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马加爵?(图)
马加爵的死去一周年后,所有人所认知的,是一个恶魔的形象,尽管连篇累牍的报章与文字试图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性态度去刻意同情,但这无疑是造作的,这更多时候让人感到是在刻意嘲弄与勾画,这背后所有人都可能看清楚并体会到,马加爵是不正常的一个现象,否则报章不可能如此加以关照而且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马加爵这个在天之灵,恐怕亦将从此背负起恶魔代号,诅咒加身,永远将不得安宁。
马加爵是够狠的,一斧子劈杀了四条躯体及寄生其上的人命,说来说去,似乎均源自于贫穷与自卑所致,这是媒体的功德,好像事事均与贫穷有牵连,贫穷以至受到歧视与偏见,最终使人心态扭曲,发生裂变,产生了夺命公案。
你要说媒体没脑子吧,他挺圆滑,他还能够自圆其说,追根究底到最后,马家一贫如洗家陡四壁,果然是这样子,贫穷成了原凶,谁都没有罪过了,以至最终犯了罪的只有马加爵一人。
马加爵是个罪人,但是马加爵同样在代人受过。一个学生,在高等学校里安安静静地接受着高等教育,与世无争与人无碍,他穷也好,富亦罢,他人格不好,相貌丑陋,他有美好的愿望与理想,这都是其个人的财富,没有什么不好,没有必要值得大肆宣扬与评判的。但现实却远非如此。如果要在此下个不光彩的结论的话,马加爵的罪过,有一半是需要高等教育的环境偿付的,贫穷使人自卑,但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高教环境里,将一个人推上杀人的道路上,这是谁的罪过?
贫穷让一个学生心态扭曲,但是,循循善诱的教育环境里,成了人性裂变的温床。这似乎又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环境与价值评判体系有莫大关系。我们看到,事发一周年,马所在的学校是没有悔过的,没有自省的,我们的整个社会亦如此,我们的教育体制同样无动于衷,我们的社会评判体系里最为无情又无事生非的舆论环节,同样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将马加爵归之于马加爵,简单如斯,所有人均是旁人,只有马一人是当事人,这段公案亦成了马一个人的故事,更有好事者,草就了一篇《史记。马加爵列传》,文采飞扬,以太史公的笔法将故事梗概加以渲染。
眼下开学在即,媒体又开始让死人不得安宁,又开始把过往的那段公案给刨了出来,加以丰富与填充,这有什么意义呢?能警示后人吗?如果可以,那么,现在我们的大学里应该一派宁静才对,可是怎么又屡屡发生命案?不是杀人就是自杀,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生们到底怎么了?
我们不能说是教育杀死了马加爵们,也不能说教育促成了马加爵们杀人,但是总是有原因的,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人自杀,但唯独只有高校里的自杀密集,北大出了,北理工也出了,中科院也有人跳楼了,这都是为什么呢?中国的上千所高校里面,几乎年年均能暴出几例自杀或杀人的事件,你能说这都是个人的事情?这都是个案?
眼下中科院上海某分院的一位博士生刚刚跳楼死亡,留下了一笔遗书,有如一篇帐目一样,从从容容,该还的还上,该处理的处理掉,简单省事,干干净净。一个人,在死去之前为自己安排好了身后之事,尽管他泉下无知,但是所有安排都显得人性化而毫不糊涂。这与马加爵的情况恰恰相反,马是把自己的身后之事交由他人来代为操办的,他没有这个能力再去顾及身后之事,他恐怕想都不敢想他还有身后之世,当他杀掉别人,再被别人同样杀掉,他能有身后念想吗?恐怕他想到只是死亡是一种赎罪而已。身后之事属于能够从容安排自己生命的人,马不是这种人。
上海的博士生说是压抑致死的,他是好样的,没有去杀别人,但他同时是愚蠢的,把自己给杀了。英勇无畏的人们,在和平年代幸福安乐地生活着,谁也不明白他们内心的苦楚与困惑,当他们再也无法呆下去了,这种排谴方式也显得惊世骇俗。
学生们的出路,在这年代是否也显得突出?我们的媒体也许会说,这只是个例,我们的教育官员与组织,恐怕也会是同样一套措词,可是想想吧,要么毕业,要么辍学,要么自杀,要么杀人,什么时候,学校里的生态链开始发生了这样分叉式的兑变与异化?
