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娄氏宗祠”简介
娄氏宗祠:又称娄氏祠堂或娄氏家庙,是奉祀娄氏历代先祖的地方。坐落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马庄回族乡习楼行政村。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1780)年,距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浙江绍兴人娄一均,任河南南阳府叶县知县。其弟娄一墀,由江南太平府昆山县县丞,致仕归里。兄弟杯酒间,每称叶县民风淳朴,景色宜人。而绍兴人稠地窄,遂有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五都二图檀渎村,迁居叶县城东南八里习稼娄庄(今习楼村)。后有其侄娄起镳也迁居叶县习稼娄庄。念先人坟墓在绍兴,不便四时前往祭拜。于是在清乾隆四十五年仲春商议,有六世祖娄起钟率子侄,承江、承渭、承淳、承淇、承潞,在习楼村中创建娄氏宗祠。堂号名曰“仁寿堂”,取自《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怀有仁爱之心,胸襟宽广就能使人长寿。建大殿三间,中设历代先祖之神位,及五代容画像,两侧为历代左昭右穆先贤之神位。娄氏宗祠设祭田九百亩,每岁所收钱粮,用于每年春分、冬至二次大型祭祖,及二十二次小型祭祖。每次大型祭祖时,对于各村娄氏已故亡灵,经其后裔申报,有娄氏宗祠理事会审议,准予入祠奉祀,以表尊祖敬亲之情。
娄氏宗祠,后经历代增修,至民国末年,占地约3000平方米。娄氏宗祠,采用北方庭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风格。用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作为装饰,主体建筑结构为三进,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地势自南至北,逐渐增高,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依次有青莲池、旗杆石、下马石、栅门、大门、仪门、门海、东西倒屋、东西连廊、东西厢房、拜殿、享堂、东西耳房、碑林、爱惠亭等等。
青莲池:寓意一、代表五世祖娄一均为官清廉之意的谐音;寓意二、风水池,有聚财敛气之意;寓意三、有消防作用;寓意四、类似文庙泮池,期望家族娄氏子孙早日“入泮”考取功名。旗杆:大门前东西两侧各有科举功名旗杆斗一个,代表族中有考取科举功名者,以光耀门楣,也为其他族中学子,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后人积极进取。台阶:大门前台阶三级,代表四品知府家庙等级。栅门:是安装在大门前面廊柱之间的栅栏门,用于隔离外人进入。大门三间,门上方悬挂“娄氏宗祠”匾额,两侧悬挂对联一副。大门与东西两侧各二间倒屋相连(类似县衙大门),大门横向房间数量多少,是宗祠高级别形式的体现。仪门:是安装在大门后檐柱之间的长窗门,上方悬挂“耕读传家”匾额,两侧悬挂对联一副。此门代表着礼仪之门,风水之门,逢重要庆典才能开启,也是宗祠必不可少的建筑。仪门过后,祠院正中摆放门海一个,又称“太平缸”,缸内储水,民间风水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止”,又有“门前有海,财源滚滚来”之说。还可以起到防止火灾的作用。大门两侧倒屋各二间,与东西连廊相接。连廊:是连接倒屋与东西厢房的通道。东西厢房各三间:是管理族务的地方。拜殿:俗称卷棚,是祭拜祖先的场所,采用卷棚顶风格,前面有花墙相隔,中设台阶。拜殿三间,上方悬挂“敦本睦族”、“浙绍旧家”、“承先启后”等匾额及对联。卷棚内有四条青石方柱支撑,上刻有对联。拜殿后与享堂相连,东西两侧各留有“钟灵”“毓秀”拱券门。耳房: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二间,左曰“尊昭”,右曰“敬穆”。爱惠亭:为纪念历代娄氏先祖为官清廉,使百姓深受其惠而建。碑林:为历代名宦,为娄氏先祖题写的碑文,如清代内阁中书李兆麟、刑部员外郎张其蔚、户部浙江司主事杜鹤慈、直隶赞皇县知县孙文焕、陕西神木县知县李荣庆、叶县知县李行恕、安徽宿松县丞徐廷熏等等。祠院内,沿中轴线,东侧种植十二株柏树,西侧种植十三株松树。寓意代表,娄氏先祖兄弟二人,十二将军娄柏、十三将军娄松。拜殿东南角、西南角各种植梧桐树一株,寓意“良禽择木而息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期望梧桐树可以给娄氏家族带来祥瑞,使家族兴旺发达。娄氏宗祠内原有官员仪仗牌四面上书写“肃静”、“回避”字样,牌上边沿采用虎头纹。另有蓝呢官轿一乘,官用开道铜锣二面,祭祖时打九棒锣响。可谓规模空前,一派盛世。
