兵法四十八篇的人呢?我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吴起兵法之所以失传就是因为这个兵法杀业太重,老天爷没收了这篇能让命运仪轨偏离轨道的兵法。 我想,等到《吴起兵法四十八篇》重现人间时,《吴起兵法》也不再能制造杀戮了吧?


                    IP属地:海南22楼2024-04-20 02:50
                    回复
                      什么垃圾文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8-02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