我们往往都是从人性方面去拷问人性,这只能表示我们是那样害着可怕的无知疾患。有关马加爵的生前身后,恐怕比一部史记更加厚重,而同样被杀与自杀的马加爵们,这种积累会是一种空前的遗憾。
追溯手段尽管可以让人记住一些片断,可是现在,马已经死去,马加爵们相继死去,所有追溯都显得陡劳且苍白无力,马加爵杀死了同学,马加爵们或跳楼或自缢,但是生前的马恐怕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杀死过了。
马加爵的死去一周年后,所有人所认知的,是一个恶魔的形象,尽管连篇累牍的报章与文字试图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性态度去刻意同情,但这无疑是造作的,这更多时候让人感到是在刻意嘲弄与勾画,这背后所有人都可能看清楚并体会到,马加爵是不正常的一个现象,否则报章不可能如此加以关照而且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马加爵这个在天之灵,恐怕亦将从此背负起恶魔代号,诅咒加身,永远将不得安宁。
马加爵是够狠的,一斧子劈杀了四条躯体及寄生其上的人命,说来说去,似乎均源自于贫穷与自卑所致,这是媒体的功德,好像事事均与贫穷有牵连,贫穷以至受到歧视与偏见,最终使人心态扭曲,发生裂变,产生了夺命公案。
你要说媒体没脑子吧,他挺圆滑,他还能够自圆其说,追根究底到最后,马家一贫如洗家陡四壁,果然是这样子,贫穷成了原凶,谁都没有罪过了,以至最终犯了罪的只有马加爵一人。
马加爵是个罪人,但是马加爵同样在代人受过。一个学生,在高等学校里安安静静地接受着高等教育,与世无争与人无碍,他穷也好,富亦罢,他人格不好,相貌丑陋,他有美好的愿望与理想,这都是其个人的财富,没有什么不好,没有必要值得大肆宣扬与评判的。但现实却远非如此。如果要在此下个不光彩的结论的话,马加爵的罪过,有一半是需要高等教育的环境偿付的,贫穷使人自卑,但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高教环境里,将一个人推上杀人的道路上,这是谁的罪过?
贫穷让一个学生心态扭曲,但是,循循善诱的教育环境里,成了人性裂变的温床。这似乎又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环境与价值评判体系有莫大关系。我们看到,事发一周年,马所在的学校是没有悔过的,没有自省的,我们的整个社会亦如此,我们的教育体制同样无动于衷,我们的社会评判体系里最为无情又无事生非的舆论环节,同样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将马加爵归之于马加爵,简单如斯,所有人均是旁人,只有马一人是当事人,这段公案亦成了马一个人的故事,更有好事者,草就了一篇《史记。马加爵列传》,文采飞扬,以太史公的笔法将故事梗概加以渲染。
眼下开学在即,媒体又开始让死人不得安宁,又开始把过往的那段公案给刨了出来,加以丰富与填充,这有什么意义呢?能警示后人吗?如果可以,那么,现在我们的大学里应该一派宁静才对,可是怎么又屡屡发生命案?不是杀人就是自杀,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生们到底怎么了?
我们不能说是教育杀死了马加爵们,也不能说教育促成了马加爵们杀人,但是总是有原因的,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人自杀,但唯独只有高校里的自杀密集,北大出了,北理工也出了,中科院也有人跳楼了,这都是为什么呢?中国的上千所高校里面,几乎年年均能暴出几例自杀或杀人的事件,你能说这都是个人的事情?这都是个案?
眼下中科院上海某分院的一位博士生刚刚跳楼死亡,留下了一笔遗书,有如一篇帐目一样,从从容容,该还的还上,该处理的处理掉,简单省事,干干净净。一个人,在死去之前为自己安排好了身后之事,尽管他泉下无知,但是所有安排都显得人性化而毫不糊涂。这与马加爵的情况恰恰相反,马是把自己的身后之事交由他人来代为操办的,他没有这个能力再去顾及身后之事,他恐怕想都不敢想他还有身后之世,当他杀掉别人,再被别人同样杀掉,他能有身后念想吗?恐怕他想到只是死亡是一种赎罪而已。身后之事属于能够从容安排自己生命的人,马不是这种人。
上海的博士生说是压抑致死的,他是好样的,没有去杀别人,但他同时是愚蠢的,把自己给杀了。英勇无畏的人们,在和平年代幸福安乐地生活着,谁也不明白他们内心的苦楚与困惑,当他们再也无法呆下去了,这种排谴方式也显得惊世骇俗。
学生们的出路,在这年代是否也显得突出?我们的媒体也许会说,这只是个例,我们的教育官员与组织,恐怕也会是同样一套措词,可是想想吧,要么毕业,要么辍学,要么自杀,要么杀人,什么时候,学校里的生态链开始发生了这样分叉式的兑变与异化?
我们往往都是从人性方面去拷问人性,这只能表示我们是那样害着可怕的无知疾患。有关马加爵的生前身后,恐怕比一部史记更加厚重,而同样被杀与自杀的马加爵们,这种积累会是一种空前的遗憾。
追溯手段尽管可以让人记住一些片断,可是现在,马已经死去,马加爵们相继死去,所有追溯都显得陡劳且苍白无力,马加爵杀死了同学,马加爵们或跳楼或自缢,但是生前的马恐怕已经不止一次被人杀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