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次四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英鞮之山据考位于现在的甘肃省境内的乌鞘岭。山上多漆树,证明当时那里的气候环境相对温暖潮湿。冉遗之鱼有这蛇样的头部,鱼的身子,和六个腿足。六足的特征很像上篇文里的鮯鮯之鱼。
现今鱼类中另有种淡水鱼可以适应陆生生活,那就是多鳍鱼。
多鳍鱼(Polypterus)分布于非洲热带的淡水河湖中,是一类古老的硬骨鱼,体被硬鳞,具大的喷水孔等原始特征。多鳍鱼类最早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白垩纪地层中 ,故又被称为活化石。
多鳍鱼有简单的肺部结构,是光滑的囊状而不是四足动物具备的肺泡组织,没有气管,通过头顶的狭缝状喷水孔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这有助于它们在含氧量低的水域里生存,甚至在水干涸时,也能埋在湿润的泥里存活一段时间。此外,多鳍鱼的肺也兼备鳔的功能。
尽管最终并没有在陆地上生活,但它们仍然保留了一些能够适应水陆交界环境生存的特性。
冉遗鱼很可能是多鳍鱼在亚洲内陆遗留的一支。另冉遗的眼部像马耳一样翘起。看上去如同蝮蛇的头部。