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吧 关注:12,633贴子:68,065
  • 0回复贴,共1

《在路上告别》—在南京(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18岁来临时,在某种意义上,自己开始刻意起来,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可这种形式意义上的大人,让我开始对一些事情怀抱幻想,对一些地方充满不切实际的想象。
18岁在传统意义上来讲,已经是成年了,而我的18岁,却和成年相去甚远。离开了学校的压抑环境,请了一天假,和朋友吃了一顿饭,18岁就这么来了。
成年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我去网吧不用担心被警察抓了。
18岁和南京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一点关系,这只是在19岁之后离开那个小城成长的第一站。
也是告别的第一站,告别小城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成长,而之所以是南京也缘于一个很偶然的契机。
偶然是什么?会带着必然的结果吗?好像也不一定会,它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想离开的借口。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初中同学发信息问我要不要去外面找工作,工作到大学开学。那时我在家大概已经玩了有半个月,已经有种近乎麻木的状态,迟疑片刻后,我回复他讲。
“去,去南京吧”
“好,看一下那边的工作吧。”
我打开买票网站,在上面看从我这边到达南京的车票,现在记得好像是90几块钱。一个夜晚就可以到南京,接着找一些招聘软件,随便投简历。
为什么会是南京呢?
那个时候经常会在下课时拿出手机,听几首关于南京的歌,很想去某条路走一下,慢慢的那条路就像一个乌托邦似的地方,可以说去南京是因为那条路。
少年决定一件事是不计后果的,那种后果因为没经历过,也就无法预知其中的困难,所以勇往直前。
当天夜晚我们就买了去南京的车票,商议着第二天夜晚出发,那些随便投的简历也有一些有了回音,出发的步伐也无比坚定下来。我之所以可以没有阻挠的离开是因为我没跟家人讲,明天夜晚会离开。而我那个朋友是因为他家有一个亲戚在那边,如果在外面有什么事,或者被骗了可以去他亲戚家。
第二天夜晚他来接我,我们就这么出发了,在夕阳映射的马路上,我们对在南京的日子充满期待。
已经渐渐进入夏季了,小城火车站外揽客的司机门也少了起来,正常来讲,这个时节都是学生们出门的日子,去往他们父母工作的城市在那边待上一二个月,然后在临近开学的时间回来。这在这个小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等到春节将近时那些揽客人的家乡口音,将会响彻车站外的广场。
进入候车室后发现,更多的是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这个称呼会觉得很怪呢,像我这么大的人在当地几乎都被称为年轻人。有一些早已辍学的年轻人,他们背带的行囊将会走向更远的远方,那是对生活的一种挑战。那些人在离开学校前,参考了太多身边人的生活,那些欲望充斥着他们的思绪,于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还有一些由家里的人灌输着一种早成年早成家的观念,对金钱充满了欲望,于是选择了离开。然而值得我敬佩的是一些人因为家里某个哥哥要结婚(我后来在暑假工时,在见过为数不多的年轻人里遇到过这样的少年,他15岁离家去工厂,我认识他时已经18岁了,生活的阅历,让他选择逃避,我认识他时我们商议着一起去桂林游玩,在此之后我回去上学,他找工作,然而后来我们也没能出发。),或者父母需要赡养等等这样的理由选择离开校园。
你不能说他们是愚蠢的,在那种观念的束缚下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他们要选择继续坚持读下去,可能意味着不孝,而这对于一个15,16岁的少年来讲,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季节车站像我这个年纪的,基本都是和我大致如此的,暑假出去做暑假工。
我们可能都是高中刚刚毕业,一些没考上大学的开始工作,一些考上大学的开始出去旅游,还有一些考上大学的出去工作的。那些“年轻人”,此时基本不会出现在车站,也许正在“南方”的某个工厂里正在工作,这是小城年轻人去处最多的一个地方的代名词。
我走到厕所给我爸打了一个电话,讲了我要出去找工作,电话那端让我赶紧回去,我挂了电话,把手机关机,和我预想的结果差不多。
在窗外的夜幕中,候车室的喧闹声中等待列车的到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1-12 19: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