解放以后,娄氏宗祠被借做学校使用。后经十年浩劫,今存大门三间、享堂三间。后于2005年,娄氏族人积极成立“娄氏家族事务理事会”、“娄氏宗祠管理协会”、及“娄氏宗族文化促进会”。2020年4月,在娄氏家族事务理事会的倡议下,众族人同心协力,踊跃捐资复建大殿两侧东西耳房。使得娄氏宗祠逐年恢复以前的规模,体现了全体娄氏族人的凝聚力。由于,娄氏宗祠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而且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于2008年8月娄氏宗祠被评为叶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1日,习楼村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娄氏宗祠:又称娄氏祠堂或娄氏家庙,是奉祀娄氏历代先祖的地方。坐落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马庄回族乡习楼行政村。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1780)年,距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浙江绍兴人娄一均,任河南南阳府叶县知县。其弟娄一墀,由江南太平府昆山县县丞,致仕归里。兄弟杯酒间,每称叶县民风淳朴,景色宜人。而绍兴人稠地窄,遂有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五都二图檀渎村,迁居叶县城东南八里习稼娄庄(今习楼村)。后有其侄娄起镳也迁居叶县习稼娄庄。念先人坟墓在绍兴,不便四时前往祭拜。于是在清乾隆四十五年仲春商议,有六世祖娄起钟率子侄,承江、承渭、承淳、承淇、承潞,在习楼村中创建娄氏宗祠。堂号名曰“仁寿堂”,取自《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怀有仁爱之心,胸襟宽广就能使人长寿。建大殿三间,中设历代先祖之神位,及五代容画像,两侧为历代左昭右穆先贤之神位。娄氏宗祠设祭田九百亩,每岁所收钱粮,用于每年春分、冬至二次大型祭祖,及二十二次小型祭祖。每次大型祭祖时,对于各村娄氏已故亡灵,经其后裔申报,有娄氏宗祠理事会审议,准予入祠奉祀,以表尊祖敬亲之情。
娄氏宗祠,后经历代增修,至民国末年,占地约3000平方米。娄氏宗祠,采用北方庭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风格。用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作为装饰,主体建筑结构为三进,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地势自南至北,逐渐增高,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依次有青莲池、旗杆石、下马石、栅门、大门、仪门、门海、东西倒屋、东西连廊、东西厢房、拜殿、享堂、东西耳房、碑林、爱惠亭等等。
青莲池:寓意一、代表五世祖娄一均为官清廉之意的谐音;寓意二、风水池,有聚财敛气之意;寓意三、有消防作用;寓意四、类似文庙泮池,期望家族娄氏子孙早日“入泮”考取功名。旗杆:大门前东西两侧各有科举功名旗杆斗一个,代表族中有考取科举功名者,以光耀门楣,也为其他族中学子,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后人积极进取。台阶:大门前台阶三级,代表四品知府家庙等级。栅门:是安装在大门前面廊柱之间的栅栏门,用于隔离外人进入。大门三间,门上方悬挂“娄氏宗祠”匾额,两侧悬挂对联一副。大门与东西两侧各二间倒屋相连(类似县衙大门),大门横向房间数量多少,是宗祠高级别形式的体现。仪门:是安装在大门后檐柱之间的长窗门,上方悬挂“耕读传家”匾额,两侧悬挂对联一副。此门代表着礼仪之门,风水之门,逢重要庆典才能开启,也是宗祠必不可少的建筑。仪门过后,祠院正中摆放门海一个,又称“太平缸”,缸内储水,民间风水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止”,又有“门前有海,财源滚滚来”之说。还可以起到防止火灾的作用。大门两侧倒屋各二间,与东西连廊相接。连廊:是连接倒屋与东西厢房的通道。东西厢房各三间:是管理族务的地方。拜殿:俗称卷棚,是祭拜祖先的场所,采用卷棚顶风格,前面有花墙相隔,中设台阶。拜殿三间,上方悬挂“敦本睦族”、“浙绍旧家”、“承先启后”等匾额及对联。卷棚内有四条青石方柱支撑,上刻有对联。拜殿后与享堂相连,东西两侧各留有“钟灵”“毓秀”拱券门。耳房: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二间,左曰“尊昭”,右曰“敬穆”。爱惠亭:为纪念历代娄氏先祖为官清廉,使百姓深受其惠而建。碑林:为历代名宦,为娄氏先祖题写的碑文,如清代内阁中书李兆麟、刑部员外郎张其蔚、户部浙江司主事杜鹤慈、直隶赞皇县知县孙文焕、陕西神木县知县李荣庆、叶县知县李行恕、安徽宿松县丞徐廷熏等等。祠院内,沿中轴线,东侧种植十二株柏树,西侧种植十三株松树。寓意代表,娄氏先祖兄弟二人,十二将军娄柏、十三将军娄松。拜殿东南角、西南角各种植梧桐树一株,寓意“良禽择木而息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期望梧桐树可以给娄氏家族带来祥瑞,使家族兴旺发达。娄氏宗祠内原有官员仪仗牌四面上书写“肃静”、“回避”字样,牌上边沿采用虎头纹。另有蓝呢官轿一乘,官用开道铜锣二面,祭祖时打九棒锣响。可谓规模空前,一派盛世。
解放以后,娄氏宗祠被借做学校使用。后经十年浩劫,今存大门三间、享堂三间。后于2005年,娄氏族人积极成立“娄氏家族事务理事会”、“娄氏宗祠管理协会”、及“娄氏宗族文化促进会”。2020年4月,在娄氏家族事务理事会的倡议下,众族人同心协力,踊跃捐资复建大殿两侧东西耳房。使得娄氏宗祠逐年恢复以前的规模,体现了全体娄氏族人的凝聚力。由于,娄氏宗祠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而且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于2008年8月娄氏宗祠被评为叶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1日,习楼村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