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言:佳松才能把玩出来,亦才能稳定不返。这句话对,但也有模糊之处,那就是所谓佳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个标准能否明晰到为大众所了解,毕竟模糊地带“文章”从来不少。
在以前的贴中我谈过料质(性),瓷密度以及均度等对于把玩的重要性,以下我再来补述一下瓷密度。 我看过通用版对于瓷密度的科普分类,玉化料、高瓷、中瓷……这个标准过于粗糙了,在藏圈中,标准要更细腻一些——如顶瓷为100P,那么有九五瓷、九零瓷、八零瓷之类的叫法,每5P为一个单位,偶过100P的料子被称为“玉化料或玛瑙料”。透干成品5P之差,在料质大抵相同的条件下,有经验者无论刀切矿料还是肉眼(放大镜)均可辨认个八九不离十。另外,松的瓷密度与莫硬有关联,除了大家常提及的克重法,还可用莫氏笔测量参考。通常来说,料性不错且瓷密均匀的松,只要达至七零瓷以上便可把玩,标准并没有太高,后期包浆也不会与顶瓷有太大差别,九零瓷以上的松,因为裸石观感很好,我这里更倾向用作镶嵌料…毕竟瓷密往上捅一捅,价格是要飞一会儿的,各位自行斟酌。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适用所有玩家,因为这需要你对松有足够的“阅历”,方才知道顶松的边界在哪里。我个人不把玩松,以下是家属从我这拿走配串的松(因不舍所藏,其中一颗是去市场买给她的,瓷密相对低),贴身佩戴一年有余…

在以前的贴中我谈过料质(性),瓷密度以及均度等对于把玩的重要性,以下我再来补述一下瓷密度。 我看过通用版对于瓷密度的科普分类,玉化料、高瓷、中瓷……这个标准过于粗糙了,在藏圈中,标准要更细腻一些——如顶瓷为100P,那么有九五瓷、九零瓷、八零瓷之类的叫法,每5P为一个单位,偶过100P的料子被称为“玉化料或玛瑙料”。透干成品5P之差,在料质大抵相同的条件下,有经验者无论刀切矿料还是肉眼(放大镜)均可辨认个八九不离十。另外,松的瓷密度与莫硬有关联,除了大家常提及的克重法,还可用莫氏笔测量参考。通常来说,料性不错且瓷密均匀的松,只要达至七零瓷以上便可把玩,标准并没有太高,后期包浆也不会与顶瓷有太大差别,九零瓷以上的松,因为裸石观感很好,我这里更倾向用作镶嵌料…毕竟瓷密往上捅一捅,价格是要飞一会儿的,各位自行斟酌。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适用所有玩家,因为这需要你对松有足够的“阅历”,方才知道顶松的边界在哪里。我个人不把玩松,以下是家属从我这拿走配串的松(因不舍所藏,其中一颗是去市场买给她的,瓷密相对低),贴身佩戴一年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