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吧 关注:333,786贴子:1,315,851
  • 9回复贴,共1

一个人的“朝圣” ——我眼中的玛瑙画面石收藏家孙毓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黎 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孙毓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里,地球村发生了很多大事:中美贸易战,新冠病毒肆虐,美军撤离阿富汗、俄乌冲突等等。这些事件正快速改变着世界的安全和经济走向,影响着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和日常生活。明显的感觉是大家的消费信心减弱,纷纷扎紧了手里的钱袋子。这无疑对刚刚兴起的图纹玛瑙收藏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2-11-17 23:12回复
    孙毓骐先生是八十年代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初期极少数最先富起来的人。那时候,人们普遍还生活在温饱线上,干部、职工的月工资只有区区几十块钱。为了追求玛瑙心里的美,孙先生第一次到阜新农村“淘宝”就花掉4700元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不过,当时的玛瑙花牌也不贵,才两、三块钱一片。
    从那时起,孙先生便成为玛瑙加工户的常客。由于为人厚道又“不差钱”,很多“象形牌”被加工户攥在手里,非孙先生不卖。“我几乎注入了我的全部时间、精力、财力、物力,进行天然玛瑙画面石的开发和收藏。”孙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可见,在长达三十多年时间里,孙先生是怎样的付出啊!提起“开发”二字,我始终不理解,是指“玛瑙画面石”的命名呢?是指玛瑙画面石的三十一个系列呢?还是他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活动呢?


    IP属地:内蒙古3楼2022-11-17 23:18
    回复
      “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正的“开发”者应该是加工户自己。大家知道,早期的玛瑙切片及成品花牌,为了透花好看,普遍小而薄,最小的像五分硬币那么大,厚度约在2至5毫米之间。很多还要作高温染色处理。不管是完成定单还是批发零售,多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作为挂件佩戴有点“飘”,作为收藏品未免有些单薄和力不从心。
      真正的改变大概从2010年前后开始。市场上新出现了马达加斯加玛瑙,人称“马料”,为防止失水,卖家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马料放在水盆里;为突显草花和图案,器物表面被扣得凹凸不平。2015年以后,加工户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切片的厚度,普遍在5毫米以上。成品花牌,无论方圆,都注重了玉料本身的质感与分量。图纹玛瑙收藏爱好者,在交足了学费之后,痛定思痛,也被迫提高了要求和标准,强调“一刀切”和图案“内包”,这样以来,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扣图及造假。


      IP属地:内蒙古4楼2022-11-17 23:18
      回复
        孙先生收藏的年代,消费者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市场有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而现在是消费者引领市场走,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就提供什么。加工户为出“精品”,在强光反射下不会轻易露掉每一个切片和每一个细节,可以肯定地说,早期的精品是“无心插柳”,而近年的精品是“有心栽花”。
        另外,早期的收藏者是孤独的,没人交流没有商量,是“摸着石头过河。”孤芳自赏者,刚愎自用者,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孙先生口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品在我里”的自负言论是不靠谱的。
        图纹玛瑙堪称“艺术宝石”,有着自然性、稀缺性、恒久性和艺术性等属性。它与其它宝石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艺术性。孙先生曾说过“它是我心中的画,是我心中的诗,是我心中的歌,是我童年的梦。”他的不懈努力和付出是对艺术的追求,是在圆一个美丽的梦。


        IP属地:内蒙古5楼2022-11-17 23:19
        回复
          图纹玛瑙收藏虽还是小众,但与十几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中国观赏石协会专门成立了画面石专业委员会,玛瑙图纹石位列其中,举足轻重。这几年媒体频爆全国各大展会最高成交价新闻,一时“炙手可热”。
          高价成交按理说应该是精品,可人们对精品的认识各有不同。有人说具象贵,有人说意象贵,往往真正成交的还是具象。玛瑙收藏者人人号称拥有“精品”,然而,每当资本准备进入时,每当大的拍卖会征集拍品时,却不见了精品的踪影。时至今日,嘉德、保利、苏富比、翰海等拍卖公司也没有真正拍过一件图纹玛瑙精品。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IP属地:内蒙古6楼2022-11-17 23:19
          回复
            孙先生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多次试着为它宝贝藏品寻找下家,但均“折戟沉沙”,以失败而告终。第一见面,他就对我说自己年事已高,打算把他的全部藏品打包出售给一位山西老板,价格约为1.2亿。第二次见面,又说是三千万。营口的媒体人杨先生曾受孙先生委托,跟保利拍卖公司谈过,但也无果而终。杨先生为加大宣传,还特地写了《玛瑙画面石之父孙毓骐》的文章,并在一些杂志和网络上传播。
            对于“玛瑙画面石之父”这个称谓,很多圈子内的朋友也不敢苟同。图纹玛瑙是大自然的杰作,而非人的发明创造。而以我说,各行各业都有其杰出人物,他们的知名度越高,这项事业就越兴盛,像孙毓骐、徐惠恩这样的“带头大哥”,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这些有实力、有胆识人的多了,才树立起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至于“父”之称谓,也不是孙先生有意为之,而是朋友所赠“墨宝”的内容,也是对其收藏的一种肯定和赞誉。


            IP属地:内蒙古7楼2022-11-17 23:19
            回复
              孙先生的确有不少头衔。在《中国玛瑙图谱》作者简介中就有五个,再版增加到十四个之多。曾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等;曾在昆明、兰州、无锡、泰安、临朐等地参加过全国性石展,并多次获得“金奖”;还曾多次受邀担任观赏石评委。从其阅历不难看出,他不仅是图纹玛瑙的收藏家,而且还是图纹玛瑙的社会活动家。他回忆说:为了宣传和推广玛瑙,维护玛瑙的“尊严”,一不小心就跟别人“扛”上,直到别人哑口无言、心服口服。这符合他耿直倔强、坚忍不拔的性格,更是他开放、交流,力争让图纹玛瑙这一新事物融入传统观赏石大家庭的真实写照!
              可是到了晚年,这种“收藏自信”慢慢变了味儿,变得自负,甚至自闭和狭隘。据他的一位老友说,和他一起到十家子淘宝,孙先生淘到的宝贝总是深藏不露,很少与他人分享。孙先生在新版《中国玛瑙图谱》后记中写道:“我的孩子我起名,今天我正式给我的奇石公主定名为‘天然玛瑙石画’,省得有些人再无事生非,胡说八道。”他这样生气,仅仅因为别人也用了“玛瑙画面石”的名称和也开发了几个系列而已。由于受早年低价买入的心理影响,偶遇佳品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出高价购买。其实,普通收藏爱好者都有这样的心理,一旦超出心理预期和经济承受能力,明知东西好也只能作罢。


              IP属地:内蒙古8楼2022-11-17 23:20
              回复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年青的拍客、播主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犀利的眼睛和出手的“稳准狠”,早已让老一代的淘宝者淘无可淘。精品佳作一面世,便到了他们的“优质客户”手中,难怪连我们自己都抱怨在微信群里半年几个月也难见到一件好东西。
                孙先生和早期的玛瑙收藏爱好者一起,披荆斩棘为后来人开拓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怪人也罢,奇人也罢,狂人也罢,他在自己的朝圣之路上孤独前行、痴心不改。然而,壮志未酬,他却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那也是对他们长期探索的传承和发扬。但愿孙毓骐们遗留的火炬,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照亮图纹玛瑙美好而灿烂的前景。


                IP属地:内蒙古9楼2022-11-17 23:20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22-11-17 23:21
                  回复
                    欢迎大家交流!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22-11-18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