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准应该是参照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那个成分表,然而,同样是宋盏成分分析,图二却是截然不同的,考虑到宋盏整个两三百年的历史,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个人觉得值得商榷。
现代标准表中,和图二最主要的不同是钾钠含量提高,这两成分主要来自于长石,钾长石钠长石,它们的使用主要优点:一:助融,降低烧成温度,二:拓宽烧成范围,利于斑纹形成,三:抗变形,利于胎体成型,四:提高规律性,利于烧成趋势把握等,缺点:玻璃相提高,降低釉面质感,釉面机械强度降低等,一个有利于釉面形成,一个有利于坯体成型。适合大量烧制的情况下提高成品率。
个人看法,传统建盏烧制,主要在各种不同成分相互交叉作用下探寻主要的综合平衡点。在高品质传统建盏烧制中钾钠用量不宜太高,方可提高釉面质感,提高釉面丰富性和变化性,提高整体可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